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是語文教師版的歷史大綱
第壹課祖國的古代居民
1是中國已知最早的人類。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2.填寫表格
古代居民的主要壽命
身體特征、生活方式、主要生產工具或技能對火的使用
元謀-。
北京本地人
史前穴居野人
備註:1。妳能從上表對比山頂洞人和北京人的進步嗎?
2.這個時候原始人類都住在洞穴裏。
3.“古時候人少獸多,人民無敵。”這說明當時人類的生存環境惡劣,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這是最需要的。山頂洞人的集體生活被稱為關系。
第二課原始農耕生活
1.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和半坡的原始居民(他們居住的自然條件決定了他們的房屋風格和種植的物種)。
房子的樣式主要是農作物種植的地方,居住的時間叫做居住的流域。
河姆渡的原始居民
半坡原住民
2.原始居民陶器上的壹些描繪符號被認為是早期漢字的雛形。
3.“神農氏,因天時,分土地,造莊稼,教百姓種地。”-白虎關的這段話反映了怎樣的原始生活?生活在這壹時期的中國古人有哪些代表?
4.明白這個教訓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
5或8頁的地圖。找出古代人類居住的地方,指出他們在哪個流域。
6.導致流動生活向定居生活過渡的關鍵因素是原始農業的出現。
第三課中國的祖先
1,區分傳說和歷史:
(1)黃帝教人挖井,發明了船和汽車。(2)黃帝之妻雷祖,發明養蠶繅絲;(3)黃帝的部下倉頡發明了文字;(4)神農教人種田。(5)黃帝被後人尊為“人類始祖”。(6)經過長期發展,黃帝和顏地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民族。華夏民族是氏族的前身。
2、的建立,標誌著社會的結束,社會的開始。
3.原始社會民主選舉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稱為。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水平極低。
6.按時間順序正確排列下列歷史人物。
堯、黃帝、禹、舜、齊。
6.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千年,中國的軒轅自古流傳”中,軒轅指的是。
7.我國歷史上第壹個奴隸制國家是由和什麽時候建立的。它的建立標誌著我們國家的結束和開始。
第4課夏商周的滅亡
王朝名字的建立者建立了時間,都城,暴君滅亡了,時間英雄或者聖人。
夏天-
商業
周
1,繼承了父親於的位置,征制取代制,成為。
由於商朝多次遷都,直到遷都殷才穩定下來。
2.大戰中,商軍臨戰前叛變,周王滅商,建立西周。這場戰爭的性質是新的戰爭,西周通過制度產生了很多諸侯。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3.“今大道隱,天下為家,各家親,各子為子,貨為己,大人以為是禮。”——《李雲》。
(1)這種“天下為家”的局面是什麽時候、誰開始的?
(2)禪讓制度被破壞後,取而代之的是什麽制度?
(3)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國家是哪個朝代?建國的意義是什麽?
4.(商周)“厚稅以鹿臺之錢,而巨橋之粟”是哪個朝代的材料?妳對材料中反映的人物有什麽印象?
5.從夏商朝的滅亡中得出統治者應該勤政愛民,實行仁政的歷史經驗。(夏傑和商周的殘酷是夏商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民心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原因。)
6.本課成語:打敗仗前(牧野之戰)守民口不如守川(周厲王)
第五課輝煌的青銅文化
1是中國青銅文化的輝煌時期。著名的青銅器體積龐大,形狀奇特。還有壹種獨特的青銅文化盛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在那裏出土的
、和吸引了中外的關註。
2.中國是世界上發明最早的國家,在商朝就很原始。出現了被後人稱為“五谷”的作物;今天,家禽和牲畜的主要品種已經存在。
3、、、、* *共同形成了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4.按照西周的青銅器來說,壹匹馬和壹束絲綢相當於五個奴隸的價值。這說明奴隸可以隨意買賣,價格很低,反映了奴隸的悲慘命運。
5.P28頁出土的“商代戴枷俑”表明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命運悲慘。
6.奴隸社會采用奴隸集體勞動的模式是因為:生產力水平低。
第六課春秋戰國時期的紛爭
1,東周分為兩個時期。春秋時期是從公元前200年開始到公元前200年結束。戰國時期是從公元前200年開始到公元前200年結束。
2.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在漢武帝的協助下,實行改革,發展生產,成為春秋第壹霸主;戰後,他成了中原的霸主。後來打敗了金軍,成了霸主。
3.春秋時期爭霸的影響:給社會帶來了災難,但爭霸中出現了壹些大的諸侯國,有利於國家的統壹。
4.戰國七雄——名字,地理位置,馬嶺、桂嶺、長平戰役地理位置。熟悉P31頁的地圖。
5.此後,東方六國再也抵擋不住秦軍的進攻。
6.理解成語:女兒笑(周幽王),遠離三宅(城濮之戰),問鼎中原(楚莊王),低聲下氣(越王勾踐),圍魏救趙(孫臏),紙上談兵(長平之戰)。
7.思考:(1)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之所以能夠迅速強大,是因為* * *同樣的原因: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
(2)春秋戰爭與戰國戰爭的區別:春秋時代的特點是大國爭霸,所以春秋戰爭是壹場霸權戰爭。戰國時代的特點是兼並,所以戰國的戰爭是兼並戰。
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
1,時期出現鐵農具,時期使用範圍擴大;牛耕出現在最近幾年,
時期進壹步提升。是農業發展史上的壹次革命——因為:牛耕節省了人力。
2.都江堰是秦時期在中遊修建的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平原“水旱隨人,不知饑”,所以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3.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誌是“新”的使用。牛耕的晉升也是壹個重要標誌。
4.商鞅變法:
(1)背景:春秋以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壹部分土地成為私有財產,出現了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新興的地主階級為了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掀起了壹場變法運動,其中商鞅變法最為著名。
(2)內容:
功能:
(3)討論:
A.商鞅變法為什麽遭到反對?
