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誰吃了我的粥教案?

誰吃了我的粥教案?

在教學人員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必須精心設計教學計劃,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壹下教案是怎麽寫的!以下是我為妳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繪本。誰吃了我的粥教案?歡迎閱讀收藏。

教科書分析

這本繪本故事溫馨,壹波三折,視角非常生動,讓人會心壹笑。似曾相識讓人想起童年的經歷。孩子們經常吃他們不喜歡吃的東西。相比生硬的說教,這個故事中熊爸爸、熊媽媽、熊爺爺、熊奶奶的做法更值得借鑒。小熊的心理轉變很幼稚很自然,會讓很多小朋友喜歡上這個和自己很像的可愛熊寶寶。

這本繪本始終洋溢著溫暖的愛和關懷,讓人感覺柔軟而芬芳。也許這是作者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活動目標

感受熊家溫馨快樂的氛圍和緊張曲折的故事情節。

了解故事,知道誰吃了熊的粥。

學習動詞“搖”、“放”、“挑”和“吃”。

要準備的活動

生活經驗準備:孩子已經有過吃粥的經歷,知道“魔鬼”的含義。

教材教輔準備:《誰吃了我的粥》繪本壹本,視頻顯示裝置壹臺,微波爐壹臺,每人壹套小碗小勺,每人壹份甜粥。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引入話題。

(1)老師拿出壹個盛滿甜粥的小碗,問孩子們:妳們吃過粥嗎?妳喜歡嗎?

(2)老師在粥裏加入蜂蜜和葡萄幹,引起孩子的興趣,並告訴他們:這是熊的粥!想知道是不是被熊吃了?

(3)代課老師演的熊把粥拿走了。

2.講故事,引導孩子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緊張曲折的節奏。

(1)老師和孩子壹起翻看繪本,認識故事中的人物:熊、熊媽媽、熊爸爸、熊爺爺、熊奶奶。

(2)告訴“誰吃了我的粥”。

小熊每次去老樹樁,都請小朋友猜壹猜:他的粥還在嗎?誰吃了?

引導孩子體驗熊的粥被“魔鬼熊”吃了兩次後緊張又舍不得的復雜心理。

(3)再講壹遍故事,用行動引導孩子理解故事。

模仿故事中熊的表情,感受熊從不喜歡粥到喜歡粥的心理變化。

模仿故事中的動作:“搖頭”、“摘果子”、“爬樹東張西望”、“放在外面”、“悠閑地吃粥”,熟悉故事有趣曲折的情節。

老師問:誰吃了熊的粥?

3.分享“熊的甜粥”,體驗吃粥的快樂。

扮成熊的老師端著粥出來,用微波爐熱了熱。請分享壹下。

延長活動時間,出去玩“魔鬼熊和小熊”的遊戲。

地點:兩條無障礙道路。

材料:壹個壹人大的塑料碗,幾棵果樹(用塑料飲料瓶裝飾),小橋,石板路,山洞。

規則: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意願分別裝扮成魔熊和熊。誰先跑到對面的樹樁(而不是凳子)上,吃壹大碗“滋滋”的粥,誰就贏了,拿到老師提前放在那裏的獎品。

活動反思

1.活動目標

當初我們把這個活動的目標定為:孩子自主閱讀,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充分體驗熊家的快樂和諧,理解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後來通過討論,我們想:“誰吃了我的粥?這本書的內容和教育價值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有些復雜和深刻,情感目標設定的比較大。當孩子沒有深刻理解故事內容時,這些情緒的共鳴就無法傳達。所以我們及時做出了調整。調整後的閱讀活動的教育目標是:幼兒自主探索故事過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認識到厭食是壹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初步理解家人對小熊的愛。

根據目標,我把讀書活動調整為三個階段,也就是三個課時。把“充分體驗小熊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體會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放在最後壹節課,把小熊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的情感體驗轉移到孩子自己的情緒中,幫助孩子理解父母對自己深深的愛,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話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2.活動的開場白

在以往的繪本閱讀活動中,老師們習慣這樣開頭:“今天我給孩子們帶來了壹個好聽的故事。”這種開放往往導致老師和孩子無法區分閱讀活動和講故事、看圖。閱讀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而不是簡單的讓孩子掌握壹個故事,學會看圖講故事。

我園繪本閱讀的理念是“讓閱讀成為壹種習慣”。習慣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每天堅持,讓活動持續下去。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那麽容易。首先,每天要有固定的閱讀時間,也要保證孩子在固定的閱讀時間有新鮮的閱讀體驗。所以每次活動的開場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抓住孩子的心,把這種閱讀理念滲透到孩子的心裏。基於以上閱讀需求,我結合兒童的心理特點,給閱讀活動起了壹個固定的名字——“閱讀故事屋”,並根據兒童對咒語的特殊偏好,設置了壹個閱讀咒語“故事屋,故事屋,開門”。幾經練習,我們將其改進為固定的“繪本閱覽室”開館儀式,這是活動開始時老師和孩子們共同的開場白。

我們發現,兒童在每次繪本閱讀前都非常期待這種開放,因此對閱讀活動表現出很高的興趣。同時,開讀環節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做好閱讀前的心理準備,還可以建立良好的秩序感,讓孩子帶著壹顆快樂的心開始閱讀。

3.關鍵環節的設計

本次閱讀活動的第四個環節,即“片段鑒賞”進行了調整。壹開始的安排是在重點頁面播放PPT,讓孩子通過自己對圖片的理解找到線索,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小班幼兒雖然有壹定的觀察和理解能力,壹般也能讀懂故事,但是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並不能支撐他們流暢地表達自己的理解,所以在這個環節上沒有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導致幼兒註意力不集中,參與熱情不高。於是,我們做了新的調整,壹邊播放圖片,壹邊老師朗讀。圖文結合讓孩子對圖片和內容的理解更加清晰,增強了孩子閱讀的自信心,大大增強了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這樣,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在概括故事大意時可以說“因為小熊不喜歡粥,所以家裏把粥放在樹樁上給魔鬼熊吃”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