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青城山風景區歷史

青城山風景區歷史

青城山歷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出家時,寧豐子住在青城山。他曾向黃帝傳授“龍躍之術”以駕馭風雲,黃帝建壇祭拜其為“五嶽之父”,故後人稱青城山為嶽父山,並建觀(嶽父觀)以示紀念。

在古代,它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雲起、陜西景福山並稱為五仙山。分別供奉真武當摩帝、五嶽張任寧豐真君、昊天玉帝神、降妖護道佛、廣助普渡佛。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壹的尹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把青城山確立為道教名山的是張道陵。東漢舜帝初年,入鶴鳴山(今成都大邑縣),建立五鬥米道,又名石天道。何銘和青城山屬於古老的岷山山脈。張道陵最早從何銘來到青城山傳毛,並在山中羽化。

公元143年(東漢漢安二年),張道陵在撰寫二十四書後兩年,到達青城山,在此傳教並創立了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唐宋時期,青城武術在吸收外來武術的同時,形成了丹道、自然、易學、醫學相融合的獨特而完整的體系,成為中國四大武術流派之壹。隋唐統治者對道教的扶持,使這壹時期的青城山真正成為“神仙之都”。隋唐時期,道教興盛,青城山寺廟遍地,高道輩出。

天寶之亂後,中原不寧,唐玄宗、玄宗先後投靠蜀。周日,唐僖宗命令青城山建造有2400個座位的靈寶道場。唐末五代時,壹些著名的道門人物也出入四川,如遊覽青城山的肖鵬、陳摶,杜光庭、譚喬等都死於青城山。

其中,晚唐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長期隱居青城山白雲溪,整理並撰寫了大量道教書籍。後人在白雲河邊建“杜光庭讀書臺”,供人憑吊。

唐朝末年,著名道士杜光庭來到青城山。石天道教傳統與上清道教相結合。上清道學聲稱道學的修煉可以上升到“澄明的天空”,高於舊石天道學的理想“太澄明的境界”。北宋第三十代石天張繼賢曾來此朝拜,復興了長島關的石天道脈。

南宋惜春元年(1174),陸遊來到這裏,寫下壹首詩:“山中仍有讀書臺,風為畫開道。渡邊壹樹樂師還在冰壺,紫羅蘭何時來?”張,與杜光庭同時代的青城山道士,晚唐五代畫家,以畫道教題材著稱。明代青城山道教屬於全真道龍門派。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道士逃亡。

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派道士陳慶覺來到青城山主持教育事務,再次改變了局面。現在的青城山道教屬於丹岱碧東派全真道龍門派。

擴展數據

青城山古稱天蒼山。唐開元十八年(730),改名。相傳軒轅黃帝穿越五嶽,將青城山命名為“五嶽之父”,故又稱山之父。被稱為青城山,有兩個版本。壹個是青城山四季常青,群峰環繞,形似城墻。因此被稱為“青城山”。

另壹種是青城山原名“青城山”,因有“杜青、魏紫、天地居住”的古老神話而得名“青城城”。到了唐代,佛教發展迅速,山上佛道發生了領土之爭。

官司打到皇帝身上,唐玄宗信以為真,親自下詔判斷“道觀仍在山外”。但信中把“青城”改為“青城山”,故改名為青城山。這不是傳說,唐代的碑文全文至今還保存在山上。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球道教聖地,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壹,五大仙山之壹,中國道教發源地之壹,成都十大風景名勝區之壹。

青城山緊鄰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環繞,形似城墻;森林幽深茂密,四季常青;丹梯千步,曲徑通幽。全山以靜凈取勝,與劍門之危、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

坐索道到景區大門前的觀音閣,再上山到上清宮、老君閣、觀音。景區外有圓明宮(圓明宮道士辟谷養生培訓所、白雲寺、玉清宮景區),圓明宮、白雲寺、玉清宮不在景區內。

百度百科-青城山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