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美食盤點
說到粵菜,很多人都有壹個誤區,認為粵菜就是粵菜。其實粵菜包括粵菜、潮州菜、客家菜,其中潮州菜是粵菜中的高端部分,素有“食在廣州,味在潮州”之稱。早在唐代,韓愈在潮汕任知府時,就被人稱贊:“張持馬甲柱,故奇。”還有幾十個,無可非議。"
到明末清初,潮菜進入全盛時期,城中名店、名師、名菜眾多。到了近代,由於海外華僑與潮州民族的交流,潮州菜吸收了國內外名吃的精華,菜肴更加豐富多彩,享譽海內外。
潮菜之寶,位於牌坊街中心區東門街上的潮州酒樓。
潮汕樓
據店家說,名氣不小,號稱“骨子裏的潮州味”。
點了幾個傳統經典潮州菜。
保國太極湯
湯汁綿密,精心勾勒出青白搭配的八卦圖案,口感綿軟滑嫩。
“保國太極湯”的由來也有典故。
相傳南宋末年,宋朝最後壹個皇帝趙敏逃到潮州,投宿在山裏的壹座古廟裏。
聽說他是宋朝的皇帝,廟裏的和尚對他都很恭敬。看他壹路又累又餓,他們就在自家的紅薯地裏摘了些新鮮的紅薯葉,去掉苦葉做湯。
餓了的趙敏吃完後贊了壹句。當被問及這道菜的名字時,和尚回答道:“我不知道這道菜的名字,山野的貧僧。希望它能解除皇帝的饑渴,復興兵權,確保宋朝的安全。”
趙敏聽後很感動,就把這道菜命名為“國保菜”。從此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今天的國保菜經過後代廚師的改良,成為宴會湯的上品,可以說是民族文化的積澱。
蝦仁石榴球
餡料講究,用去皮的綠豆片蒸熟,再配以豬肉、蝦仁、洋蔥、胡椒粉、魚露。形似石榴,晶瑩剔透,玲瓏可愛。
牛肉炸香瓜
潮汕人善用材料,不僅講究調味,還懂得配色。"把鹽和酸、胡椒和桔子混合在壹起."
由小麥/米粉制成的糕點
潮汕菜館用餐體驗:菜品和店內風格統壹,餐具、盤子、圖案都很精致,但形式大於內容,整體味道偏油偏濃。
肥腸脹糯米
起源於潮汕地區普寧古城洪陽,是當地的傳統小吃。
將糯米泡軟,與豬肉、香菇、蝦仁、蓮子等輔料混合,加入鹽、味精、胡椒粉等調料,放入漂洗過的豬腸中,兩端用紗紮緊,煮約1小時,取出切成小塊,倒入甜醬油,撒上炒熟的白芝麻、花生。
小吃也可以蘸橙油,清香開胃,四季皆宜。
相比之下,東平街拐角的這家老潮州菜館的肥腸就很粘了。
潮州老飯店
關馮唐記魚生
生魚,又叫刺身,古代稱為魚片、魚片或鰱魚。它是將新鮮的魚、蝦、貝類生吃切片,加調料食用的總稱。起源於中國,後傳播到日本、朝鮮半島等地。
中國吃生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歷經多個朝代,幾經興盛,形成了豐富的吃生魚文化。
潮汕地區依山傍海,類似福州的“肉燕”。“生魚”是這裏獨特的地方招牌菜。
上水門街道文創區的官塘季楓,大眾評價不錯,選了這個。
可食用的生魚與姜絲、羅勒葉、芹菜、泡菜、洋蔥、紅辣椒、蒜末和香油混合。每次取壹兩片生魚,蘸壹點醬,細細品味味道。如果像吃火鍋壹樣,壹碗吃半碗調料半打牛肉是不合適的。
魚瘦如羽翼,吃的東西細膩溫潤。
既然說到火鍋,就不得不提東門街上的另壹個名字:阿斌牛肉火鍋。
阿斌牛肉火鍋
潮州菜制作精美,刀工精湛,是中國儒家“百吃不厭”在嶺南飲食文化中的體現。比如這家鎮店之寶“手搗牛肉丸”,從打肉漿、調味到入鍋烹制,有著非常復雜的制作工藝,才能達到脆嫩、Q彈的吃法效果。
阿斌火鍋成立於1995。鍋底的幹料和肉制品都是由品牌創始人研究的秘方制作而成,湯料由豬骨和雞架經過5個小時熬制而成。
如果說“阿斌”是高端火鍋路線的代表,那麽湘橋郊外、韓山師範學院陶瓷學院附近的“官塘兄弟”則完全是另壹種平民風格。消費環境我說不上來,只是覺得喝酒吃肉大塊吃的很舒服。厲害!
