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生態環境敏感性及生態功能評價
生態環境敏感性評價是針對區域內可能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結合現有的自然環境特征和人類幹擾程度,確定敏感性評價指標,評價生態環境對人類活動幹擾的敏感性,即生態失衡和生態環境問題出現的可能性。通過對影響區域生態環境敏感性的主要環境指標的綜合分析,確定生態環境敏感性水平,評價生態環境敏感性的地理和空間分布。
生態功能評價是對典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能力和價值評價。結合現有生態環境和人類幹擾程度,確定重要性評價指標,評價區域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通過對影響區域生態系統功能的主要環境指標的綜合分析,界定了生態系統功能的重要程度,評價了生態系統功能重要程度的地理和空間分布。
在生態環境敏感性和生態功能評價的基礎上,劃分生態功能區,分析各功能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以實現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維護區域生態環境安全,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4.2.2評估內容
分析了影響區域生態環境敏感性的主要指標,並對研究區土壤侵蝕和生物多樣性的敏感性進行了評價。分析了影響區域生態系統功能的主要指標,評價了生態功能對生物多樣性、水源涵養、土壤保持和養分循環的重要性。
4.2.3評估方法
確定評價指標和評分依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並將評價單位選擇到鄉鎮壹級。根據評價結果,生態環境敏感性分為五個等級:極度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輕度敏感和不敏感。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分為極其重要、中等重要、相對重要和不重要四個等級。
4.2.4生態環境敏感性評估
土壤侵蝕敏感性評估
將降雨侵蝕力(利用徑流深度)、土壤質地、地形地貌和植被等因素作為土壤侵蝕敏感性的評價指標,分類依據見表4.3。
表4.3土壤侵蝕敏感性影響的分類
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結果見表4.4。結果表明,水源地屬於土壤侵蝕中度敏感區,符合研究區的實際情況。
4.2.4.2生物多樣性和生境敏感性評價
根據評價區內國家和省級保護物種的等級,對生境敏感性進行評價,分級標準見表4.5。
表4.4水源地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及生態環境敏感性綜合評價
繼續的
註:數據來自南陽市環保局032《南陽市生態功能區劃報告》。
表4.5生物多樣性和生境敏感性分類
生物多樣性和生境敏感性綜合評價結果見表4.6。從表中可以看出,水源區生物多樣性和生境敏感性的區域分布:極度敏感區面積為1782.38km2,占水源區總土地面積的28%,主要分布在西峽縣;高度敏感區面積2491.39km2,占水源地總土地面積的39.2%,主要分布在西峽縣和淅川縣。中度敏感區面積為1506.13km2,占水源地總土地面積的23.7%,主要分布在淅川縣和內鄉縣。輕度敏感區面積582.04km2,占水源地總土地面積的9.1%,分布在內鄉縣、淅川縣和鄧州市。
表4.6水源區生物多樣性和生境敏感性評價
4.2.5生態功能評價
4.2.5.1生物多樣性維持功能重要性評價
根據評價區域生物多樣性的敏感性,確定評價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程度。
生物多樣性維持功能重要性評價結果見表4.7,綜合評價結果見表4.8。水源區生物多樣性極其重要的面積為4273.77km2,占總面積的67.2%,主要分布在西峽縣涉及的所有鄉(鎮)和淅川縣西部的部分鄉(鎮)。中度重要區面積1506.13km2,占總面積的23.7%,主要分布在淅川縣中心區。重要區面積582.04km2,占總面積的9.1%,分布在淅川、內鄉、鄧州。西峽縣山地面積達80%,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區內有老界山自然保護區,動物(植物)物種豐富,整體生物多樣性極為重要。
表4.7水源區生態功能重要性評價
表4.8水源區生物多樣性重要性評估
4.2.5.2水資源保護重要性評價
根據評價區在區域城市流域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對整個流域水資源的貢獻,評價了水源涵養在區域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水源涵養功能重要性評價結果見表4.7,綜合評價結果見表4.9。
表4.9水源區水源涵養功能評價
從表4.9可以看出,水源區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功能重要性分布:水源涵養極其重要的面積為2371.2km2,占總面積的37.3%,主要分布在淅川縣和西峽縣;中度重要區面積3485.46km2,占總面積的54.8%,主要分布在西峽、內鄉和淅川。不重要區面積505.28km2,占總面積的7.9%,分布在西峽、淅川和鄧州。
淅川縣不僅是丹江口庫區所在地,也是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所在地。因此是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區,水源涵養功能極其重要的區域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77.3%。
4.2.5.3水土保持重要性評價
對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評價是基於考慮區域水土流失的敏感性,分析其對下遊河流和水資源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評價結果分為極其重要、中等重要、較重要和不重要四類。
水土保持重要性評價結果見表4.7,綜合評價結果見表4.10。
表4.10水源區水土保持功能評價
從表4.10可以看出,具有極其重要水土保持功能的面積為1967.87km2,占總面積的30.9%,僅分布在淅川縣。中度重要水土保持功能面積為1514.15km2,占總面積的23.8%,主要分布在西峽、內鄉和淅川。具有重要水土保持功能的面積為2862.31km2,占研究區總土地面積的45.3%,分布於研究區各縣(市),主要集中在西峽。在本研究區域內,不存在水土保持功能不重要的區域。
4.2.5.4養分循環功能重要性評價
營養物保護的重要性主要取決於評價區氮磷流失造成富營養化的後果和嚴重程度,確定評價區營養物保護的重要程度,即根據評價區相對於河流的位置和受影響目標的重要性,將評價結果分為極其重要、中等重要、相對重要和不重要四項。
養分循環功能重要性評價結果見表4.7,綜合評價結果見表4.11。由表4.11可以看出,南陽市養分循環功能的重要性分布:極重要面積為1260.62km2,占總面積的19.8%,僅分布在淅川縣;中度重要區面積2731.78km2,占總面積的42.9%,主要分布在西峽和淅川。比較重要的區域面積2369.54km2,占總面積的37.3%,分布在各縣(市),主要在西峽。
表4.11水源地養分循環功能評價
4.2.6生態功能區劃研究
分區以生物多樣性、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養分循環、礦產資源開發等生態功能為指標,以鄉鎮為最小分區單元。分區結果見表4.12和圖4.7。
圖4.7生態功能評價圖
該區劃依據《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對嚴重退化的特殊生態功能區實施搶救性保護,對重點資源開發生態功能區實施強制性保護,對良好生態功能區實施示範性保護。在此基礎上,確定水源涵養區、河源區、飲用水源區、水文調蓄區和水土保持區為特殊生態功能區。資源開發的生態破壞是當前生態破壞的突出問題,特別是礦產資源開發區、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區、森林草原資源開發區、土地資源開發區等重點資源開發區,明確標示,加強監管,實行強制保護;在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地區以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特殊物種豐富區和生態示範區實施示範保護。
表4.12水源區生態功能區劃及生態環境保護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