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的思想是什麽?為什麽在漢初盛行?
黃老學派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壹個分支。所謂“黃”指黃帝,“老”指老子。傳說黃帝擅長養生,老子擅長治國,所以這個學派叫黃帝老子。
這個學派其實和黃帝、老子沒有關系,只是在思想觀念上和老子有相通之處,所以歸為道家。
關於如何治理國家,黃老學派主張“無為而治”,認為只要統治者可以無為而治,就可以達到“無為而治”的效果。以“無為”的方式達到“有所為”的目的,其實是壹種積極的無為思想。在“無為”方面與道家是相通的,但在“有為”方面比以老莊為代表的傳統道家更為積極。
黃老的思想產生於戰國時期,但不符合各國征戰的情況,所以不為統治者所用。但在西漢初年,它開始流行於世,成為漢朝統治者的主導思想。
為什麽會這樣?總的來說,有兩個原因。壹方面,秦朝在法家思想的指導下,對人民施以過重的刑罰,引起人民的反抗,導致二世之死。漢朝始祖劉邦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不再采納容易導致暴政的法家思想。此時儒學尚未改革,其他學派不符合漢初國情,使得統治者將目光轉向黃老研究。
另壹方面,由於長期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就戶口而言,漢初人口只有1300萬,比秦朝減少了三分之壹以上。人口減少意味著大量耕地的荒蕪,進而導致民生蕭條。由於社會經濟破敗,連皇帝都找不到四匹同色的馬,只好坐牛車。
總結: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是當時統治者的唯壹選擇。要恢復生產,就要減少政府的各種作為,實行無為而治,讓人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休養生息。
這樣,統治者的想法與黃老的理論是壹致的,這使得黃老思想成為漢初的指導思想,並流行開來。而黃老之提倡的“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政策,確實在寬松的政治環境下促進了漢初社會經濟的復蘇,極大地發展了漢朝的國力,導致了“以文治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