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文化的平安時期
日本佛教起源於日本。雖然受到佛教由印度經中國傳入日本的影響,但在傳入日本後又被吸收。日本佛教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最清最空海的是護國,“誦禱報國,為國講般若”,“國無謗法之聲,家有經書之贊,國守國界”,主張“忠君報國,孝在家中”。空海回國後,他的壹切活動都是為了國家。他將東寺(京都內)改為王嬌護國寺,並將高雄寺改為神國左真言寺。這種強烈的護國思想是日本佛教的特點之壹。
從奈良時代開始,佛教興盛,甚至有日本固有的神道教的勢頭。但到了平安末年,吸收中國的高潮已經過去,日本進入了“國風時代”。而且因為經濟重心從中央轉移到地方,宗族勢力崛起,日本固有文化開始復興。所以神道復活了。
桂寶六年(公元775年),朝廷命各國司修祠祭祀。17年(公元798年)下令將土產作為錢幣使用,以支付當地神社的經費後才收歸京都),還下令禁止兩國建築和神靈以神社內的婦女為安全,禁止在祭祀時舉行宴會和表演歌舞。同時,修改了《神罰條例》,對神社進行整頓。
平安初期,官幣社737個,州幣社2395個,分兩個層次。直接接受中央神官資金的官幣局,接受國務院資金的國家幣局。當時著名的神社有河茂神社(京都)、晴美神社(奈良)、大元野神社(京都)和巖清水的八幡宮(京都)。貞觀元年(公元859年),為了提高神社的威望,給神社頒了爵,並下令給予優厚待遇。如13年(公元794年)赫茂神宮被授從職,大同二年(公元807年)升為正職;桓武天皇皇後高野給了藤原的祖先今木壹個正直的祖先。在何澄的第三年(公元836年),佛教僧侶被安置在壹個神社裏,用佛教經典豐富了神道教的理論。田萍聖保統治時期,在常陸鹿島神宮修建了神宮。到9世紀初,錢月的七壁神宮、史燚的大神宮、下關的二巴仁山神宮和張偉的熱河大神宮都建起了神宮。可見當時神道雖然復活了,但也擺脫不了佛教的影響。神社裏供奉,最大的是巖清水的八阪神社,稱為“南祭”,其次是河茂神社,稱為“北祭”。假名發明之前,日本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佛經傳入後,日本通過佛經傳入了其他文化。由於日本文化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有能表達自己語言的書面語,而假名就是隨著歷史演變而產生的日本自己的書面語。
所謂化名,就是佛經變形創新創造出來的表音文字。部首叫片假名,部首叫平假名。片假名最初用於佛經的註音,後來發展為片假名和佛經的混合形式。平假名在平安時代非常流行。特別宮裏的女人都很喜歡用平假名,而男人和政府還是用佛經。都說日語假名不是某個人發明的,是日本人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當然有它的借鑒和背景。據說日本的筆名“五十鈴”是基於對印度梵文元音和外國音韻學的研究。
和平後期。日本出現了完全用假名寫的詩。而政府文件和學術著作則采用漢字中間夾假名的混合寫法。這種混合書寫方式壹直沿用到19世紀。現在假名已經規範了。片假名壹般用於外來詞和官方文件,其他都是平假名。
平安前期,中國文學還很流行,合唱衰落,在日本文學史上被稱為“國風黑暗時代”。但後來日本文學開始擺脫中國文學的影響。到平安末年,由於古代國家的經濟崩潰和莊園制的出現,日本文化完全脫離了其他國家文化的影響。隨著假名的出現,日本文學開始出現。
