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國古代文房四寶的第壹品牌、起源和優勢?
徽墨-安徽
宣紙-安徽
端硯-廣東
硯
硯雖居“筆、墨、紙、硯”之首,但壹方面它處於龍頭地位,以所謂“文房四寶”硯為首,這是由於它質地堅實,可以代代相傳。所以在當今社會,硯是“文房四寶”中最常見的收藏,也是最受廣泛喜愛的。
中國最早的硯臺是什麽時候形成的?和我們現在用的硯臺有什麽區別?
硯的歷史和墨壹樣悠久。20世紀70年代末,陜西姜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壹套繪畫工具,包括硯臺、研磨棒和硯蓋,距今約7000年。1975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戰國硯臺,材質為鵝卵石。但在當時,墨汁是天然礦石,硯臺需要研磨棒的輔助才能將墨汁研磨成細小的尺寸。杵磨或石磨硯的形制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變化的,即取消杵磨或石磨,而接近現在的硯?據我們所知,直到漢代。由於漢代發明了手工制墨,可以直接在硯臺上磨墨,所以不需要用杵或石研磨天然或半天然的墨。由此看來,研磨杵或研磨石在史前和夏商周三千多年的漫長歷程中逐漸消失。雖然今天不再使用,但它對傳播文化的貢獻仍然不可或缺。
古言除了硯之外,還有陶制的硯臺,著名的“程妮硯”是硯臺中的名品。瓷硯包括南北朝青瓷硯、宋代青瓷硯、青硯、龍泉硯、窯墨硯。此外,還有漢魏宮殿的瓦硯。
硯歷來為文人所愛,故有“虛空中之石”、“即墨侯”、“萬世君”、“石鄉侯”、“鐵面尚書”等別稱。
種類
硯的種類很多,其中以端硯和佘艷最為珍貴。
端硯是最好的硯,因產於端州(今廣東肇慶)而得名,出於唐武德年間(618-626)。《段曦硯史》稱贊其“質輕剛軟”它無聲無息,又像孩子的皮膚,柔嫩而不滑。“它的優點是不損傷筆,容易送墨。此外,端石還有漂亮的紋理,如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火壓、冰紋、石眼等。端硯從最初的強調實用性,逐漸走向審美化,加工也越來越復雜。除了形質各異外,還根據其質地雕刻出山水、人物、花鳥、動物等各種圖案。
歙硯產於唐代開元年間(765,438+03-7465,438+0),也以歙州(今江西)產地命名。由於硯材產於婺源衛龍山周圍的溪流中,故又稱“衛龍硯”。其石呈青灰色,質地較段曦石柔軟,墨性較端硯差,故較易幹燥。著名的品種有衛龍、羅紋、金星、眉等。
此外,還有秦磚、漢瓦、玉硯、陶硯等。
使用要點
用的時候灌滿水,不用的時候洗幹凈。洗硯要用溫水或冷水,不能用開水。最好用絲瓜。
硯臺磨好後不要上墨,這樣可能會損壞硯臺表面。
選硯方法
硯的形式,無論是方的還是圓的,都要“石質細”,可以用石,磨得又快又細,又不損筆。第二,硯臺要凹,可以多儲墨。
紙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在紙發明之前很長壹段時間,人們用什麽做筆記材料?
