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想找壹些中國四大名醫的名言警句!

想找壹些中國四大名醫的名言警句!

十壹、經絡針灸

1.善用針者,以陰引陽,以陽引陰,以左治右,以左治右。(《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2.這次會議的領導者是所有的楊。(宋·《三因——病證方藥與頭痛證》)

3.留腹三裏,尋腰背中,尋第壹項之缺,收收收獲。(明旭峰《針灸大全四宗穴歌》)

4.治痿,獨取陽明。(《蘇文魏論》)

十四、法治

1.不治病,就治不好病。不治療,就會亂。(《蘇文·四齊曲子·靈》)

2.邪風疾如風雨,所以治得好的人對待皮毛、皮膚、筋脈、六腑、五臟。(《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3.若形不足,則以氣溫之;精氣不足,就讓它有味道。(《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4.最高,所以越多。(《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5.下壹個,引而竭。(《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6.吃飽了就會拉肚子。(《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7.有邪靈,漬以為汗。(《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8.如果在皮膚裏,就會出汗。(《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9.傲慢的人會被壓制接受。(《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10.其實就是散了,拉稀了。(《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11.多余的會被抽幹,不足的會被補足。(《蘇文瘧疾理論》)

12.冷的人熱,熱的人冷。(《蘇文誌珍大論》)

13.暖者明,明者暖。(《蘇文誌珍大論》)

14.散者得之,抑者散之。(《蘇文誌珍大論》)

15.幹燥的人滋潤它,焦慮的人減緩它。(《蘇文誌珍大論》)

16.堅強的人堅強,脆弱的人堅強。(《蘇文誌珍大論》)

17.失敗的人彌補,堅強的人彌補。(《蘇文誌珍大論》)

18.讓氣血流動,使之協調,並導致和平。(《蘇文誌珍大論》)

25.微觀的人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從之。(《蘇文誌珍大論》)

26.事務所切割它,客人移走它,勞動者溫暖它。(《蘇文誌珍大論》)

27.結者散,留者攻,幹者滯。(《蘇文誌珍大論》)

28.趕的人慢點,散的人收。(《蘇文誌珍大論》)

29.受苦的人是溫暖的,逃避的人是善良的。驚者平。(《蘇文誌珍大論》)

30.熱用於冷,冷用於熱,用於塞。(《蘇文誌珍大論》)

31.看脈象,知道錯在哪裏,對癥治療。(韓張籍《傷寒論·太陽病辨證論治》)

32.治療必須找到它的根源。(《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33.其實就是瀉,虛就是補。(《蘇文三步九後論》)

34.瀉滿者補虛,熱者得病,寒者留,困者灸,未滿者得。(靈樞經)

35.益火之源消影;強化水之主,制造陽光。(《蘇文誌珍大論》)

36.急則治對象,緩則治對象。(張明傑斌經典與標本)

37.木抑郁,火抑郁,土抑郁,金抑郁,水抑郁。(《蘇文劉鄭源紀大論》)

38.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李明中字《醫案必讀:腎為先天之源,脾為後天之源》)

39.治愈像羽毛壹樣的燒傷並不容易。(唐《溫病論》)

40.焦如權治下,不重也不重。(唐《溫病論》)

41.用焦慮治療中年疾病,並不太平。(唐《溫病論》)

42.血瘀不去,新血不生。(清唐宗海《血證論:吐血》)

43.出版離熱不遠,進攻離冷不遠。(《蘇文劉鄭源紀大論》)

44.如果身體是燒焦的木炭,汗水就會散去。(《蘇文,怒上天》)

45.形不足,則溫怒;精氣不足,就讓它有味道。(《蘇文·陰陽應象大論》)

46.熱則不道德,鹹則治寒,甜則伴寒,酸則收苦。(《蘇文誌珍大論》)

十五、藥品處方

1.甘甜漫入陽,酸苦溢入陰,鹹溢入陰,淡味滲入陽。(《蘇文誌珍大論》)

2.滋補湯要煮,瀉藥不要太生。(明·傅《審堯信·宜論用藥》)