商鞅變法損害了奴隸主貴族的利益:變法承認土地私有制,廢除了奴隸社會的土地制度,損害了奴隸主貴族的利益;獎勵農耕戰爭廢除了沒有軍事成就的舊貴族的特權。
B.商鞅變法是成功還是失敗?
成功了-成功了。失敗——說出妳的理由。
C.“天下不共治,則國家不合法。”誰說的?那是什麽意思?他的主要歷史故事是什麽?
d、君主為什麽要支持變法?——發展生產,在兼並戰中取得優勢。
E.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改革代表了當時作為社會進步力量的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改革的內容有利於發展生產,加強中央集權;商鞅的才華和品德贏得了最高統治者和人民的支持。
(4)思維:A、各國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b,各國政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發展經濟,在兼並戰中取勝。
c、商鞅變法成功的根本原因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d、商鞅變法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措施是郡縣制的建立。
e、商鞅變法中,對奴隸主貴族打擊最大的就是獎勵軍功。
f、戰國時期封建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形成的方式就是維新運動。
第八課中華文明的崛起(1)
1,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朝鮮。原始居民陶器上的符號被認為是早期文字的雛形;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叫做。西周時,有人把文字統壹成壹種風格,叫做;期間,人們開始用毛筆在竹簡或絲綢上書寫。
2、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自。我們的日歷中有閏月、大月份和小月份。在此期間,人們壹年測量24個節氣。
3.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他總結的“四診”的方法,中醫壹直沿用。
4.“呼吸太多藏不住淚,悲悼人民生活的艱辛”出自戰國時期壹位著名詩人。他生活在戰國時期的楚國,代表作《》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文化名人。
5.相傳黃帝的部下寫樂譜,春秋戰國時期的盛行反映了中國古代音樂發展的高度。在湖北隨州出土的樂器中,最珍貴的壹件。
第九課中華文明的崛起(2)
1,填表
姓氏創辦學校的作者應該思考壹下。
孔紫
老子
2.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
該學派的代表應該思考該時期的作家。
墨家學派-
儒家思想-
道教-
法家學派-
軍事戰略家
3.在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中,孔子的思想是壹脈相承的。他的理論深受秦國君主的贊賞;《美術書》是世界上最早的美術書。
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這叫君子。”這是誰的名言?他的主要觀點是什麽?