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最早的人是用繩結來記筆記的,有事就打個結,完了就解了。後來,他在龜甲上刻字,即所謂的“甲骨文”。青銅器制作出來後,上面刻有銘文,即“青銅器銘文”或“鐘鼎文”。然後,把字寫在從竹木上割下來的片上,這種片叫做“竹簡”。例如,較寬的竹片稱為“竹簡”。同時,有些也寫在絲織品上。在先秦時期,除了上述材料外,還發現了刻在石頭上的文字,如著名的“石鼓文”。
眾所周知,紙是東漢蔡倫發明的。紙的發明促進了世界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因此,蔡倫被當代美國學者評選為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100位歷史人物之壹。蔡倫的造紙事跡最早記載於東漢劉真等人編撰的《東觀史》。蔡倫造紙以樹皮、破布、漁網為原料,開啟了用植物纖維造紙的歷史。他做的紙叫“蔡侯紙”。
然而,最近的考古發掘對此提出了質疑。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進展,發現了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其中包括許多紙質文物。這些文件是根據出土地點命名的。這些紙張不僅早於蔡倫紙,而且壹些紙張上還有墨水字體,表明它們已被用於書寫文件。從目前出土的古紙年代順序來看,可以排列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灞橋紙、玄圈紙、馬圈灣紙、西漢中期的居延紙、西漢晚期的幹灘紙。
隋唐五代,造紙術進壹步發展,不僅原料擴大,產地和品種也在增加。
影響深遠、享譽海內外的宣紙始於唐代,因產於安徽宣城而得名。主要原料是青檀樹皮,輔以沙田草。它堅韌、柔軟且壽命長。有“紙中千年”的美譽,適合書畫。明清時期成為朝廷和政府的公文用紙和書畫用紙,至今久負盛名,成為書畫家的首選。
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壹些傳統手工紙仍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特的光彩。古代報紙仍能窺見他在古書畫的樣子。
種類
宣紙有很多種,分為三種:棉料,凈皮,超凈皮。厚度方面,有單申報、雙申報、二層進貢、三層進貢。從加工工藝上可分為生宣傳、熟宣傳、半熟宣傳(生宣傳吸水性強;熟玄是由生玄和明礬制成,質硬,不吸水;半熟的玄可以吸水,但不像生玄那麽容易滲透。
書法用紙還包括流蘇紙、竹簾紙、關白紙、七都紙、劉基宣紙、虎皮宣紙、蠟紙、泥金紙、朝鮮紙等。
使用要點
用流蘇紙練習寫小字,用淡黃色七度紙練習寫大字,用肚皮宣紙和冷金文具練習寫屏風。
初學者學習用吸墨粗糙的紙寫字。練久了,遇到純細光面紙,他們自然覺得寫起來很輕松。
抄寫帖宜用油光紙,薄而透明,易勾抄。
臨時崗位宜用田字網格、九宮網格、龔輝網格紙,方便安排。
硬紙用軟筆,軟紙用硬筆,這是“弱者為強,強者為弱”的中道關鍵。
紙張選擇方法:
宣紙的選擇以吸水性好,與筆墨協調為原則。不要用光滑的紙,就是不滲墨不留筆,寫不出勁。
黑色
對墨的印象似乎有些簡單化,但它是古文字中不可或缺的壹篇文章。借助這種原始材料,可以實現中國書畫的奇幻意境。墨的世界並不枯燥,而是內涵豐富。墨水作為壹種消耗品,能夠在今天完好無損的呈現出來,是非常珍貴的。
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壹般使用天然墨水或半天然墨水作為書寫材料。史前彩陶圖案、商周甲骨文、簡牘、帛畫等等到處都留下了原始墨跡的痕跡。據文獻記載,古代墨刑(畫臉)、墨繩(木匠用)、墨龜(占蔔)也用墨。
