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佛教和道教喝茶的方式方法有什麽不同?
道家和道教在思維上有很多不同,不能混為壹談。而道家延續道家的思想,以整體觀、養真養生為宗旨,以靜、空、淡為相同的表現特征。所以味道差不多。就飲茶而言,茶最初的目的是去除持久的毒,提醒精神,增強活力。也就是說,從醫學和道教壹脈相承來說,茶的養生目的是第壹位的,調節血管是茶的用途。當道教也註重養心的時候,茶就從藥用價值上升為壹種表達和調理心靈的手段。把茶的味道比作“陰陽調和”,把茶的烹調技藝比喻為“調心”,把喝茶的各種程序規範比作修行的清凈自然。和、真、靜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所以茶作為壹種修行的手段,最早是由道教開始的。陸羽的《茶經》壹書是唐代的壹位道家思想家。
唐朝以後,進入五代和宋明。這壹階段,茶也從道教進入佛教。因為都是修心,佛道各有各的位置。最早的茶也是從藥用開始的。佛教修行重在禪定、打坐,用茶提神,因為容易頭暈。但在佛教修行中,並沒有健康是目的的說法。因此,茶的醫療價值很快被當作次要問題。禪宗興起時,“禪茶壹味”主要是從茶的象征意義上說的,因為它的茶韻是持久的,不可追溯的,但又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得到了茶的味、韻、趣,即觀空之道。所以佛教的茶是禪宗的工具,但已經脫離了茶本身的價值和功能。它是對規律的解釋和理解,是感知的反映,並伴隨著可視化。茶的味道成了次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