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健康和休息。
但如果不去北伐休養生息,諸葛亮會培養出優秀的接班人。在三國亂世中,蜀漢靈活運用了斷交政策。誰知道最後誰會死?
北伐
眾所周知,諸葛亮壹生六次出祁山,五次北伐,都是為了報答劉備的恩遇,滅曹魏,復興漢朝。可以說諸葛亮的北伐是他的忠誠和軍事才能的具體體現,甚至在北伐途中被活活累死。所以北伐是諸葛亮最重要的人生和政績。
北伐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因為司馬懿的撤退策略,諸葛亮也差點失敗。除了鼓舞士氣之外,這對蜀漢沒有任何好處。相反,因為北伐,蜀漢的財政背上了壹個沈重的包袱,那就是他賺了錢,卻在虧本做生意。所以歷史上對諸葛亮北伐爭議很大。看來諸葛亮北伐對蜀漢更有利,至少不會浪費人和錢。
其實客觀來說,諸葛亮的北伐戰略並沒有錯,因為對於蜀漢來說,實力太弱,趕不上中原的曹魏和江南的東吳。如果按照正常的發展軌道,幾十年之內,三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將是巨大的,第壹個出局的是蜀漢。
此外,幾十年後,蜀漢能打仗和打仗的將軍和官員相繼死去。當時,蜀漢是吳棟和曹魏吞並的對象,也可能是他們共同消滅的對象。因此,不可能先發制人,摧毀壹個,最終蜀漢會被另壹個慢慢摧毀。
因此,從長遠來看,消滅曹魏確實對蜀漢最有利。尤其是在曹丕稱帝的時候,蜀漢作為漢朝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打擊曹操父子就是謀篡位,占便宜。如果壹下子拿下曹魏,東吳以後就壹點都不怕了。即使不能徹底消滅曹魏,也可以搶占壹些地盤,增強實力,為將來三國決戰搶占壹些籌碼。
因此,諸葛亮五次北伐實際上不是為了現在,而是為了將來,為了將來蜀漢的生死。只是可惜司馬懿太能忍了。無論諸葛亮如何挑釁,人們只是退縮,秉承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原則,直到最後,避開諸葛亮的光芒,緊緊抓住曹魏不放。諸葛亮滿心歡喜期待的世界變數,最後變成了壹場空歡喜,把諸葛亮搞得精疲力盡,把蜀漢的前途徹底搞砸了。
北伐的蝴蝶效應
毋庸諱言,五次北伐極大地消耗了蜀漢的國力,使本已虛弱的蜀漢更加虛弱。當然,這還不是北伐給蜀漢帶來的最大損失。對於蜀漢來說,北伐的致命損失其實就是諸葛亮的死,讓蜀漢壹下子失去了主心骨,甚至沒有人能夠調節蜀漢和朝廷之間的黨爭,於是蜀漢的國家政治離混亂只有壹步之遙。
也就是說,諸葛亮死後,蜀漢似乎不可能有國力而無國力,不可能團結壹致。雖然蜀漢不像曹魏那樣有權臣,國家混亂,也不像東吳那樣,在皇位交替的問題上,看似平靜的蜀漢王朝大廳早已千瘡百孔,四分五裂。如此強大的蜀漢只是壹個夢想,它被摧毀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曹魏來說,北伐確實給了他壹個很大的改變,就是司馬懿控制了曹魏的勢力。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北伐,司馬懿可能不會涉足曹魏的軍事。司馬懿雖然在曹魏集團混得不錯,但也壹度被曹操視為有野心的人。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沒有被曹操殺死,也是因為他能裝得很有耐心。
曹丕雖然信任他,但也確實是他有用,幫曹丕拿下了位置。但是曹丕在位的時候,司馬懿大權在握,曹丕卻不讓他涉獵軍事,這就有點可怕了。甚至曹丕可能也聽出了曹操對司馬懿的懷疑,但是曹丕想要的是司馬懿,他有信心可以控制司馬懿。於是司馬懿讓他安心處理政事,成全了他與司馬懿的主仆之誼。
但曹丕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死後,諸葛亮的北伐讓司馬懿掌控了曹魏的兵權,司馬懿從前朝壹點壹點走向兵權。正是因為司馬懿阻擋了諸葛亮的北伐,司馬懿才牢牢掌握了曹魏的軍權。可以說,沒有北伐,司馬懿就不可能控制曹魏的勢力,所以司馬懿即使殺光了所有強大的敵人,也不可能成為曹魏的權臣。
更有意思的是,北伐之前,因為劉備的死,曹魏的精力都集中在滅東吳上。如果沒有諸葛亮的北伐,曹魏就算滅不了東吳,最後實力也會被大大削弱,也就是說北伐不僅拯救了東吳,還把曹魏的全部註意力都集中到了蜀漢身上。雖然從戰略上來說,保住吳棟,拉著吳棟壹起滅曹魏,是三國亂世最好的選擇。
只是約定的結盟變成了拯救吳棟,之後吳棟幾乎沒有參與蜀漢攻打曹魏的戰爭。吳棟得以康復。在整個北伐戰爭中,吳棟似乎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
沒有北伐,司馬氏未必能取代曹實,曹魏的未來也可能是壹場不明不白的內亂。東吳更有可能在衰弱後被蜀漢和曹魏逐漸侵蝕。那麽在三國的形勢下,誰能比誰強呢?
諸葛亮沒有北伐,而是致力於在蜀國建立國力,相信很快會達到壹個好的巔峰。他正在精心培養壹個宮廷之上的繼承人和壹個安排妥當的將軍。即使諸葛亮死了,曹魏和吳棟進攻,朝廷和蜀漢的戰線也不會混亂。
尤其是曹魏和吳棟的前朝後宮,那就是壹鍋粥,只需要壹根導火索,隨時可以把兩大集團拖向衰弱的道路。然而,蜀漢的法院與後宮相對和諧。如果智慧得當,戰略方向好,誰知道那時蜀漢不會崛起?
如果有如果,也許三國會更有意思,因為變數太多。可惜沒有“如果”這回事。北伐成就了司馬懿的權臣生涯,也讓吳棟暫時免於滅亡。這只會耗盡諸葛亮的精力,拖死蜀漢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