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四大墓園是什麽?
清輝花園
清輝郁秀位於順德區。中國十大名園之壹,廣東四大名園,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暉園原為明萬歷年間狀元黃的住所。乾隆年間,被金石龍及時購得。後來經過龍家幾代人的精心打造,格局初具規模。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當地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清暉園進行舊體制擴容,豐富園內旅遊項目,完善園區布局,使清暉園這壹百年名園重現古代園林的風采。清暉園在建築上有很高的藝術造詣。院中曲徑通幽的回廊,處處都是有趣的風景,園林幽深空曠,布局緊湊,景色變幻;建築輕巧靈活,優雅簡潔。公園裏有大量的裝飾性和觀賞性的陶瓷、灰色塑料、木雕和玻璃。園中可拾奇對聯,名士韻猶存,藝術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連忘返。園林藝術的處理相當巧妙。園中山石疊嶂,曲水流轉。銀杏千年,桂圓百年,玉堂春花,垂柳少年。徘徊在橋上,喜歡看金鯽魚在碧波中嬉戲;走在花道上,可以欣賞綠樹,也可以賞花。有時候,花園裏傳來神秘的歌聲,聽壹場粵劇,心明眼亮,耳聰目明。清輝郁秀由此得名。清暉園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作為明代頂級的秀才居所,清代龍嘉後裔為“三秀才”,是當時廣東著名的書香門第,被傳為美談。清暉園是嶺南園林的傑出代表,建築形式多樣,有亭、閣、廳、閣、廊、船等。它具有獨特的建築外觀和鮮明的嶺南水鄉特色,以及五彩繽紛的窗戶、獨特的雕花地磚、獨特的園林布局和豐富的灰塑壁畫、精湛的木雕技藝和珍貴的陶瓷藝術品,使其在中國古典園林建築中占有重要地位。
順德清暉園,位於順德大良,建於清朝嘉慶年間。是廣東四大名園之壹,嶺南園林的代表。原址為黃花園。明萬歷三十五年,順德杏壇鎮人黃,高中狀元,為官大學士。為了祭奠先人,明朝天啟元年,在城南門外的鳳山腳下,修建了黃家廟、天丈亭、臨嘎亭。清乾隆年間,黃氏家族衰落,院落荒蕪。21,當地龍族碧劍海的壹支,及時中了進士,購買了天丈亭和靈阿亭。四合院回到龍家以後,龍石英把它傳給了他的兒子龍廷懷和龍亭子。後來庭淮和庭子分開,院子中間部分歸龍庭淮,左右兩邊歸龍庭子。龍廷子把自己的左右院落都建成臥室,稱為“龍泰長園”和“楚湘園”。人們通常稱之為左花園和右花園。園主沒落後,南側的龍泰昌園賣給了曾秋橋,他的兒子曾東在這裏經營蠶桑生意,掛了“遠大”的牌子,所以也叫遠大園。
龍庭懷子唐傲,乾隆五十三年進士,翰林編輯,註冊禦史。嘉慶五年辭官,回到南方,在家建園。嘉慶11年,其子龍淵邀江蘇武進進士,書法家李兆洛在豫園正門上方題寫“清暉園”二字,寓意父母恩情陽光溫暖。經過龍、龍廷槐、龍、龍景燦、龍等五代人的多次營建,逐漸形成了格局完整、特色濃郁的嶺南園林。
清暉園的造園特色首先在於園林的實用性。為了適應南方炎熱的氣候,形成了前疏後密、前低後高的獨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築造型輕盈靈動,開放通透。園林空間的組合是通過各種小空間來突出庭院中水閣的大空間,造園的重點是圍繞水閣的構成。
清暉園與番禺余音山房、佛山十二石寨、東莞可園並稱為粵中四大名園,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園址原為明末狀元黃的居所,清乾隆年間由進士龍購得。嘉慶十年(1805),龍的長子、辭官的監工龍廷懷開始修建清暉園。後來聽懷後人繼續修建,幾經修改加工,民國初年整個公園格局初具規模。園內的水木清華,建築精美,具有華南建築和江南園林的特色。主要建築有船堂、碧溪草堂、筆花堂、尹喜書店、桂記路、成毅亭、八角池、朱元、鬥東、獅山等。1959年,縣衙改擴建清暉園,與左右楚翔園、遠大園(均為龍後裔所建)合並,面積3000余平方米至近萬平方米。從90年代中期開始,又進行了擴建,增加了許多建築景點,如鳳來峰、雲軒、劉芬亭、木英建和鴻翔書店,面積達22000平方米。章,整個園林空間主次分明,結構清晰。
科苑
科苑位於東莞市西博下村。與順德的清暉園、佛山的梁園、番禺的徐尹山宅並稱為清代粵中四大名園。鹹豐八年(1858)建成。占地2204平方米,四周青磚砌成的圍墻。
