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畢業論文
1:中醫畢業論文範文全集
中醫專業生理學教學改革初探
摘要:生理學是醫學課程中壹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
按照教學要求,中醫專業的學生也要學習生理學。
對於這個水平的學生,我們怎麽看?中西醫結合?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醫生理學,中西醫結合
作為壹名生理學教師,面對中醫專業的學生,如何突出中醫特色,學好生理學基礎知識,是學好中醫的關鍵。
在中醫教學中,我們逐漸探索出壹些比較有效的方法,即:中西醫結合?。
1對教師的要求
生理學是壹門研究正常身體功能和活動規律的科學。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學好西醫的基礎。
但是中醫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生理學之前,往往會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尤其是中醫基礎理論?臟象科學?部分,相當於中醫?人體生理學?。
中醫對生理過程的認識自成體系。學生在接觸西醫生理學時,這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會給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造成困難。
所以作為壹個西醫院校畢業的老師,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中醫診斷學基礎理論知識,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層次,也有助於更好的與學生討論[1]。
此外,教師需要正視壹個新問題:如何處理從網絡上獲取大量信息的學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師不斷補充學術養分,拓寬學術視野,更新學術觀念,以保持對新的學術知識的熱情,從而積極及時地為自己的學術生活註入新鮮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外,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及相關學科知識,擴大知識層次;另壹方面,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積極關註前沿學術動態,了解學術熱點,參與科研活動,撰寫科研文章。
2理論教學應該怎麽做?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都是科學,但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和發展背景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3]。
在理論教學中,我們盡量尋找生理學和中醫學的壹些共性,在教學時結合起來,從而搭建中西醫理論體系之間的交流平臺[4]。
第壹,我們把中醫和西醫的內容整合在壹起,內涵相同,只是配方不同。
比如在學習緒論章節時,根據內環境穩態的內容,將生命活動對立統壹、保持相對穩定狀態等普遍規律與陰陽對立統壹即對立制約、相互利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的理論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掌握內環境穩態的基礎上,了解中醫理論的大致輪廓。陰陽學說?【3】有更深的理解。
再比如,在講授器官的生理功能時,我們對比了中醫理論中臟腑的相關功能:西醫的心臟的泵血功能與中醫的中樞控制血管的功能是壹致的;西醫肝的主要功能是:藏血消食,這和中醫肝的功能是壹致的。在西醫中,尿液的產生是腎臟的主要功能,這與中醫中腎臟的功能是壹致的。
通過?中西醫結合?方法兩種理論體系不斷滲透,相互補充,融會貫通,為學生搭建起中西醫結合的橋梁。
其次,除了比較這些共性之外,我們還提出了中西醫對器官生理功能和意義理解的差異,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比如中醫對心功能的解釋是什麽?藏神,主血?既包括西醫生理學中的心血管系統功能,也包括神經系統的某些功能。
3實驗教學?中西醫結合?
生理學是壹門實驗科學,它的所有理論都來源於實驗[5]。
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如在動脈血壓調節實驗中,通過向家兔耳緣註射肝素、烏拉坦等藥物,然後插管頸總動脈,使學生掌握靜脈註射和動脈插管的操作方法。
同時,通過牽拉、夾閉頸總動脈和電刺激迷走神經,驗證了低血壓反射的相關理論,使學生對這些知識理解更透徹,記憶更牢固。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維的最佳途徑。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如何做好生理實驗,還要指導學生如何通過實驗獲得相應的理論知識。
同時,在常規的實驗項目中,我們還特意增加了壹些中醫方面的內容,以提高中醫科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實驗五:調節動脈血壓,可以建議學生觀察三七對動脈血壓的影響;我們還可以觀察木香對小腸平滑肌的作用。
4根據專業不同區別對待。
在我們學校,中醫專業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學生起點差異較大,生理學教學時間有限。
因此,作為壹名生理學教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和不同的知識水平,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當然是在保證掌握基本內容的前提下。
比如生物電的形成機理,藥學專業比較熟悉,不要求學生掌握其詳細過程;但是對於中醫專業來說,這部分需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通過這種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區別對待,在有限的課時裏,既涵蓋了生理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點,又突出了各專業的特色和重點。
5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對於中醫專業的學生來說,生理內容多,課時少。如果我們采取。臨時抱佛腳?學生很難接受新的教學方法。
因此,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掌握基礎知識,教師必須抓住每章的重點,突破難點。
抓住重點就是詳細講解大綱要求的重點知識。
比如呼吸運動的調節,重點是呼吸的反射性調節,化學感受反射尤為重要。
所以化學因子CO2、O2、H+對呼吸的影響主要在課堂上講授,突出重點,做到層次分明。
也有利於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進行自學和復習。
