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綜述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髓。他明確提出要“保民”、“與民同樂”。他提出“民為重,國為次,君為輕。”他認為,決定統治者統治地位的政治基礎是民心的對立,民心的臣服是統壹天下的決定性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於這種觀點,他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
2.仁慈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養民:第壹,要控制人民的財產。“所以,明君壹定要管住百姓的財產,壹定要養足背,侍奉父母,侍奉妻子,這樣才能壹輩子心滿意足,避免流年不利而死。”孟子的仁政是合理解決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問題。第二,我們必須使人民能夠利用時間,休養生息和徭役。孟子認為,統治者在征用勞動力時,應以“不違反農時”為前提,同時也反對濫捕濫伐。第三,他們應該從人民手中接過所有權。他主張薄稅輕收,苛稅不征,苛稅不征。他把這看作是壹種富民之道,還把那些自稱能為君主“開荒填庫”的所謂“良臣”稱為“賊”。
(2)教民:教育百姓,他反復說:“我願以教為序,以孝為用。”他認為教育是保證社會和諧的重要措施,可以使人“明白人倫”,解決人的道德問題。
3.王導
“王”是孟子提出的國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認為,民本、仁政能否實現,關系到“王”的目標能否實現。孟子所謂的“王道”,就是“德治為王”。在孟子看來,王道之治就是“保民為王”,即“享天下而憂天下”。(孟子·惠亮·王霞)正是因為孟子把實現王道作為最高的政治理想,所以凡是不以王道治國的人,都被他視為“罪人”、“孤夫賊”,受到他的猛烈抨擊。
4.溫厚
性善論是他倫理政治思想的基礎。
首先,人類的本性是壹樣的。善良的本性是人和動物的區別,每個人都有善良的能力。
其次,人的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後天獲得的。
再次,“人皆有之”的善,起初只是道德的萌芽,只有經過自身的修養,才能發展成為完善的道德。
5.考慮周全
在孟子看來,“心領神會”是成為“聖人”的必要途徑。
“奉獻”是指將人性中的悲憫、羞恥、逆來順受、是非膨脹到極致;
“知性”就是對自然界的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有準確深刻的理解並付諸實踐。“敬業”是前提。
在孟子看來,只要在“寡欲”、“自省”、“養氣”上下功夫,就有可能達到“全知”
6.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有道德。
強調:學習過程中要有獨立思考和主見。
教育方法:“存養”,即保持和發展人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