在花園的北面,村子裏有壹個大池塘。園區內有19個大廳,15個房間。左轉右轉,互通有無,門戶140以上。建築分為西南和東北兩組,由花園隔開。主體建築叫客樓,前面有壹個方形的水池。建築高度15米多,底層大廳叫科軒。它的側面有石階,彎彎曲曲可以上到青樓,然後可以到樓的二樓和三樓。第四層是邀山,登閣可遠眺園中風光。亭子為水磨青磚結構,地面為棕紅色磚砌臺階,配以花壇、花徑、假山,由壹條綠廊相連,形成壹個整體。當時畫家菊蓮曾在此居住,留下了許多詩篇。曾被廢棄,建國後被辟為公園。
前人贊其為“人間福地,壹園誇天上仙宮”。建於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關人張·。這個人捐了壹個官,這個官去廣西考察。後來被罷官,回到家鄉,於是建了科苑,三年後完工。可園占地2200平方米,外緣呈三角形。園內有壹樓、六亭、五閣、六臺、五池、三橋、十九殿、十五間。其名稱多以“科苑”二字命名,如科樓、科軒、唐可、周珂等...它的建築都是水磨青磚結構。最高的建築是客樓,高度為15.6米。沿著樓邊的石階可以到達樓頂誘人的石亭,四面開窗,飛檐飛檐,從這裏可以俯瞰關城的景色。/GB/22226/48949/49047/3485429 . html
番禺余音山居
又名余音園,是廣東四大名園之壹,位於番禺南村鎮。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占地面積1598平方米。
余音山居是番禺南村人吳彥天建造的。武是在清朝同治六年考中升官的,後來他的長子、次子也相繼升官。古代壹門三舉人,是祭祖的大喜事。為了顯示家族的輝煌,吳彥天在家鄉聘請了許多著名的園丁,大興土木,歷時五年,耗資近三萬兩銀子,建成了余音山房。余音山居的主體建築是神六堂,它曾是花園主人學習的地方,也是裝飾藝術和文物的精華。深柳廳有三間,分別是廳、書房、臥室,內部寬敞明亮。由於花園主人曾在北京為官,用白、紫玻璃鑲嵌窗格,透過滿清窗(單面彩色玻璃刻有圖案或字畫的垂直推拉窗,是廣州傳統建築特色之壹)向外眺望。這花園就像嚴冬裏的壹片雪景,不禁使人想起北方的景色。
余音山居,又名余音花園,位於廣東番禺南村鎮東南角。它是舉人在清朝道光年間為紀念他的祖父吳而建的壹座私家園林。始建於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完成於同治十年(公元1871)。該園以“小巧玲瓏”的獨特風格著稱,在園林藝術上獲得了極高的榮譽,是廣東四大名園之壹。
余音山房占地65,438+0,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橋為界,將花園分為東西兩部分。余音山居吸收了蘇杭四合院的建築風格,整個園林布局巧妙而精致。用“藏而不露”、“縮龍為壹寸”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間內建成了深柳廳、何藍廳、臨池別館、玲瓏水榭、來訓亭、孔雀亭、廊橋,把園林的主要設施和景物集中在壹片小山林裏,使有限的空間註入了活力。
余音山的宅園雖小,卻有各種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曲徑通幽、荷塘山石、名花異草。西半部以長方形的石蓮池為中心,池南有壹座古樸的臨池亭。赤碑是正殿,深柳廳。大殿前的庭院兩側有兩株轟轟烈烈的煙花古藤。花開的時候像壹片紅雨,非常好看。神六堂是園中的主題建築,是裝飾藝術和文物的精華。大廳正面墻上的滿清窗戶古色古香,大廳上的兩個花鳥花罩栩栩如生。側廂有32個紅木扇格畫櫃,碧莎櫃有幾個紅木屏風,都是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著當時著名詩人、畫家的書法。隔著荷塘,有臨池亭的回應,夏天,風送荷香,讓人沈醉。
東半部正中是壹個八角池,池中有壹座八角亭,名為“玲瓏水榭”,原為吟詩作酒、唱風之地,有桂花迎旭日的八角玲瓏,有楊柳綠臺,有臘梅花盛開,有近在咫尺的石林,有虹橋清輝影,臥瓢聽琴,有果壇蘭、孔雀開屏的幽徑。水榭東南沿園墻布置假山;水榭東北面,點綴著壹座美麗的孔雀亭和半側亭(賴遜亭)。周圍有菠蘿、臘梅、水杉等多棵珍貴古樹。“來尋亭”倚墻而建,“列飄廬”幽於北隅,“柳塔”內外相通,近南山第壹峰,遠蓮花塔影。東、西兩半的景色由壹座名為“環虹過綠”的拱橋有機地結合在壹起。
此外,壹個稍小的豫園毗鄰南部的山房。豫園是壹個住宅院落,建於1922,是豫園主人的第四代傳人所建。底層有船廳,廳外有小方池,二樓有玻璃廳,可俯瞰山房庭院。現在它屬於余音山居,兩個花園在壹起,起著補充作用。
地理位置:
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