中醫有妙招調理盛夏濕傷脾胃。
我們關心妳的健康
最近天氣還是炎熱多雨。這段時間,好像身邊很多人都有腸胃不適的情況,比如口淡、食欲差、腹痛、腹瀉等。,常使人感到煩躁、氣短、乏力、頭暈、嗜睡。
中醫認為脾屬土,喜燥惡濕。但是,夏季炎熱潮濕的氣候和人們因放暑假、飲食生活不規律、精神情緒因素等造成的對寒冷的過度渴求。,都容易造成濕邪困脾,影響脾運化,引起腸胃不適。
那麽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如何認識他們呢?它們會對我們的胃造成什麽問題?怎麽調理保養呢?
壹、調查其原因?
感外感邪氣:指六淫之邪傷人,胃腸功能紊亂,均可引起腹瀉,但夏季以“濕邪”為主,常伴有寒、熱、瀉等癥。
飲食之傷:脾胃為糧倉之官,胃為水谷之政。凡是暴飲暴食,或暴食肥甘,有濕熱,或偏寒,寒性食物遇到抵抗力;或者誤食腐爛不潔之物,可引起脾胃運化失調,導致腹瀉。
情誌失調:郁怒傷肝,肝失疏泄之功,木跨土,脾胃受抑,運化失常,或脾受阻,水谷不正常,下入腸道,便成泄瀉。
脾胃虛弱: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如果妳長期飲食失調,久病不愈,就會脾胃虛弱,不能納食,清氣,水谷的渣滓混下來,導致腹瀉。
二、盛夏潮濕傷脾胃
1,腹瀉型
寒濕阻滯型:癥狀為嘔吐、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並伴有寒戰和發熱。
這是由於貪涼,導致濕冷入體,脾為寒濕所困,多為寒濕阻滯所致。
胃腸濕熱:起病突然,常有惡心、嘔吐、吞酸、突然腹痛、急瀉、大便不爽、大便顏色黃褐色且比平時更臭。
這種原因可能是外感濕熱邪吃辛辣、油膩、甜食,或飲酒所致。
脾胃虛弱:平時脾胃虛弱,稍有不慎就會上吐下瀉,大便稀稀,吐清水,時不時休息壹下,神情呆滯,感覺疲倦乏力。
可由飲食、先天脾胃不足、過度勞累、思慮過多、年老體弱、大病初愈等因素引起。
2、食欲不振
如果出現腹痛、腸鳴、腹瀉、腹脹、疼痛,不思飲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食欲不振”,多是由於飲食不潔,體內濕氣停滯,多為“食滯於胃”。
第三,調理脾胃。
1,薏米紅豆湯
原料:薏苡仁、紅小豆、冰糖。
做法:首先按照1: 1的比例準備好紅豆和薏米,洗凈浸泡幾個小時,然後將水倒入鍋中燒開,再小火燉30分鐘左右。可以根據自己口味加冰糖。
功能:能起到治療濕痹、益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2.山楂麥芽茶
原料和方法:焦山楂15g,焦麥芽50g,用5杯水浸泡半小時,水煎取用。
功能:適用於食欲不振、便溏癥、高血脂等喜歡吃肉的人群。食滯兒童也可以喝,但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因為麥芽有輕微的回奶作用。
3、按摩中脘穴
位置: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線上,臍上4寸。
方法:每天早、中、晚按摩200次。
功能:主要用於治療胃脘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等。經常按摩對胃有好處,可以緩解胃部的不適。
四、夏季脾胃保健的要點
《黃帝內經》說:夏應不厭陽,即不厭倦炎熱的天氣。想要擁有健康的腸胃,在防暑降溫的同時,還要註意環境溫度,避免寒邪入侵。
-科學飲食-
夏季濕氣嚴重時,可以多食用苦味食物,以消暑利濕,健脾護胃,並註意避免過多食用寒涼之品,尤其是各種冷飲、冰鎮食品。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食物要晾壹會兒或者加熱後再吃;飲食要清淡,脂肪要少吃。在潮濕的環境下,可以適當吃些辛辣的食物,有祛濕的作用。
晚上盡量少吃夜宵、羊肉串、冰鎮啤酒,這些都是寒邪的來源;夏天容易出汗,人體內電解質流失快。多吃含鉀量高的食物,如桃子、香蕉、菠菜、土豆、大蔥、芹菜、草莓、毛豆、海帶、雞蛋等。
-加強鍛煉-
夏天註意放暑假,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對潮濕天氣的適應能力,多運動也會有利於體內濕氣的排出。但要註意出汗後及時更換幹燥的衣服。
-註意休息(日常生活)-
1.遠離潮濕的環境。如果不能長期住在地下室,及時給房間通風。
2.晚上睡覺壹定要捂好肚子,避免肚子“感冒”。
3.晚上必須在11點之前睡覺。11點以後,人體內的陽氣已經開始進入躲藏階段。11點以後不睡覺,會造成陽虛,陰陽失調。
4.室內空調溫度不能太低,白天24 ~27,晚上26 ~28。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