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的四個基本原則
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
順應自然,形神兼備。
動靜結合調護脾腎
順應自然
人體為什麽要適應四季的變化?春生、長夏、秋收、冬儲是自然界壹年運動變化的規律。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體必須順應自然四季變化的規律,保持身體與自然的平衡,才能平穩健康地度過四季。
春夏季節,順應陽氣上升的趨勢,晚臥早起,多做戶外運動,到空氣清新的地方漫步,舒展身體,使陽氣更加充沛。
秋冬季節,氣候轉涼,大氣活躍,殷琦匯聚。壹定要註意防寒保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晚起,避免殺寒寒之氣,使陰精藏於內,防止楊琪外泄。
形神兼備
身體物質是生命的基礎,只有身體完整,才能產生正常的精神活動;精神活動是生命的主宰,精神通暢才能促進臟腑的生理功能。
養心:主要指滋養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五官九竅、精、氣、血、津液。
精神調節:主要指調節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
活動與惰性的關聯
只有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才能保持陰陽、氣血、臟腑等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人體才能充滿旺盛的生命力。要提倡“健身不精於動”的原則,強調“保持安靜是第壹要照顧的”的原則。
動:包括勞動和運動。運動可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氣的暢通,調和氣血,通達經絡,調和九竅,補益,提高抵禦疾病和病原體的能力。
安靜:主要指精神上保持安靜,也包括身體活動相對安靜的狀態。淡定才能淡定,淡定才能淡定,才能藏而不廢。
調理脾腎
腎為先天之本,水火之府,藏於五臟之精,元氣陰精之源,生命活動的調節中樞。腎中精氣和陰陽的盛衰直接關系到人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如果腎氣充足,精神健康,身體健康,壽命延長;腎氣衰少,則精神疲憊,體弱多病,壽命短。
脾主運化,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飲食中的精微物質,必須通過脾的吸收和運化為氣血,滋養全身,維持臟腑、經絡等器官的功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