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竈節吃什麽食物有利於養生?
在祭竈節,人們講究吃餃子,意思是“看掉餃子的迎風面”。山區多吃餅和蕎面。在晉東南,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間諺語說“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壹壹鍋落。”人們喜歡把炒好的玉米用麥芽糖粘合,冷凍成塊,吃起來又脆又甜。舊時無論貧富,只要結了婚,都要拜鍋臺上方墻上的竈王爺塑像,並在塑像兩側貼上對聯:“天道說好,下界保按。”每個家庭都把竈神奉為神,它主宰著壹個家庭的興衰。因為四季住在廚房,觀察壹個家庭的活動自然就成了“壹家之主”。
吃爐子糖
廚房糖果是壹種麥芽糖,粘在口腔和牙齒上。拉成長條狀的糖塊叫“關東糖”,拉成扁圓形的叫“蜜瓜”。冬天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冷,蜜瓜凝固牢固,裏面還有壹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脆脆,有壹種特殊的風味。真正的關東糖極其堅硬,不易碎。吃的時候壹定要用菜刀劈開,材料很重很細。味道微酸,中間沒有蜂窩,每塊重壹兩、兩四兩,價格也比較貴。
關東糖[源於中國東北的麥芽糖]
關東糖又稱廚王糖、大糖。壹年下來,只有小年前後才賣。關東糖是用麥芽和小米制成的糖制品,用來祭拜竈神。清朝撰寫的《燕京年間年譜》中記載,清朝的供品中有“關東糖”和“糖餅”。關東糖在東北農村、城市、街道、市場都有商販賣:“大糖、大糖、酥香大糖。”壹大塊乳白色的白糖,放在方形的盤子裏,壹般是三寸長壹寸寬,扁平絲滑。壹大塊新做的糖果,吃到嘴裏又脆又香又粘,有壹種特殊的味道。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很喜歡的壹種糖果。它從竈神的祭祀桌上流傳下來,廣為百姓所喜愛。
吃蜜瓜
糖分芝麻糖和非芝麻糖兩種。糖做成瓜形或北瓜形。中心空虛,皮厚不足五分。雖然大小不同,但交易還是按重量計算。大蜜瓜有壹兩斤重,但拿來當幌子,買的人很少。給竈臺獻糖的原因是為了粘竈臺主的嘴。傳說棗爺是玉帝派來監督善惡的神。他有責任與人溝通,聯絡天地之間的感情,傳遞仙境與人間之間的信息。它上了天堂,人們就給它竈糖,希望它吃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也有人說,祭竈用的糖果,不是粘在竈主的嘴上,而是粘在竈主貪善愛搬弄是非的奶奶的嘴上。
油炸玉米
在山西東南部,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間諺語有句話叫“23、不吃炒的,過年倒壹鍋”。人們喜歡把炒好的玉米用麥芽糖粘合,冷凍成塊,吃起來又脆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