3.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蘇文宣明五齊篇》)

4.半夏有三禁,渴家也是血族。(明苗希雍《初醒齋戒醫廣筆,春暖夏熱大法》)

5.附子不辣不姜。(清黃公繡《本草求真幹姜》)

6.石膏如果不是大劑是無效的。(張清惜春《醫熱情涉西錄,傷寒帶潛熱證》)

7.盲目喝丹參和四物湯壹樣。(李明《本草綱目·丹參》)

十六、臨床疾病

1.所有的內臟都會讓人咳嗽,不僅僅是肺。(《蘇文·科倫》)

2.治咳嗽,先治痰;治痰者,下氣為上。(金張蘇園《活法·咳證》)

3.哮喘的病因是肺實腎虛。(桂氏哮喘臨床指南醫案)

4.哮鳴以聲命名,哮鳴以氣說。(明·於君《藥哮真人真事》)

5.無痰不頭暈。(朱元振衡《丹溪筆法透選》)

6.無虛不能炫,以治虛為主。(張明傑斌《景嶽全書·頭暈》)

7.水腫者,腰部以下腫脹,宜小便;腰部以上腫脹是出汗時的治療方法。(韓章濟《金匱要略·水氣病證治》)

8.痰多者宜溫服。(韓張籍《金匱要略·痰咳同治證》)

9.稠濁者為痰,清稀者為飲。(李明仲子《醫宗必讀痰飲》)

10.脾為痰之源,肺為痰之儲器。(李明仲子《醫宗必讀痰飲》)

11.盜汗為陰虛,自汗為陽虛。(清·蔣涵予《刷花醫鏡·盜汗自汗》)

12.胃不和則不安。(《蘇文逆調論》)

13.苦導致靜,苦導致郁,苦導致郁。

1,癤子先出血,內毒為寒瀉。

2.頭暈者無痰不成事,口渴者無火不生。

胖人頭暈氣少痰多,瘦人頭暈血少火多。

4、通則不痛,痛則無理。

5、痢疾無濟於事。

6、楊桐不是熱情,而是撒尿。

7.滋陰不在血液,而在津液和汗液。

8、皮疹是太陰風熱。

9.是陽明火毒。

10.邪氣溫煦,先攻肺,後逆傳心包。

11,頂之上,唯風可及。

12,熱病靠脈傷寒證。

13,它在皮膚裏,出汗。

14,初病在經絡,久病在絡脈。

15,不知道怎麽辦就錯了。

16,金水同生,子盜母怒。

17.邪合,其氣必虛。

18,多動有害,承則制。

19,突聾是真,久聾是虛。

20.要南風,先開北窗。

21,腸癰不嫌早,腸癮不嫌晚。

22、燃燒如羽,不易。

23、停水停船,加大水開船。

24、風為百病之長,頭為諸陽之會。

24.陽虛為外寒,陰虛為內寒。

25、人體表裏如壹,氣血不虛。

26、發汗嘔吐三法。

27、寒而陰,治宜甘而熱。

28、熱陰在內,治鹹寒宜。

29、腫臉為風,腫腳為水。

30.引龍入海,引火回源。

31,黃苔膩熱於肝膽,黃苔燥熱於脾胃。

32.月滿不補,月虧不瀉。

33.肝膽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34.清肝必降火,清心必化痰。

35.疾病不辨,無藥可治,不辨,無藥可治。

36.除惡務盡,不犯錯誤。

37.抗敵者存,去惡者靠義。

38、見肝之病,知肝散脾,先固脾。

39、法律不是仲景,而是內經。

40、栽培用黃芪,幹用白術,益氣健脾。

41,外感寒氣,溫必散,內生寒氣,溫必補。

42.陰是內陽的守護者,陽是外陰的使者。

43.舍其穴而不取其經。

44、口渴喜歡喝涼的,腹中有熱,口渴喜歡喝熱的,腹中有冷的。

45.作惡的人會從損失中看到。

46、濕熱毒火,先看肝經。

47、陽絡傷則吐血,陰絡傷則便血。

48、五臟之傷,窮必達腎。

49.大毒醫十至六,投毒醫十至八。

50.上燥治氣,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汗的防禦中,可以清氣直至達氣,入營時仍可通熱,直至達血,必須涼血散之。

