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態帶建設對保護北京生態環境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進壹步加劇了上下遊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和資源環境的矛盾,對下遊地區人民生活和首都安全構成威脅。這是對京津生態環境的擔憂,也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進程。為了從根本上改善京津生態環境,強化冀北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功能,緩解北京環境壓力,保障城市安全,維護首都形象,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盡快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好該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勢在必行。
壹、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河北省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認真貫徹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並重的方針,采取壹系列政策和工程措施,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以壩上生態農業、環首都和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為重點,加大工業汙染防治力度,取締關閉了壹批汙染嚴重、治理無望的“15小”企業;流域水汙染控制和保護得到加強,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壹定進展,生態環境快速惡化的趨勢有所減緩。
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和產業結構不合理,該地區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仍存在嚴重問題,主要表現為:
(壹)水土流失和河流嚴重淤積
該區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西部和北部的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山脈。不僅吞噬農田,降低肥力,淤塞塘壩,引發洪水泥石流,而且造成水庫淤積難以控制,水庫調節能力下降,對官廳、密雲水庫泄洪供水造成巨大壓力。如果未來30年不對所有水土流失區進行高標準治理,官廳和密雲水庫的調節能力將進壹步降低,供水難度和洪澇隱患將增加。
土地荒漠化和沙塵暴是突出的問題。
環繞京津的河北省北部地區,不僅是首都的主要水源,也是首都的主要河流和風道。河北北部對京津的沙塵暴天氣影響很大,最直接的是三個沙區、六個風口、五個沙灘和九個沙塵暴通道。三沙區是指壩上沙區、壩下沙區和平原沙區,是京津揚沙天氣的重要沙源之壹。六風口是指大壩沿線的六個關口,分別是淮安馬市口、萬鑫河口、張北黑風口、崇禮三龍口、赤城獨石口、豐寧小壩子,是北方沙塵暴入侵京津的必經之路。五灘是指宣化黃羊灘、淮安黃金灘、陽原開陽灘、懷來甘家灘、南馬場等五片灘塗,分布在洋河、桑幹河兩岸。九條沙暴通道是指洋河、桑幹河、劉虎河、清水河流域形成的四條沙暴通道和潮河、白河、黑河、天河、唐河流域形成的五條沙暴通道。其中,懷來654.38+0.3萬公頃沙丘對北京的影響最為直接,加劇了風沙對北京的威脅。沙塵暴造成的惡劣能見度對機場和高速公路影響很大,容易引發各種交通事故。沙塵暴對環境的汙染不僅會傷害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統,還會損害人體健康,對精密機械、精密化工等行業會產生嚴重的破壞性影響。
(C)缺水和地表水汙染
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迅速增加,造成了水資源的日益短缺。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水資源短缺已成為該地區發展的全面制約因素。
造成該地區水資源難以平衡的因素有四:壹是上遊地區用水量持續增加,可利用供水量持續減少。隨著上遊人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鄉用水標準的提高,上遊用水量將繼續增加。二是首都地區用水量將繼續增加,水庫仍是北京的基本水源。即使2010年後實現南水北調,由於種種原因,對水庫供水的依賴也不會大幅度降低。第三,目前首都地區地下水位已經出現漏鬥,繼續擴大開采深層地下水難以實現水的供需平衡。第四,上遊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必然增加對水資源的需求,通過區域水資源配置滿足首都水資源需求的潛力有限。
另壹方面,供水質量惡化,降低了飲用水安全保障程度。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部分水庫富營養化,且呈加重趨勢。
(四)濕地減少、植被退化、動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減少。
(E)貧困和生態環境問題交織在壹起,張承處於生態經濟的惡性循環之中。
冀北大部分縣不僅生態環境差,而且集中在貧困地區,而且大部分屬於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省大部分貧困縣都在這壹帶,僅西北地區就有約654.38+0.5萬貧困人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約654.38+0.500元。長期以來,由於當地農民缺乏資金和技術,勞動力是主要生產要素,勞動力支持成本低導致人口膨脹。為了獲得必要的生存手段,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采取粗放耕作、過度放牧等資源枯竭、不可持續的生存策略,導致草原和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劇。土地生產力的持續下降加大了土地開發的強度,使上遊陷入生態經濟的惡性循環。