隗帝(公元898-929年在位)不同於平安前期的歷代皇帝,他很少教授中國詩歌的編纂,而下令編纂和收集歌曲。顏夕五年、公元905年9月、冠誌0年(公元945年1月)編《古今和合曲》20卷,後來還編了《後世和合曲》。這些31字的短歌,是民間文學,被普通人鄙視。貴族只把它當作事後的想法,不能列入文學。但到了宋六仙時期(公元858-888年),出現了宋六仙(藤原葉平、小野町、大阪黑竹、西傳法師、武文康秀、和尚正邊昭),和歌開始與漢詩抗衡。吉川原藤原(公元804-872年)是和服的保護者。
散文方面,伊勢的故事出現在原業(短篇小說集,125)。後來又出現了《竹子故事集》(作者不詳,10世紀童話集)、《大和故事集》(愛情故事集,170余篇)、《紫金寶故事集》(作者不詳,10世紀長篇故事)。同時出現了日記文學,如紀冠之在成平四年(公元934年)從土佐到京都途中寫的《土佐日記》;10世紀藤原道剛的母親寫的蜻蜓日記,以她的婚姻為主要內容;女詩人寫的春部日記和平安末的春部;165438+20世紀村崎誌部夫人寫的紫部日記;165438+
11世紀藤原全盛時期,文學上出現了壹位侍奉宮廷的女作家寫的小說,代表作是《源氏物語》。這本書是村崎誌部(978-1014)寫的,寫於20世紀初的165438+,45篇,* * *以主人公廣元氏的愛情生活和命運為主題,繪聲繪色地描寫了宮廷貴族的奢華生活和人物微妙的心理狀態。
11結尾出現了《花榮物語》和《大京》兩部以歷史為題材的貴族小說。作品通過對以道士藤原為首的攝影師家族歷史的描寫,表現了沒落貴族的鄉愁。與此同時,描述武士、名師、勞動人民生活的《今昔物語》問世。這是壹部關於中國、印度和日本的故事集,人物使用了當時的民間語言。在詩集方面,出現了蕭曄主編的《淩》、東四主編的《集》和兩班安石主編的《郭靖集》。平安早期的建築所剩無幾,只有木若聖寺(奈良)的金堂和五層塔。這座寺廟不同於平安的其他佛寺,它是根據周圍的自然來布局的。建築極其簡單,但壹開始就透露出日本建築簡潔美觀的特點。日本建築在平安後期有很大發展,有明顯的日本特色。
寺,寬仁三年(公元1019年)藤原修建了大昭寺。它是平安時代最大的建築,完全確立了日式風格。京都的平等院鳳凰廳也是平安時期極其重要的建築。原為藤原來通的別墅,公元1052年改為寺廟。鳳凰殿是Byodoin寺的阿彌陀佛殿,因柱上刻有鳳凰而得名。和氏璧和鳳凰殿都是日本幻想天堂的實現,體現了凈土宗的美學思想。陸奧(東北)藤原在平原(巖手縣西盤井縣)修建的楚松寺、茂月寺、觀子院、無量光院等都是園林建築。如果廟前有壹個水池,水池裏有壹個島,島上建有橋。
在住房方面,平安時期已經完成了臥室式建築。所謂睡堂式,就是日式貴族高宅建築,壹般由水池、睡堂、對面屋、十字廓、中軒、中門、漁堂、雜屋組成。前期睡姿受他國傳統技法影響,即布局左右對稱,後期不受他國影響,故為左右不對稱。當時無論皇宮、衙門、陵寢,都是寢殿。
宮殿方面,平安前期有平安宮的內廷、豐樂庭、內裏(禦所),還有別墅——新森寧、冷泉庭、朱雀庭。平安後期有藤原的東條氏廳、霍爾皇帝的霍爾廳、白河天皇的鳥羽廳,但這些建築都不復存在了。
平安前期的雕塑繼續發展,後期出現了所謂的“和諧雕塑”,即日式風格的雕塑。平安前期的代表作品有奈良Hokkeji的十壹尊觀音像,京都真國寺和大郊觀音寺的如意輪觀音像,小鴨山的金剛峰寺的放生,憲法像是典型的白檀雕刻。滋賀縣祥源寺的11尊觀音像具有強烈的外來元素。平安初期,由於神佛合壹思想的流行,以佛像的方式雕刻神靈,所以把神靈雕刻成佛的形狀。比如護國寺楚英殿(京都內)的八旗像和女神像,松尾神社(京都內)的兩男兩女神像。