關於人造墨水是何時開始的,沒有準確的記錄。據傳說,第壹個制墨者是周宣王的興義。辛的《物之源》記載:“興壹作墨,史始於帛書墨”。經過這個漫長的歷程,到了漢代,人工墨水終於開始出現。這種墨汁原料取自松煙,先用手工揉搓再成型,墨質紮實。據東漢應劭《漢關彜》記載,大臣、仆從、老實、郎每月給壹大墨,給壹小墨。“麋鹿苑位於陜西省千陽縣,靠近鐘南山山,以盛產松樹而聞名,松樹被用來制作墨水。煙草從制作到最終成品,有註膠、勾兌、蒸烤等多道工序,還有壹個成型過程。墨模雕刻是壹個重要的過程,也是壹個藝術創作過程。
史書記載的第壹個制墨者是三國時期的單薇(字中尉),有“墨如畫中尉”的美譽。他不僅是壹位制墨者,還是壹位書法家。
隨著時代的發展,制墨技術不斷提高,唐代也出現了制墨官。最著名的墨家是易水和丁兄弟。他們總結前人經驗,改進方法,用鹿角膠蒸墨,使墨“富於肌膩”,“油光如漆”。從南唐起定居安徽,南唐皇後李煜因喜墨,賜國號李。他們做的墨叫“李墨”,有句話說“黃金易得,李墨難求”。李默後來被稱為“李廷貴墨”。
明代墨業多集中在皖南,形成歙縣和休寧兩派。歙縣派創造了“漆煙”法,方創造了“前無古人”的“九玄三極墨”。休寧縣的王中山是“金驥墨”的創始人,使墨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成為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工藝品。清代墨更註重審美,圖案和銘文大多精美細致,具有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
墨水的形狀壹般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和不規則形。墨模壹般由前、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而圓形或偶像形的墨模只需要四兩塊板就可以合成。內置墨水,合上錘子砸成品。筆尖大部分刻在側面,這樣墨水模具重復使用時可以輕松更換。墨的形態有多種,可分為天然墨、漆墨、金墨、漆墨。
種類
松煙墨用松枝來燃燒香煙,然後用橡膠和香料制成。墨厚無光,容易進水。
油性煙草墨是用油(主要是桐油,混有香油或豬油等)燒煙草制成的。),然後加入橡膠、麝香、冰片等。,而且墨水是黑色有光澤的。油煙墨質細質輕,硯無聲。
使用要點
磨墨時,先在硯臺裏洗宿墨。
磨墨要有耐心,用力,均勻,等重,有耐心。
磨墨要濃淡適中,過濃則呆滯不靈活;太淡容易穿透,顏色淡,寫出來的字缺乏表現力。
墨水必須每天新磨。研磨後應立即使用,膠煤應隔天分離,不可再用。
墨水選擇方法
什麽樣的墨水是上品?第壹,質地緊實細膩。所謂堅細,就是質地致密,磨出來的顆粒細。二、顏色黑而亮,以黑紫光為最佳,純黑綠光次之。第三,牙齦適中,太重粘筆,太輕不結實。
選擇質地細潔、色澤順滑、膠光無聲的硯墨。如果膠裏有雜質,就不適合。對於初學寫字的人來說,為了省時省事,不妨用細墨,但墨也要用少許水研磨,以分散其渣滓。寫宣紙屏的話,壹定要磨墨,這樣才能寫的自如,裝裱的時候也不容易上墨。鋼筆墨水不可用。
筆
毛筆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相傳,這支毛筆是秦代將軍蒙恬所創。張華,阿津人,在他的《博物誌》中記載了“蒙恬造筆”。南朝周興嗣的千字文中,也有“筆用紙紮”的說法,蒙恬被視為制筆始祖。近幾十年來,隨著考古的新發現,毛筆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雖然在西周或更早的時期還沒有看到毛筆,但在史前彩陶圖案和商代甲骨文中可以發現壹些用筆的跡象。東周時期,毛筆已經廣泛用於書寫竹簡和帛書。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發現春秋時期的毛筆,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鋼筆。後來,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筆,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以及甘肅省江陵縣鳳凰山馬王堆、敦煌市武威、宣泉家、馬泉灣、內蒙古古古巖等地出土的漢筆,都有難得的珍貴資料。
