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姿勢要求。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姿勢要求。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姿勢要求。

要練好太極拳,正確的動作至關重要。對於初學者來說,先重形式後重意義,先爭取姿勢正確,在連貫復雜的動作中處處保持正確的姿勢。下面我就分享壹下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壹起來了解壹下吧。

首先,頭部

頭要保持挺直,不要低頭,不要左右傾斜,轉身的時候要自然,不要搖頭。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不要故意做奇怪的動作。頭部要隨主手或腳轉動,擺位時眼睛要向前看。眼睛應該面向前方,而不是呆呆地看著,眼睛應該考慮到上、下、左、右。嘴唇要輕閉,牙齒要輕閉,舌尖要輕碰上顎。始終用鼻子呼吸,自然呼吸,呼吸與動作協調。宜連續呼吸,順其自然。下巴應該向內收斂,不能向前擡起,也不能過分內收。聽背,顧左右,心平氣和,擁有自然靈敏的聽覺。

頂端

太極拳特別強調虛領頂力。頂力的要求是輕輕擡起頭頂的百會穴,好像頭頂有壹根繩子掛著,又好像頭頂有壹個盛滿水的碗,不能擺動。百會穴和銀輝穴應保持垂直姿勢。不要太用力,也不要太用力。白白拿起來。如果有,就不要使勁往上推。

項目

脖子要直,要直立,要松,要垂直,這樣才能自然靈活的左右轉動。頸部能不能放松,與虛領頂力能不能適當擡起有很大關系。如果頂勁太高,脖子會變硬;如果得不到最頂級的力量,脖子也會崩掉。練習的時候,眼睛轉到哪裏,脖子就跟著轉。

第二,上肢

肩膀

肩關節是上肢極其重要的關節,因為它的活動範圍很大。首先要求肩關節放松。練習的時候,無論是手牽還是手牽身體,都會隨著潮流而轉。

放松關節是在弓意識的指導下,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可以做到逐漸熟練的動作,肩關節會自然地逐漸放松下來,沈重的肩肘成為太極拳的重要法則之壹。

在開始訓練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全身和肩關節的放松。練了很久的拳,要明白現實和現實的轉化。要想著冷靜,這樣內心的力量就會由柔變靜,手臂就會無比輕盈靈活,就會無比柔軟沈重。

扶手

練習時,肘關節應始終微屈,力量下垂。如果肘尖面擡起,就是舉力,與要求相反。如果手肘向外突出遠離身體,就是遠離身體的練習,不僅阻礙了肩膀的下沈,也影響了氣的下沈。

同時由於肋骨暴露過多,在攻防方面也不利。手肘自然保護肋骨。肘與肋的關系在太極拳術語中是“肘不貼肋,肘不離肋”。

手腕

腕關節是全身關節中最靈活的,旋轉度很大。對於手腕來說,最需要註意的就是“坐腕”。在手臂伸、提、扭的過程中,手腕不能強韌、無力,要靈活、有彈性。

但是在手術過程中手腕塌陷或者向前推的時候,還是要坐在手腕上。達到設定的形狀時,手腕要靜下心來,隨姿勢壹起塌陷,有方位感。

手最靈巧,手法變化最大。太極拳的手型分為掌、拳、鉤,套路中以掌為主。太極拳掌法的特點是松指。手掌壓出時,不要太高膝蓋,太高膝蓋容易失去重心,手臂要彎曲,到處站立,保持蓄勢。

太極拳的握拳形式和其他拳種的壹般握拳形式是壹樣的,只是出自壹只柔軟的手,所以握拳不能太緊。

但是,無論妳握得松還是緊,都要有重新凝聚它的氣勢的想法,這樣才不會分開,打不起來。太極拳拳向前伸時,小指根段第二段的中平面以力度為準。

刪去

勾手是五指捏在壹起,手指下垂的公式。正常情況下是從掌變鉤。太極傳的勾手往往是在形勢的轉折中完成,五指收攏下垂。勾手是練習手腕肋骨和手指力量的方法之壹。

妳知道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姿勢的要求嗎?

三、後備箱

胸部

太極拳用的是腹式深呼吸,所以要用胸部覆蓋,在不增加呼吸頻率的情況下加強呼吸的深度,以減少運動時氣喘的現象。

抱胸是指胸部要有放松的感覺,有利於做腹部深呼吸練習。當妳練到壹定程度,就要雙手牽著手,雙手牽著身體,順勢而轉。此時胸肌不僅起著擴張和收縮的作用,還起著上下左右弧形旋轉的作用,對健身和武術有很大的作用。

雙手撐胸,胸部略含,兩鎖骨松而重。運動時左右胸肌交替變換虛實,呈弧形旋轉,能正確有效地起到“連接兩臂”的攻防作用,改變虛實。動作越細微、越精準,強身健體的效果就會越好。下肢的虛腿要“吸胸”,使其上下對稱。

(人體的)背部

“含胸”和“回拉”是連在壹起的。後拉是指胸部稍含時,背部肌肉松弛下沈,而肩間脊柱(下頸椎第三脊柱)則凸起上擡並稍向後上拉,不能單純後拉。

這樣背部肌肉就有了壹定的張力和彈性。因為背部和肩臂是連在壹起的,所以太極傳所說的“力量來自背部”其實是肩背部的肌肉共同作用,而不是某些肌肉孤立作用。有胸背牽拉的姿勢要自然,胸背肌肉的松弛不能刻意強求。

