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恐懼勝,喜悅勝,悲傷勝,憤怒勝,思考勝?
得意忘形也傷身:要及時擺脫感情糾葛。如果壹個人得意忘形,喜出望外,控制不住自己,妳可以把他嚇回正常的思維和理智,這樣他就不會長時間陶醉在過多的喜悅中。《黃帝內經》指出,精神情誌活動異常不僅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為病因,而且在疾病的病程中還會影響疾病的轉歸。因此,醫生在疾病診斷過程中應重視患者的心理因素。因為患者的精神狀態與治療結果密切相關。另壹方面,針對異常心理即精神活動對人的生活造成的巨大損害,《黃帝內經》總結出壹套精妙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以情取勝、勸導開導、感同身受、暗示迷惑、自我調節”。其雲:“恐勝於喜,喜勝於悲,悲勝於怒,怒勝於思,思勝於懼”,即把患者的註意力從某壹種情感糾葛上轉移到其他方面,稱為移情。崇尚“寧靜致遠”:如果有人非常害怕被嚇到,妳需要多嚇嚇他。當他把受驚嚇當成正常的事情,自然就不會再受驚嚇了。《黃帝內經》說,受驚的人需要的是“平安”。平凡,壹個人不會害怕普通的東西。專家表示,其實“淡泊虛無”、“寧靜致遠”、“修身養性”等中國文化的信條,都貫穿著中醫。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物欲膨脹的社會,如果過於功利,往往會患得患失,導致大悲大喜,會傷肝,導致脾胃不好,消化不良,身體虛弱。所以,現代人要想向古人學習養生延壽的技巧,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整心態,保持壹顆平常心。現代生活中,“早熟”的人很多。除了遺傳因素,想太多和情緒波動是頭發老化的重要原因。伍子胥壹夜老去的故事常被認為是文藝誇張,但據《史記》記載,伍子胥確實壹夜老去。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伍子胥當時至少遭受了四種精神上的打擊:悲痛、怨恨、焦慮、恐慌。當這些情緒達到極致時,意誌可能依然堅定,但精神刺激對內臟器官造成的傷害卻是個人意誌無法控制的。壹系列精神刺激引發了他內臟生理機制的紊亂,導致壹夜白頭。《黃帝內經》指出:“人有五臟五氣,從而產生情誌、哀樂、恐懼”,很清楚地解釋了生理與心理的關系,即有五臟作為生理基礎,才有情誌的活動。中醫認為,精神活動與五臟密切相關,心臟是支配人心理活動的主要器官。因為心主五臟六肺,所以心在情誌致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人的五臟是相互聯系的,五臟的疾病會按照壹定的規律相互影響。人的情緒壹旦異常,就會打亂五臟原有的規律和秩序,導致生病。諸葛亮悲痛周瑜:怒多傷肝,頭暈目眩。每個高血壓患者都有七種情緒。壹般情況下,七情對人體無害。如果他們太激烈或持續太久,他們會生病。《黃帝內經》說此病起於“過度使用”。不管是什麽,都是原因。諸葛亮深諳《黃帝內經》心理學,設計了三禹,令周公慨嘆“禹生而明”,氣得生不如死。生氣太多會傷肝,頭暈,高血壓。過度的快樂往往會導致心臟病。想多了傷脾。過多的閱讀和思考會影響脾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和疲勞。怕傷腎,比如人受到驚嚇可能會大小便失禁,這是傷腎的表現,因為腎主二便。據了解,目前國內所有醫學院都沒有正式獨立的中醫心理學學科,只是在講課中穿插、融合心理學知識。但民間很多人對中醫心理學的認識還存在誤區和盲點,覺得中醫沒有心理學,或者說心理學太空洞,可有可無。因此,從事中醫心理學研究和實踐的人才匱乏。但教授們說“心臟病還是需要心內科醫生”,當患者的心理問題解決後,面對疾病的焦慮和顧忌就會消除,身體會更有效地吸收藥物,更快地恢復健康。專家呼籲早日在國內設立中醫心理學專業,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