據1975,從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三支毛筆來看,蒙恬時代的鋼筆已經制作得非常精良了。蒙恬的文字在正史書籍中從未見過。據《史記》記載,他在成為大將軍之前,曾“嘗書獄劇本”。在唐代韓愈寫的《茅穎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孟將軍打山兔,制成壹支筆,獻給秦始皇。因此,毛筆有“關”和“中書君”的別稱。由此可以推斷,孟將軍是制筆能手,以技術革新著稱。
傳統毛筆不僅是研究古人的必備工具,而且在表現中國書畫的特殊魅力方面有著獨特的魅力。但由於毛筆易碎,不易保存,流傳至今的古筆並不多見。
我國毛筆產地眾多,根據產地和制作工藝不同,大致可分為“胡筆”和“湘筆”兩大流派。浙江、江蘇、上海、安徽甚至北京都屬於“湖筆”系列;總的來說,贛南屬於“象鼻”系列。
種類
1.鋼筆的大小分為:
根據筆的大小,分為大、中、小三種。除了壹般的大中小字母,最大的是北京山楂筆、水桶筆、提筆、屏對等,最小的是桂筆。
2.碧豪的原料分為:
根據制筆原料的不同,可分為羊毛筆、狼毛筆、紫毛筆和雙股毛筆。
(1)毛茛。這支鋼筆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毛筆質地柔軟,吸墨量大,適合書寫表現圓潤紮實的點彩。比狼的刷子更耐用。這些筆大多是湖筆,價格相對便宜。壹般有大塊頭筆、京體(或提筆)、聯豐、馮憑、丁奉、蓋豐、旗桿、玉筍、玉蘭瑞、京紮等。
(2)狼刷。這支筆是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東北產的鼠尾最為常見,被稱為“北狼毫”和“關東廖偉”。狼毛比羊毛筆結實,適合寫字畫畫,但不如羊毛筆耐用,價格也比羊毛筆貴。常見的品種有朱蘭、寫意、山水、花卉、葉筋、服飾圖案、紅豆、小精工、鹿狼毛字畫(狼毛加鹿毛制成)、豹狼毛(狼毛加豹毛制成)、特種長峰狼毛、特級長峰狼毛等。
(3)字號。書寫筆由兔毛制成,因其顏色紫、黑、亮而得名。這支筆又高又直,又尖又尖,彈性比狼毫還強。安微產的兔毛是最好的。
(4)雙面刷。這支筆是由兩種不同硬度和柔軟度的動物毛發制成的。常見的品種有雙股刷、狼羊、雙股刷、紫羊,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這種筆兼有羊和狼的優點,剛勁適中,價格適中,書畫家常用。有調和型和被子型兩種。
此外,還有用雞毛、山馬、小胡子、豬鬃做成的筆。還有白毛、綠毛、黃毛、綿羊毛、馬毛、鹿毛、麝香毛、獾毛、貉子毛、貂毛、小胡子、鼠尾、虎毛、狼尾、狐毛、水獺毛、猩猩毛、鵝毛、鴨毛、雞毛、雉雞毛、豬毛、胎毛、人毛。
3.刷毛的長度分為:
前面長,中間,前面短。
4.筆管的質地分為:
有毛竹、羽竹、斑竹、棕竹、紫竹、翅木、檀香、楠木、紫檀、洋甘菊、雕漆、綠漆、蝸牛、象牙、犀角、龜甲、玉石、水晶、琉璃、金銀、瓷器。
5.根據用筆的目的,還冠以別稱有:
純凈幹凈,圓潤流暢,右軍書法之類的,這些筆大多質量好,大小適中,有幾十種之多。
自然
1.硬筆發如:
豬鬃筆、紫色畫筆、狼畫筆、老鼠畫筆。
2.軟筆發如:
羊毛刷,雞毛刷。
3.中立之筆如下:
雙刷。(比如三紫七羊毛,五紫五羊毛,七紫三羊毛。)
使用要點
用羊毛脂寫大字,用紫毛、狼毛、雙股毛筆寫小字(如果能用羊毛脂寫小字就更好了)。用羊毛寫隸書。
寫甲骨文要用硬毛,寫隸書要用羊毛。
用過的鋼筆壹定要隨時用清水沖洗,不能留有墨水。
筆選擇方法
以“尖、齊、圓、健”為原則。即收筆要鋒利;展平的時候要整齊,寫字的時候可以四面攤開,不會平,也不會散成壹圈;筆的彈性不錯,長時間書寫很健康。如果羊毛脂多,不好寫,初學者可以選擇略細的筆。至於普通的自來水筆,壹定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