㈥流域管理和區域合作機制薄弱。
河北省特別是張承環京津地區的貧困、資源和生態問題,與京津經濟發展中的水資源短缺和汙染密切相關。然而,由於長期觀念的影響和生態補償機制的缺失,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沖突導致難以實現全流域系統的綜合治理。
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和建設目標
(壹)總體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
遵循區域生態系統自然演替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強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障城鄉發展用水和綠色食品供應,協調上下遊、開發與改造、人口與資源、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利益關系。以區域生態環境改善為導向,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兩大系統工程,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鄉布局和生產力布局模式,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近期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識,堅持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以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為目標,妥善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以科技為先導,以機制創新為動力,圍繞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重點地區生態建設,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防治大氣汙染和水汙染;加強重點城市、重點行業和重點流域的環境管理。
(2)總體建設目標
2005年,力爭減少環境汙染,緩解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重點城市和地區的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10年,通過社會經濟合理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基本消除貧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2020-2040年,基本解決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區域生態安全和生態健康得到保障,經濟與環境實現協調發展,人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三、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
(壹)建設北京-張承生態三角,構築京津冀北部生態屏障。
為了保護城鄉發展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屏障尤為重要。特別是張承,是首都北京生態環境保護的天然屏障,在治理西北地區沙塵暴災害、防止水土流失、調節北京小氣候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三北”防護林、環首都綠化、壩上生態工程等壹系列生態工程建設,有效緩解了該地區經濟發展與京津生態環境改善之間的矛盾。但是,由於冀北地區土地沙化問題嚴重,森林草原退化突出,恢復和建設生態屏障的任務十分艱巨。未來幾十年,應積極推廣生態工程技術,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生態建設為輔,科學規劃,保證質量,完善生態屏障,減少京津水土流失和沙塵暴危害。
(2)保護地表水源
河北北部位於北京市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和天津市於橋水庫、潘家口水庫的上遊。是京津城市發展的重要水源。但由於經濟支撐和生態環境脆弱的制約,地表水源仍受到水量減少、水汙染和水庫河道淤積三方面的威脅,直接影響京津供水的數量和質量。今後應加強管理和保護,確保京津供水安全和供水。
(3)建設大北京綠色食品基地,提升首都食品安全保障。
河北省環京津地區是京津地區傳統幹鮮果品、羊牛肉食品、反季節蔬菜和天然地方食品的生產供應基地,對保障京津地區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未來幾十年,我們必須結合壹系列生態工程建設,與京津共同開發建設壹定規模的綠色食品和天然食品生產供應基地,滿足京津市民對食品質量不斷提高的要求,使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在保障京津食品安全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建立京津冀生態協調發展機制,推進經濟壹體化進程。
歷史上,河北省環京津地區客觀上是以京津為中心的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享有大面積的自然資源,形成壹體化的供電系統、供水系統、交通系統、流通系統、旅遊系統、副食品生產供應系統和原材料生產供應系統。未來幾十年,要全面加強地區間、行業間的關聯與合作,把河北省環京津生態環境整治作為北京綠色奧運的系列工程之壹。通過實施這壹生態環境改善計劃,盡快消除貧困,進壹步縮小區域內落後地區與京津的發展差距,建立壹體化的經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不同步的問題。
(五)構建河北省環京津城鄉協調發展的生態格局。
河北省環京津城鄉空間發展模式應與大北京核心區壹體化,綜合考慮太行山-燕山山脈、京津冀北平原和渤海。在京津冀北部地區,城鄉居民點和工農業生產要根據生態環境容量合理布局。