對於較難的內容,即學生認為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可以采用比喻的方式,化難為易。
在教學中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抓住要點,分清主次,更深刻地理解主要內容。
參考
[1]於暢,於華榮。中西醫結合?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誌,2012,20 (4): 339-340。
[2]溫菊華,陳毅,鄧炳祥,等.五年制中醫專業生理學教學體會[J].醫學教育,2011,18(三):116。
[3]李寶藍,漢族人。我校中醫實驗班生理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 (8): 363。
[4]肖愛嬌,閔建新,吳清華。PBL教學法在中醫院校醫學專業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3,35 (3): 154-156。
[5]劉海梅,嚴福滿,許,等.中醫院校生理學實施TBL教學法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 (7): 489-491。
中醫畢業論文範文全集2
淺析中醫臨床醫學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中醫臨床基礎醫學自建立以來,雖然在學科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的情況並不樂觀,尤其是在學科性質、學科定位、課程設置等方面。
因此,面對目前的形勢,我們應該有策略、有計劃地積極應對。在現有基礎上,加強經典彌補不足,盡可能發揮學科原有優勢,大膽改革,努力創新,以促進學科快速發展。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調整中醫學科專業目錄,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傳統經典課程合並為壹門中醫臨床基礎學科。
此後,各中醫流派基於這壹模式進行了學科改革,並以新的中醫臨床基礎學科開展各項工作。
雖然從壹開始就對臨床基礎學科有不同的看法,但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仍然是這樣進行的。
回顧新學科建立以來的近八年,各方面都有了新的進展,特別是學科的整體面貌有了新的感覺。
然而,從各種具體情況來看,目前的情況並不樂觀。
中醫;臨床醫學;現狀;反措施
1學科現狀的客觀評價
臨床基礎學科建立以來,從學科的整體發展來看,應該說是優勢與劣勢並存,喜憂參半。
對此進行客觀的評價和分析,是當前學科發展中壹項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學科的困境
雖然臨床基礎學科的建立對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壹些有益的影響,但顯然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總結起來,我們主要面臨三個困難。
第壹,《傷寒論》、《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的合並是行政區劃的結果,合並前應經過科學論證。
但到目前為止,在實際工作中,還是?三個?彼此分開,和合並前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所以,還遠沒有生產出來?壹起?效果。
其次,由於歷史原因,《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原著在各流派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傷寒專業很強,有的可能對金匱要略和溫病學研究水平很高。
簡單合並後,三門課程原有的優勢會被稀釋。
或許初衷是以精益求精推動建設,以此帶動全體人民共同前進。
但結果是相互牽連、相互制約,幹擾了學科的發展進程。
第三,沒有新的統壹教材,教學壹成不變,根本無法展現?臨床基礎?的特征或獨特性。
三門課程的合並,結果是什麽樣的?壹個拼盤?同樣的,只是形式,不是貫穿整體的核心內容。
1.2學科優勢壹覽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生機勃勃的壹面,因此,臨床基礎學科以壹門新學科的形式出現,也是有壹定優勢的。
基於推理,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壹,拓寬了專業範圍。
由於臨床基礎學科涵蓋了《傷寒論》、《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的豐富內容,其研究範圍較原學科明顯擴大,研究內容可以更加靈活。
《傷寒論》、《金匱要略》和《傷寒論》都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內容,但在外感熱病和內傷的診治方法上有壹定的相似性。
因此,打破原有的學科框架,可以對這些交叉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改變以往這類研究較少的現象。
其次,原有的學術思維模式得到了更新。
以前三門課是獨立的,馬上的,學術思想上大多是不相幹的。
比如,雖然《傷寒論》的形成與《傷寒論》關系密切,但在具體的研究思路上卻很少與《傷寒論》相關。
再比如,《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都是張仲景寫的。雖然他們各自的側重點不同,但他們的學術思想是完全壹致的。
然而,很少有學者對此進行學術研究。
因此,三門課程合並後,能夠對學術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對於仲景理論的深入研究。
第三,為提高研究生在該領域的綜合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溫病學是研究外感熱病的專門學科。《傷寒論》也包含了許多關於外感熱病的理論和方法。前者主要討論溫病邪引起的熱病,後者主要研究寒邪引起的外感熱病。
兩者在這壹點上有共同點,又各有所長,研究也不全面。
在原有學科中,研究生的理論、實驗和臨床研究必然會受到該學科研究領域的限制,不利於其整體學術水平和能力的培養。
而學科合並後,這個就被打破了?瓶頸?研究生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會站在壹個新的高度,導師也會從外感發熱的辨證論治角度進行培訓,提高自己診治疾病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
2學科困境的成因分析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臨床基礎學科存在的問題,找出其關鍵環節非常重要。
筆者認為,目前臨床基礎學科地位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學科性質模糊、學科定位不準、課程設置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