平安後期開始出現日式雕塑,但真正完成日式雕塑的是丁超(公元1057年)。他成功地代表了當時貴族的理想佛像,如鳳凰堂本尊阿彌陀佛。定朝式的特點是佛像的眼睛都向下看。定朝風格去世後,其子(1010-1090)的成長繼承了父親的風格,進壹步發揚了日式風格雕塑。其次是元氏(公元1134)及其子長圓形和良性循環。由於大量的貴族造像,出現了許多佛寺(雕刻作坊),每個佛寺都有自己的佛師(佛像雕刻師)。佛教教師的社會地位比以前大大提高。從而促進了許多有個性的作品的產生。平安前時期(公元794-894年),日本繪畫不斷發展,吸收了外國繪畫的精華和精髓。平安後期(公元894-1192年)產生了描繪日本風俗和人物的“大和畫”或“日本畫”。大和畫是純日本繪畫題材的畫。相比之下,唐代以人事、景物為題材的畫,稱為“唐畫”。當初描寫四季風俗的叫“四季畫”,描寫景點的叫“名畫”。後來以和歌為主題,繪畫、寫作、詩歌成了三位壹體。
大和繪畫產生於顏夕和田麗時代(901-956)。到11世紀中期,大和繪畫完全確立,宮廷畫師出現。吳菲司經常是村上天皇的宮廷畫家,他也是活躍在10到11世紀的宮廷畫家。大同(公元806-809年)建立了宮廷畫院“畫院”,由中文部畫院和內務府巡撫合並而成。最典型的大和畫是描寫故事(世俗故事)的畫卷,其中最傑出的是《源氏物語畫卷》(現藏東京五道美術館和愛知府川美術館)。《源氏物語畫》是壹幅描寫平安貴族女性的風俗畫,展現了宮廷貴族女性的風采。
畫卷中的《新桂山的起源》壹畫也很有名,描寫了領主、名爵、勞動人民的生活生產場景,反映了武士階級興起、人民力量壯大、貴族衰落的特點。
《和大畫詞》也是大和的壹幅優秀畫作,表現了應天門縱火同伴大(和好人)的政治陰謀。京都虎燈醫院鳳凰廳的阿彌陀佛祝福語畫,是以日本風景為背景的日式佛教畫。平安後期的佛畫特點是對日本人有吸引力,菩薩臉特別好看,比如護國寺(京都內)的十二神,京都國立博物館的菩薩菩薩。
日本把起源於日本,吸收自朝鮮、渤海、唐朝、印度等地的外來音樂融合稱為“雅樂”,其管理機構稱為“雅樂查”。高雅的音樂在日本受到上層階級的歡迎,被用於寺廟裏的佛教儀式和貴族的宴會。開始的時候,壹些外國的雅樂和日本固有的音樂,日本的雅樂同時並存。到平安前期,日本流行采取了折中的形式,即在日本儀式中使用日本固有音樂和日本雅樂,在外國儀式中使用雅樂的外國部分。當時的貴族喜歡收集古樂,還專門成立了“大歌屋”,教授日本流行樂。以前阿羅查都是外國人,現在日本音樂家占大多數。
嵯峨(公元809年至822年在位)、任明(公元833年至849年在位)和壹枝(公元986年至1011年在位)都熟悉音律,熱衷於日本流行音樂。皇帝親自規定了神樂和馬樂的分數。在統壹室樂和高麗樂的基礎上,嵯峨和帝復興,改編了16種樂舞,創造了幾種曲式:①神樂(用於祭祀中樞)、②東遊(東方民歌)、③山歌(即席耿歌謠)、④朗詠(吟誦名詩)強調抒情)、⑧和頌(由讀漢文經語句演變而來的道教歌曲)。帝姬早期用管弦樂演奏《悠遊》,標誌著日本流行音樂開始擺脫宗教的束縛,表現貴族的華麗生活,獨立音樂成為壹種娛樂。禦遊之後,獨奏曲和田園曲應運而生。最後,民樂逐漸取代古樂,成為日本流行的主流。所謂書法,就是起源於日本的日本書法,日本書法受中國影響,被中國吸收。奈良時代日本還沒有發明假名,所以日本人寫的是行書和草書。平安時代初期開始出現假名。雖然上層階級寫的作品包括佛經,但在風格上有點日本化。
空海被稱為“五筆和尚”,日本書法的創始人。所謂“五筆僧”,就是韓《贈筆說》中的五筆。因為空海學了這五筆,所以叫這個。空海、橙黃譚石、峨眉大帝合稱為“三招”。謝帝將的書法傳給了驍爺,又傳給了嵇。嵇傳給弟子閔行,閔行又傳給“三跡”。
平安後期,假名盛行,於是出現了小野馮道(公元890-966年)、藤原佐理(公元904-998年)、藤原杭城(公元972-1027年)等假名書法家,他們三人合稱為“三跡”。小野馮道深受王羲之的影響,被譽為“Xi再世”。藤原佐理有著濃郁的日本風味,被稱為“佐治”。藤原由紀結合了小野馮道和王羲之的書法技巧。形成優雅溫柔的書風。“三跡”完全沒有受到其他國家風格的影響,從其他國家的風格變成了既能古拙蒼勁,又能豐富美觀的日本風格。像這個時代的其他藝術壹樣,它代表了日本文化的獨立性。
