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壹篇1000字的關於茶的論文。
“茶”壹詞的起源最早見於中國的《神農本草》壹書,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第壹本醫學書籍。據有關專家考證,此書成書於戰國時期(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
中國茶聖第壹至唐代的陸羽,在公元758年左右撰寫了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系統全面地論述了茶葉種植、制茶、飲茶、品茶的方法和經驗。據陸羽《茶經》記載,茶樹在中國被發現和利用至今已有4700多年。
在中國西周時期,茶被用作祭品。到了春秋時期,茶鮮葉被用作食物,到了戰國時期,茶被用作治療疾病的藥物。西漢時,茶已成為主要商品之壹。從三國到南北朝的300多年間,尤其是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佛教徒用茶來緩解禪定困倦,於是寺廟旁的山谷中廣泛種植茶葉。飲茶促進了佛教,佛教促進了茶爐的發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所謂“茶佛壹味”的來源。直到唐代,茶才正式作為大眾飲料普及到民間。
自古以來,茶就是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唐朝時,日本僧人首次來到浙江天臺山國會寺學佛。當他們回到中國時,他們帶回了茶葉種子,並種植在日本的何姿縣(現在的池上茶園),這種茶傳播到了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時,日本佛教高僧榮熙兩次來華,遊覽了天臺、思明、天童。宋孝宗給了他“千光魔術師”的稱號。榮山大師不僅佛學造詣深厚,而且對中國茶也頗有研究,著有《飲茶養生》壹書,被日本人民尊為茶祖。南宋開年,日本佛教高僧禪師來到浙江景山寺學佛。回國後,他帶來了景山寺的茶道具和茶桌,將景山寺的茶宴和抹茶法傳到了日本,啟發和促進了日本茶道的興起。
到了宋代,阿拉伯商人定居福建泉州賣茶。明朝鄭和下西洋時,茶葉也銷往東南亞和南部非洲國家。明末,荷蘭商船於1610年首次將茶葉從澳門運往歐洲,開啟了中國茶葉銷往兩岸的大門。
中國最早關於茶館的記載是唐代開元年間演出的《馮記》。其中“自鄒、齊、蒼、李,漸至景邑,市多開店,煮茶而賣,不問俗,投錢而飲”。唐宋以後,很多地方都設立了賣茶的茶館。到了清代,民間曲藝進入茶館,成為文化娛樂和休息的場所。
相傳中國最大的茶館是當年四川的“花花茶廳”,三廳四院。成都茶館有壹把很大的扶手椅,喝茶聊天或者午睡都很舒服。
我國人民歷來有“邀客敬茶”的習慣,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禮貌。在古代,齊世祖、路娜等人主張以茶代酒。唐代劉推崇“茶”為十德,認為飲茶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以茶敬人”、“使茶卡亞之心”、“使茶可行”。唐宋時期,許多文人墨客,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劉禹錫、皮日休、魏、文、陸遊、歐陽修、蘇東坡等,不僅喜愛茶,而且在他們的代表作中也對茶進行了贊美和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