加快城市、城鎮、村莊、庫區等重點區域周邊森林生態圈建設,提高綠化美化標準;在主要交通幹線、河流、幹渠兩側,沿壩、沿邊、沿海建設高標準綠化帶,形成生態防護林體系的骨幹框架;在燕山和太行山區,以飛封建的形式大面積營造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提高蓄水保土能力;在壩上高原地區,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防護網,提高林網標準,增強對農區、牧區的防護能力,加大環首都綠化、太行山綠化、沿海防護林、平原綠化、大城市周邊綠化等大規模造林工程,構建城鄉協調發展的生態格局。
四、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工程、重點整治區域
(1)荒漠化控制項目
河北省環北京風沙治理工程範圍是指保定市張家口、承德、淶水等28個縣區。土地總面積78430平方公裏,占河北省土地總面積的41.9%。截至1998年末,全區貧困人口272.58萬人,人均年國民生產總值3400元,農民人均收入1600元,貧困縣16個。
該地區是京津及華北地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目前,該地區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治理速度趕不上荒漠化速度,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趨勢仍在加劇。
今後防沙治沙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落實河北省防沙治沙總體規劃,啟動環首都防沙治沙工程,重點抓好張家口、承德沙源、風口、風道地區的防沙治沙,實施“三帶三片”防風固沙阻沙工程。“三帶”即在壩上沿冀蒙邊界建設第壹條喬、灌、草相結合的橫向防風固沙林帶,阻擋內蒙古北部沙塵暴的入侵;沿壩緣修建第二道防風固沙林帶,阻擋壩上風沙南下;在壩下九條風沙通道兩側建設經濟防護林帶的垂直防風固沙林帶,阻擋風口區域的風沙。“三片”即壩上兩道防風林之間的區域,以草地建設為主,同時建設草地林網和片狀林區,覆蓋壩上沙源;搞好壩下大山區和西部黃土地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因地制宜植樹種草,覆蓋裸露山坡面;在永定河下遊荒漠化地區和廣大平原地區,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建設農田林網、速生豐產林和高產草場,覆蓋塵源。永定河兩岸將修建防護林,防止海灘蔓延。在“三區”、“三帶”建設小型水利設施,實施人工降雨、旱區集雨灌溉和節水灌溉技術。同時,配套建設種苗和草種兩大基地。通過迅速增加植被面積,提高植被覆蓋率,遏制土地荒漠化蔓延,改善京津周邊生態環境。
到2010,該地區土地沙化趨勢得到完全控制,荒山實現全面綠化,沙化土地得到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基本實現“防治荒漠化,再造秀美山河”的生態環境建設目標。
(2)退耕還林(草)工程
河北省環京津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包括壩上高原、燕山地區、太行山地區,* * *涉及張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島、保定四市44個縣。按照先壩後壩、先燕山後太行山的思路推進工程布置順序。
堅持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生產條件改善和農民脫貧相結合的原則,保持農用地供需平衡,在不降低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總供給能力的前提下,有計劃地退耕還林(草)。
壩上風沙危害區選擇了以建設農田、牧場防護林為主,發展灌木為輔的生態建設模式。廢棄地的林草比為3: 7。
冀北丘陵地區以森林為主要生態治理模式,其中張承以生態林為主,燕山東部可適當增加經濟林種植比例。植被恢復和退耕以人工造林種草為主。。
冀西太行山水土流失區主要包括保定市的8個山區縣。生態建設以林為主,適當增加經濟林比重。生態林與經濟林、喬木灌溉的比例安排為7: 3。
(三)“三北”防護林工程第四期
河北省“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包括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的部分縣。工程建設以保護京津為目標,以防沙治沙為重點,以保護現有林業資源、恢復和增加森林植被為重點,以科技為先導,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加快建設進程,促進防護林體系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盡快改善京津周邊生態環境。
(四)壩上沙塵暴控制區
壩上地區的生態破壞是京津風沙源危害的主要來源之壹,其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對京津城鄉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後整治的重點是:1,降低草地載畜量,積極發展圍欄,推進退耕還林還草。2.綜合治理沙源和風道,建設防風固沙林帶和林網,提高林草覆蓋率,增強防風固沙能力,控制沙塵暴危害。3.嚴格限制城鎮發展規模,逐步降低人口增長率,減輕生態環境壓力。4.建設綠色食品生產供應基地和旅遊基地,從根本上改變以種植為主的破壞性產業結構模式;但是,旅遊業的發展不能超過環境容量,不能以生態旅遊的名義破壞生態環境。
(五)官廳、密雲水庫等水源。
根據京津地區發展需要,加強上遊汙染源治理,盡快恢復官廳水庫水質,重點整治永定河水系和潮白河水系河北段,確保京津供水水源安全,是京津冀北部城鄉發展的重要前提。
(6)白洋澱
白洋澱是我國北方罕見的湖泊濕地,對地方政府發展經濟、調節區域氣候、減輕華北洪澇災害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長期以來,白洋澱的面積已經大大減少,壹些水質正在惡化。因此,應加強白洋澱周邊生活汙水的處理,嚴禁工業水汙染。發展旅遊業時,要嚴格管理機動船,防止漏油汙染水面。在白洋澱壹期治理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後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