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恒簡介
2英文參考朱振恒【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註朱震亨(12811358)元代醫家[1],金元四家之壹[1]。“滋陰派”的創始人。燕秀壹詞,又名丹溪[2]。梧州(今浙江義烏)義烏人[2]。他從小學習四書五經和朱成理學,三十歲後開始學醫[2]。他拜訪了江蘇、浙江和安徽的名醫,然後在羅誌學醫[2]。認真學習《內經》等古代醫書,在學術上受到劉、的極大影響,進壹步發展了劉的火熱學說,主張“陽有余陰不足”的學說[2]。根據《內經》證明“相火”常變化,認為人體是靠“相火”溫暖臟腑,促進功能活動,但“相火”容易狂動,壹旦狂動,就會耗精耗血,致病[2]。養生方面,主張控制食欲,* * *養陰[2]。在臨床治療上,主張滋陰降火,善用滋陰降火。後人將其學術流派稱為養陰派(或養陰派)[2]。他所創制的越鞠丸、大補陰丸、瓊玉膏至今仍是常用方劑[2]。提倡臨床靈活用藥,反對當時部分醫家無視辨證,生搬硬套太平惠民和濟方,濫用辛味藥的做法[2]。著有《格致玉論》、《丹Xi心法》、《方菊戲》、《本草補編》[2]。他的理論不僅在國內備受醫生推崇,在國外(如日本)也有很大影響。
因為他住在丹溪,他也被稱為丹溪先生和丹溪翁先生。元代梧州(今浙江義烏)西吳人。儒學之初,他就抨擊許謙的人性論。徐是朱四傳的集大成者,而甄嬛充分利用了這壹點。徐病了以後,醫生也治不好他了。30歲時,因為母親的病,他決定學醫,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當時南宋“和記”盛行,溫燥之藥幾乎被過度使用,朱對此並不認同。就是尋求各方面的老師,以糾正目前的劣勢。我走遍世界各地,拜訪名師。後來,我聽說武術學者羅誌是張從正和高力領導人劉金·蘇皖的第二個弟子,打算去上學。羅氏執迷不悟,振衡來回拜謁十次,立於門下,雨雪不能改變他的心意。羅氏很感動,最後和他見了面,說想學醫。朱迷上了名醫,見識大增。他的基本功已經很豐富了,然後名聲大震。其學主張“陽常盈,陰常不足”之說,禁戒,以免煽火炸真陰,以取得“陰平陽秘”之位。他自擬的方子,如大補陰丸、瓊玉膏等,均為後世所重視,被尊為“養陰派”。他的著作十分豐富,如《格致語論》、《金桂構選》、《方菊戲》、《本草補》等。還有他的弟子編撰的著作,如《丹溪醫案》、《丹溪醫論》、《脈診辨證論治》、《丹溪心法》等,此外還有壹批丹溪署名的著作,實際上是打著名字的幌子,如《醫學發明》、《生命法》、《脈訣解說》等。他的許多弟子,如戴思恭、呂望等,都取得了成就並傳承了他們的知識。
朱震亨比、劉、晚,但在學術理論上,他可以說是前三者的集大成者。
朱丹溪從小好學,記憶力很強,每天能背幾千個單詞。三十歲時,他聽說有壹位徐謙先生和先生師從南宋理學家朱,就去拜師學藝。他學識淵博,在文史哲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徐老師也很欣賞他。壹天,徐先生對他說:“我病了很久了。如果沒有壹個好醫生給我治病,我怕我不會好的。”妳很聰明,愛學習。如果妳學醫,妳會成為壹名好醫生。“丹妮30歲時,母親患了胃病,於是自學醫學知識,治好了她的病。她已經對醫學有所了解。經老師提醒後,她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專心學醫。
他聽說武林縣的羅誌先生醫術高超,是壹名內科醫生。他被稱為“吳泰先生”,所以他去跟老師學習。羅合提從不收學生,他的到來極不受歡迎。他被踢了好幾次。後來有人悄悄告訴羅老師,這是的學生,怕被批評太冷淡。羅合提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他壹聽,把他叫進屋裏,問:“妳是朱延侯嗎?”那時候,朱震恒已經小有名氣了。此時,44歲的他開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醫。羅合提非常愛這個學生,把自己所有的技能都給了他。羅和體是劉的弟子,精通、的學術理論。他可以說是眾多流派的集大成者。還把《內經》、《難經》等書詳細講解給朱震恒聽,讓他每天看他治病。幾年後,朱丹溪學成回村,壹舉治好了老師幾十年無人能治的病,壹舉成名。當時醫生受限於宋局,只能用方子,不能辨證論治,所以無效。他們視之為異端,甚至選擇了自己的藥方,但看到神奇的效果後,他們徹底信服了,有的甚至想拜他為師。
朱丹溪生活在壹個相對穩定的時代。那時候的統治者整日尋歡作樂,過著奢華的生活,失去了身體,身體虛弱。他針對這壹社會現象創立了獨特的“子音學派”。他認為人體“往往陽有余陰不足”,這是劉火熱學說和脾胃學說的又壹重要展示。陽氣過盛,如果不宜再用溫性藥物,必須用涼養陰氣的藥物,才能治好這樣的病。同時,他還要求人們減少食物,降低食欲,以控制“滅火”運動。中醫理論中,人的生命有君火和相火之分。君火是生命之火,標誌著生死之別,而相火標誌著人體生命的活力,是支撐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好色飲酒,易使火動,* * *喪,極大消耗生命。因此,朱丹溪認為,這既不能沖動攻擊,也不能補充。他揉合了張、和的理論,提倡養陰療法,創造了許多傳世名方。他的理論可以說是四大學派的集大成者。
朱丹溪的著作《格致余論》、《丹xi新法》、《方菊戲》等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壹代名醫。金元四大名醫的出現,是宋代局方頒布後,醫學上的突破和進步。他們改變了醫生拘泥於老方子,不能主動辨證的醫療風氣,積極面對實際問題,根據癥狀和體征進行治療。而且,他們不是保守的、壹成不變的,他們的理論的建立也是學術上糾正偏差的壹種說法。在臨床實踐中,他們也非常重視辯證分析,絕不會被自己的理論所局限。對實證病人也采用攻法,張在遇到老弱病殘時也采用滋補之法,這可能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原因。在這裏,它給了我們壹個啟示,就是在學習別人的理論時,要有學習的敏感和勤於思考的態度,要明白“學我者活如我者死”的道理。要學習的是思維方式和學術特點,但壹定要靈活運用方藥,要看具體情況。
在線閱讀格致漁倫全文:zhongjiguji . 21 TCM/606/格致漁倫/index.s。
《金匱要略》全文在線閱讀:zhongyiguji . 21 TCM/552/Jin Gou Xuan/index . s
《丹溪治法要訣》全文在線閱讀:zhongjiguji . 21 TCM/460/danxizhifaxiyao/index . s。
在線閱讀丹溪心法全文:zhongjiguji . 21 TCM/558/danxixixinfa/index . s
在線閱讀丹溪手鏡全文:zhongyiguji . 21 TCM/576/Danxi shou Jing/index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