腹部

太極拳的腹部深呼吸練習和胸背拉的細致訓練,對防治內臟器官和功能的各種慢性疾病非常有效。排空腹部是通過腹部深呼吸來實現的,有助於潤滑內腸,增強腹肌的韌性和彈性,使橫膈膜運動。

腹部前松後緊,需要長時間練習。腹部逐漸豐富飽滿,富有韌性和彈性,可以增強抵抗力。初學時註意放松腹肌,然後做腹式呼吸,充實小腹。

腰部是上翻下翻的關鍵,對全身動作的變化、調整重心的穩定性和到達四肢各部位的努力起著主要作用。太極拳對腰的要求是松、重、直。

既要放松下沈,又要讓腹部充分下沈,這樣上身氣不浮,下肢穩定有力,轉動靈活。

為了防止腰部被錯誤地訓練成凹形或凸形,要求腰部挺直。直腰還可以放松腹肌,有利於練拳時深呼吸。

太極拳講究體態,所以虛實總在腰,胸次之,腰動時左右腰隙交替畫出,以分虛實。

腰隙管有兩條腿,腰隙是實的,小腿也是實的:腰隙是虛的,小腿也是虛的。但還是要貫徹“實有虛,虛中有實”的原則,讓實不為邪所動,而為重,虛不為無心而浮。

臀部

臀部的生理結構是稍微向外突出,但如果在練習中過於突出,就會導致彎腰駝背的疾病,所以太極拳家提出了“收臀”的要求。練習者要註意不要提臀,要註意收腹。

“收臀”的主要作用是配合因陰虛而提起的腹部和胯部,可以充實腹部。加強膈肌的呼吸運動,可以使腹肌、大腸、泌尿系統、腎臟得到更好的、規律的鍛煉,也有助於提高腹肌的韌性和彈性。

其次,“縮臀”後臀部容易保持直立,不像前凸的臀部那麽容易扭臀,往往會影響“尾音”。在其他要求的基礎上,壹定要做好收髖,尤其是在正確松髖、屈膝的情況下。

第四,下肢

胯部

胯部是會陰部,頭頂百會穴的虛領力量要與銀輝穴的上下穴相呼應,這是壹種保持姿勢平直成壹條線的鍛煉方法。胯部要圓,要空,不能像人字壹樣夾住尖胯。膝蓋稍微向內扣,胯部自然可以圓潤。

臀部

下肢的三個關節分別是髖、膝、踝。首先要求髖關節放松。髖關節放松後,腰腿的動作會更加靈活協調。圓胯下松胯。

可以擴大恥骨聯合和坐骨結節上的關節間隙,從而擴大活動範圍,從而靈活地移動腿部的弧線,使內勁上升到腰椎,起到開襠的作用。

膝蓋

腿部支撐全身活動的重量,膝關節承受的負擔最大。所以膝關節壹定要結實靈活。太極拳經常屈膝做緩慢均勻的動作。移動時,他總是輪流用壹只腳支撐重心。胯根打開旋轉時,另壹只腳擡起膝關節,慢慢步出旋轉。

所以膝關節的負擔比練習快速動作的拳法要大得多。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頻繁旋轉也增強了動作的靈活性。

腿和手臂上下配合成壹致的弧線圈,而不是直弓出背直坐,這是實現手指中腳腿和腰脊完全融合的關鍵,也是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靈活和彈性。

腳是步態和步法的基礎,腳的動作要正確、靈活、穩健。基礎不穩,稍有偏差,步態和步法就會混亂。踏步的時候壹定要壹條腿坐穩,屈膝放松臀部,穩定重心,然後另壹條腿以弧線慢慢向外邁。

骨骼和關節

人體的206塊骨骼依靠關節的連續性來承受重量和進行活動。太極拳要求用意識放松關節,拉長韌帶,增強其彈性和柔韌性,使動作能夠連續。

同時也要註意關節的對線,這是弱的體現,就是要利用關節的對線使脊柱關節更加靈活穩定,更好的分擔骨骼之間的重量,從而增強力量和耐力。

太極拳的合練有松有緊。另外,需要在完全放松的要求下,逐漸放松所有關節。太極拳在練的時候,是不動的。在背部的運動下,要帶動四肢上下、左右螺旋,蜿蜒伸展,使四肢自始至終拉長。

在制定公式時,還應特別註意脊柱關節的排列,以加強負荷能力。全身的關節不僅要放松,還要虛位對齊,這樣才能包含騰躍的意思。在整個套路的操作中,關節在肌肉和韌帶的作用下,是放松的,緊繃的,有規律的。

太極拳對身體部位位置的要求,是歷代太極拳家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和群眾的智慧提出的壹系列外觀和內功的要求。相信了解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姿勢要求,有助於太極拳動作的正確。

簡述太極拳的姿勢要求。

(1)冥想,呼吸自然,即練拳要求安靜集中思維,集中精力指導動作,呼吸平穩、深沈、自然,不勉強屏住呼吸;

(2)中靜柔緩,即身體保持放松自然,不偏不倚,行雲流水,溫柔均勻。

(3)動作呈弧形、圓形,即動作要呈弧形螺旋,圓形活動的轉化不是停滯的。同時以腰部為軸心,全身形成壹個整體;

(4)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即動作要連續,銜接流暢,虛實處處分明,重心保持穩定;

⑤要輕而從容,剛柔相濟,即每壹個動作都要輕而從容,不浮不僵,外柔內剛,力度要完整有彈性,不能用笨拙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