52、內熱煩,外熱燥。

53.冷就是冷沒有水,熱就是不熱沒有火。

54.留壹點津液,就有壹點生命。

55、火動風生熱筋抽筋,扇熾,迷神,外經成痙。

56、其實虛妄的話,空的是鄭聲。

57.肺主氣,屬衛,心主血,屬營。

58.火會發光,木會發光,金會發光,土會發光,水會發光。

59.營脈之內,守脈之外。

60、石膏梁之變,滿大鼎。

61.形不足則以氣溫,精不足則以味使。

62.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63.陽虛惡寒,陰虛惡熱。

64.強水之主造陽,益火之源消影。

65、胃不吐,膽在吐。

66、升降進出,什麽都沒有。

67、冷飲感冒傷肺。

68、木扣金銘,瀉於土。

69.耳聾傳肺。

70.胃涼,脾溫。

71.肚中腫在心下,腫是有形的,腫是無形的。

72、壹切氣病用氣藥無效,少用男性血液循環而愈。

73、水精四布,五並行。

74.其實中氣病在陽明,中氣不足病在太陰。

75.少陽屬腎,腎與肺相通。

76、淋屬肝膽,瀉屬脾胃。

77.人體上沒有痰,世界上也沒有倒灌的水。所以痰不治,氣治。

78.痰多的人應該用溫藥治療。

79.脾為痰之源,肺為痰之儲器。

80、足太陰痰厥頭痛不能用半夏治,眼黑頭頭暈虛風不能用非天麻除。

81,內虛好病。

82.風中受傷者先遭殃,濕中受傷者先遭殃。

83、苦、香、淡、濕。

84、脈空賊惡。

85.腦為元神之府,心為藏神之臟。

86、陰平陽泌氣滯。

87.手心熱在丹田,手心涼在丹田。

88.發熱惡寒者,生於陽。

89.無熱惡寒者在陰。

90.惡寒不寒是熱病。

91,惡熱不熱為虛。

92.久病不寒,急病不熱。

93、久痛不冷,驟痛不熱。

94.麻為氣虛,木為血虛。

95.牙疼時間長,腿疼時間短。

96.冬天不要用梔子,夏天不要用麻黃。

97.久病痰多。

98.從陽到熱,從陰到寒。

99、惡寒有分,證據有分。

100,久病必瘀,久病必虛。

101,急是暫時,慢是永久。

102,虛補其母,實則泄其子。

103,針灸拔罐,壹半以上的病都治好了。

104,中藥無效,不能加工。

105,四季脾旺不受邪。

106,肝陽亢盛,水不含木。

107,喝水為氣,不喝水為血。

108,熱在上焦,氣傷口渴。

109,熱在下焦,血傷不渴。

110,血為病,上焦血瘀小便難,下焦血瘀小便利己。

111,全貧血,輕晝重夜,全氣病,重晝輕夜。

112,全火癥,急躁潮熱,全水癥,疑病心悸。

113,暈厥不陽,嘔吐不陰。

114、百病白天增多,夜晚安靜,說明陽病有余,氣病未病。

115,凡夜病,戲多,晝靜,謂陰病有余,血病未病。

116,白天發熱,晚上安靜,說明陽中有陽。

117、夜涼,晝靜,說明陰血旺於陰。

118,白天安靜,晚上發熱煩躁,說明陽陷陰中。名稱:熱如血房。

119,夜很靜,天很冷,太陽裏陰氣四溢。

120,白天發熱煩躁,晚上發熱煩躁,說明重陽無陰,急需泄其陰,補其陽。

121,晝寒夜燥,飲食不進,故稱:陰陽交錯必亡。

122,侵犯胃中部就是暈厥。

希望對妳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