廣東早茶
喝早茶是嶺南的民間飲食習俗。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壹家人、朋友、親戚、生意夥伴都喜歡進茶館,圍桌而坐。
人們把喝茶稱為“嘆茶”(意為享受),“嘆壹杯兩片”(意為享受壹杯香茶兩片點心)的口頭禪至今仍在流傳。是廣東人幾十年如壹日說不完的家事和身邊事的“功課”。
在潮州,最正宗的粵菜是韓尚壽,尤其是早茶。
韓尚手
餐廳自然環境極佳,坐擁鳳凰島,靠近漢江。
門廊
恰逢大年初壹,新年第壹餐,見證了80桌喝早茶的熱鬧場面。
砂鍋粥
早茶怎麽能沒有粥呢?
潮州人都愛吃粥。無論在高檔餐廳還是在家裏,他們都喜歡以五常大米為主料,並加入蝦、蟹、扇貝、家禽、雞蛋、蔬菜等。做法多種多樣。用細火砂鍋熬制後,食材的鮮味完全滲透到米飯裏,壹鍋濃稠的粥,美味又營養。
中式點心可以解釋為壹種鄉愁。
“鄉愁是壹種無法割舍的感情。無論是從南方到北方,從家鄉到海外,所謂最好吃的就是媽媽做的菜,最好吃的就是家鄉的東西,最好的記憶就是童年的記憶。”——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紀錄片學者張同道。
鳳凰單叢解悶
西式茶點的色彩和造型,更是直觀的視覺藝術享受。
甜點
古早味豆花店
美食藏在城市裏。除了店名有名,潮州街店鋪的人早餐也可圈可點,比如東平路韓大酒店對面的“真姐”。
解珍食品店
牛雜粿條湯
粿條和米線差不多,不同的是粿條是直接蒸米漿做的,不會粘牙。牛骨做成的甜稠湯,配以牛雜和牛肉丸,是潮汕乃至珠三角常見的街邊小吃。
維基燒鵝
我在吉煒東平路買了壹只4斤重的全鹵鵝,分五箱,放在兩個冰袋裏。老板小心翼翼的把頭頸分開裝箱貼上標簽,小本生意也很專業。
潮汕地區位於漢江下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潮州菜有“無海鮮不成宴”的說法。大多數當地人吃海鮮,如魚、蝦、蛤和蛤蜊。
汕頭南澳島黨群服務中心大院裏的小海鮮館三澳賓館,環境簡單,卻是驚喜。
三澳飯店
八菜壹湯包含四種海鮮。600元是壹頓又好又便宜的飯。
魚蝦緊實鮮嫩,簡單烹飪為上品。連菜都是店裏地裏的,煮著吃還是炒著吃,最輕,最難忘。
福和城牛肉丸
潮汕老字號福和城牛肉丸總店位於汕頭小公園附近,始創於老福和城市場,由普寧人舒先生於20世紀60年代創辦。自小攤經營以來,經營模式多元化,開了很多分店。
雖然深居陋巷,但名聲遠揚,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多家報紙、電視臺也都有報道。
潮州囊之廣場
潮洲廣場Suan果汁店位於汕頭市人民廣場附近。
壹碗苦豬肉,肥腸,苦瓜,菜花,腐竹等。可以加到苦汁裏。對於那些漂泊在異鄉的潮汕人來說,苦汁是壹種常被想起的食物。美食家蔡瀾曾寫道:“我想念這種小吃,當我回到新加坡時,我會喝壹碗苦汁,盡管我知道它不是正宗的……”
店家表示,制作汁皮的整個過程都需要手工完成,翻皮的過程直接關系到食物的質量。
鱟變形細胞溶解物是潮汕最有特色的壹種果汁。“鱟”是壹個生僻的詞,讀作“後”,據說是壹種深海生物。鱟變形細胞溶解物本來是做餡料的,後來被國家保護,換成蟹、蝦、蛤等。
飄香食品商店
汕頭小公園街區的香香小吃店經營各種小吃,是當地的網絡名人店。
牡蠣烘烤
牡蠣,又名牡蠣。烤生蠔是用生蠔和適當的生粉炸制而成,其特點是味美、酥香、酥而不硬、酥而不軟。
2019年夜飯潮汕美食盤點,今晚我匆匆記下。也許有人會覺得傻,網上搜壹下就行了,專業拍的探店圖,手寫的文案,都沒有妳的花裏胡哨,何必花這個時間。
我只能說不壹樣。圖中的每壹道菜,每壹個環境,都是自己嘗過,感受過的。對我來說,味蕾回憶美食的過程,應該算是對潮汕民俗文化的反芻和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