七年級歷史上冊復習大綱(2)
秦王橫掃六合
1,改革使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繁榮的國家。公元前戰爭的勝利使東方六國無力抵抗秦軍的進攻。公元年,秦王滅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的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定都於年。
2.秦始皇鞏固統壹的措施是:
第壹,建立專制的中央集權,主要內容有:
(1)規定。
(2)在中心。
(3)在地方壹級。
第二,經濟上:全國統壹,統壹使用貨幣。
第三,文化上是統壹的,視為國標文字,後來筆畫更簡單。(秦朝公文的字體是)
第四,思想上,對於,。(註意哪些禁書屬於秦朝的:
,,)以外的書籍。
第五,軍事上,出兵北擊匈奴,修築萬裏長城。(聯系秦漢時期進攻匈奴的名將)
3.秦長城由西向東。秦始皇還派人修建、溝通和兩大水系。
4.秦的疆域:東、西、北、南。
5.閱讀60頁地圖,填寫秦朝的四個邊界。秦長城的起點和終點。秦朝的首都。
6.評價“焚書坑儒”:壹方面有利於加強意識形態控制,鞏固民族團結。另壹方面,它扼殺了思想,摧毀了文化。(註意課本第58頁郭沫若的評價)
7.從正反兩方面評價秦始皇。(鄭——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秦的暴政)
11教訓:懲罰秦無德。
1.秦末農民戰爭的根源有:(1),(2),(3)。
。直接原因:光武、陳勝去漁陽戍邊,耽擱了。
2.公元前200年,農民領袖發動了壹次起義.而在政權的建立上,陳勝自立為王。陳勝光武起義是中國第壹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其精神激勵著後人反抗殘酷的統治。
3.公元2005年,我們以較少的勝利打敗了秦軍的主力部隊。公元200年,鹹陽被侵,秦朝滅亡。
4.楚漢之爭——時間:公元前206-202年;自然:劉邦與項羽爭奪皇位的結果:劉盛邦,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史稱西漢,都城長安。
5.關於成語“約法三章”。是關於誰的?。主要內容:
(1),兇手死亡。(2)傷害罪和盜竊罪的賠償(3)廢除秦律。為什麽要這麽做?試圖收買人心
4.其他成語或典故,請在括號內填入與成語相關的數字:砍柴為兵()和指鹿為馬()。
破釜沈舟()鴻門宴()約法三章(),四面楚歌()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楚江漢界()
5.思考:(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民心——秦暴政失民心,激起百姓造反,推翻秦;劉邦約法三章,收買人心,最終得天下。
(2)劉邦和項羽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以秦亡為分界線,秦亡前是農民戰爭,秦亡前後楚漢之戰是皇位之戰。
(3)烏江閣主任勸項羽渡河時說:“天亡我能怎麽辦?”請問,真的是“天道之死”嗎?對項羽失敗和劉邦勝利原因的思考。
統壹的漢朝
1.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吸取秦之死的教訓,實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文景時期強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史稱“文景”,為漢武帝大壹統奠定了基礎。
2.漢武帝統壹的措施(漢武帝的功績)
(1)政治上:接受建議,削弱權力,加強集權。2)思想上:接受建議,“,”以理論為封建正統。(3)文化:推廣教育,設置在長安,以此為主要教材;4)軍事上:派出將領,取得對匈奴的決定性勝利。(5)民族關系:兩次派往西域,與西域交流;(6)經濟上:鹽鐵官營,統壹鑄幣。
它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實現了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的統壹。
3.西漢在漢武帝時期能夠進入鼎盛時期的原因:(1)“文化風光之治”為漢武帝奠定了基礎;(2)漢武帝才華橫溢。
4.對比漢文帝和秦始皇的作為:漢文帝獎勵農耕,減輕農民負擔,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秦始皇徭役、兵役負擔沈重,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秦始皇實行暴政和殘酷的刑罰,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漢文帝實行仁政,減輕刑罰,以德改造百姓,反而促進了社會穩定。
5.思考:(1)公認秦代采用法家思想,西漢初年采用道家思想,漢武帝時期采用儒家思想,這與當時的發展形勢有關。
(2)典型習題,通過它可以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材料壹:凡不在六藝之科者,孔子,別無他途,故不上進——董仲舒
材料二:漢代講義
問題:A:材料1反映了董仲舒的什麽命題?
b:為什麽武帝會接受董仲舒的想法?
c:漢朝采取了什麽措施來保證這個政策的實施?
漢代的經濟
1.漢武帝時,水利專家負責治理黃河。
2.東漢南陽太守發明的水力吹制工具,比西方早了壹千年。嘎吱嘎吱是壹種工具。
漢與匈奴之間的和平與戰爭
1,秦漢時期可汗第壹次統壹,進入鼎盛時期。(註:第壹次統壹蒙古草原的民族和數字)。當時匈奴的工業發達了,壹些匈奴人也學會了。
2.公元200年,漢武帝出兵攻打匈奴。此戰之後,匈奴無力與西漢抗衡。
3.公元中期,匈奴首領單於向漢朝投降。在西漢,皇帝把宮女嫁給
可汗。他們為漢與匈奴的友好相處做出了貢獻。
4.西漢初年為什麽不能反匈奴?
漢武帝為什麽要反擊匈奴?
考慮到教材中80頁的材料,如何評價王昭君?
5.西漢初期的和聲和王昭君時期的和聲有什麽區別?
(1)不同背景。漢初,和親是漢朝戰敗時,統治者進貢求和而采取的屈辱策略。昭君去山寨,向漢投降,求親,昭君也自願去,是平等互利的結合。
(2)結果不同。漢初的親秦政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匈奴對邊境的侵擾問題;但昭君離開要塞帶來的是友好交流、融合和長治久安。
事實也是如此:都是為了邊境和平,為了雙方的友好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