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詐騙的方法有哪些?
組織免費講座或免費旅遊推銷產品。
有些商家名義上開展免費健康講座、免費旅遊活動,實際上是在賣保健品。邀請所謂的“專家”、“教授”、“醫生”現場講養生。壹些老年人因為盲目相信“專家”的話而購買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價格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此外,老年人在參加免費咨詢和免費體檢後,聽從“醫生”的建議,把治療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保健品上,甚至拒絕聽從正規醫院的醫囑,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健康講座
業務員抓住老年人體弱多病的心理和對健康的渴望,辦班授課,聚集人氣。先說壹些疑難雜癥的癥狀、成因、危害、預防難度,借機誇大所售產品的效果,以此來忽悠參與者購買。
禮物誘惑
老年人大多比較節儉,保健品商家往往會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生活需求,設置小禮品或抽獎,引誘他們購買保健品。
雇傭和欺騙
高薪招聘業務員,利用老年親戚朋友同事的關系遊說推廣自己的產品;請所謂的“專家”、“學者”、“權威人士”在公開場合介紹產品的“特殊功效”,發布“權威檢測報告”;指使他人寫感謝信,送錦旗,以假患者名義現身說法療效;制造在銷售現場搶購的假象,誘騙消費者購買等等。在壹系列手段的相互作用下,普通的保健品變成了治療和滋補並重的良藥,甚至可以包治百病。
高科技“誤導”
壹些經營者以高科技、綠色、健康、進口產品等概念誤導消費者,宣稱其產品是負離子、超聲波、微循環、高氧艙設計等專利技術的應用,可以包治百病,片面誇大保健功能,促使消費者誤以為其銷售的保健品療效巨大,甚至可以替代藥品。同時,商家刻意回避保健品的副作用和適應癥,不告知可能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危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