茶道是日本獨特的泡茶和喝茶的習俗。壹般認為,它起源於日本,但被中國隋朝吸收,以培養心靈和學習禮儀。是日本特有的文化,被譽為“東方精神的精華”。茶在日本的使用由來已久,公元6世紀左右日本就有了茶,但最初只是作為藥物使用,而且僅限於壹些貴族和僧侶。關平安初,弘仁皇帝於六年(公元815年)四月到晉江崇福寺遊覽,此寺僧人多以泡茶為業。同年6月在銀內、晉江、丹波、播種進行試種。平安後期飲茶非常盛行,但壹度衰落。榮西(1141-1215)從中國帶回來的茶籽種植在朱倩(福岡縣)的北鎮山,然後移植到貴內的山城崖尾山。容還寫了《飲茶養生》2卷(公元1211)。平安時期是茶道時期,在鐮倉時代逐漸在普通武士中流行,成為壹種社交禮儀知識。平安時期的女裝基本有三種:禮儀服、正裝、淫服。顧名思義,禮服當然是配方儀式時穿的正裝,正裝是女王的宮女官員穿的禮服,凡俗裝是家居服。正裝俗稱十二單,在宮廷或貴族宅院服務的女官、女侍,平日因為要接待訪客,都要穿十二單。十二件帶有裙帶關系和圍巾,頭上戴著皇冠和發夾的禮服是壹件禮物禮服。臟衣服是家居服的壹種。後宮裏的後妃和皇女壹般都穿猥褻的衣服,而女官只有晚上回房睡覺或者請病假回娘家的時候才有機會換上猥褻的衣服。不管穿什麽衣服,下半身最裏面的壹層是褲裙,不是長裙。
顏色有紅、藍、蘇、綠、櫻、紫、藍、葡萄染、白等。其中紅、青、黃、深紫等七種顏色為“禁色”,女性官員不能穿“禁色”服裝,除非皇帝允許。但如果太子出生或皇帝運氣好,女官可以破例。出行時,穿“鍋莊服”,腰間系壹根腰帶,避免拖地;卷起袖子,頭上戴壹頂“城市女孩的帽子”。“城市女孩的帽子”是壹種饅頭形狀的帽子。最初是集市上婦女戴的草帽,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卻在貴族中流行起來。還有壹種山野帽,周圍是透明的紗。當時的衣服寬松重疊,女性無法展現身材線條,只能想盡辦法在袖口、下擺、色彩上下功夫。此外,刺繡、珍珠母貝等裝飾也彰顯了自己的風格和才華。女性美集中在牛車窗簾外或臥室窗簾外袖口和下擺重疊的顏色。另壹種是“顏色攻擊”。大概是養蠶和紡織技術問題,古代絲綢比現代絲綢薄,透明度在10%左右。外層和內層的顏色是“色攻”。有200多種,它們的名字都取自四季的花草。比如“徘徊”是指室內的紅梅綠,“少女花”是指室內的黃綠,“柳”是指室內的告白綠。還有壹種顏色是上濃下淡。上面染得濃,下面逐漸染淡,最後變成白色。除了服裝的女性美,家具家電也很重要。睡堂出入口最外層是帶絲邊的竹簾。靠近掛簾的是絲簾,壹般外面是花鳥圖案,裏面是白色。窗簾和屏風可以移動到不同的房間。對於女性來說,扇子是最重要的,它不僅可以避免直接暴露五官,還可以通過隱藏來增加女性的魅力。
主要照明是燈臺、燈籠、肥肉和篝火。燈臺是竹竿頂端的壹個小盤。盤子上有壹個三條腿的鐵環。壹個盛油的容器放在鐵圈上倒油,放上燈芯,點燃。燈籠有四角、六角和八角。它們由石頭、竹子、木頭、鐵等制成。它們被紗布或紙包著,掛在空中。脂煙是圓松木,長壹尺五寸,直徑三分。筆尖用炭火熏黑,然後塗上植物油,晾幹,手裏拿著壹些紙,室內使用。戶外使用手電筒。篝火是鐵籠子裏令人放松的木頭,點燃後獻給庭院。車輛是牛車。種類很多,但是各種牛車都不壹樣,不能隨意挑選。騎牛車時,從後面上車,從前面下車。獨自騎行時,身體向左側傾斜,面向右側;兩人以上乘坐時,前右側和後左側為上席。因為後面是左右相對的,如果男女同坐壹輛牛車,男的坐右邊,女的坐左邊。另外,平安時期和近代壹樣,無論朝廷還是民間,都有固定的“穿衣日”。開庭時間是4月1日和10月1日。在這壹天,不僅服裝,所有的家具和室內裝飾都要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