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龍亭鎮村莊介紹

龍亭鎮村莊介紹

張平窪

摘要

據當代作家田茂全介紹,張坪窪村轄6個自然村,398戶,1,219人,隸屬新泰市龍亭鎮。林果面積1.200畝,主要盛產杏、油杏、大櫻桃、李子等。是典型的林果專業村。去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壹村壹品”示範村、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山東省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今年被列為全國500個旅遊扶貧村之壹。近年來,該村利用林果資源優勢,打造集賞花、采摘、觀老井、吃農家飯為壹體的鄉村特色旅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來村裏賞花、采摘、觀光、吃農家飯。在梅花季節,每天有四五千遊客。2014年,兩個村委會註冊成立了張平窪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積極爭取多方融資和投資200萬元,改造環山公路五公裏,進山門、公廁、路標、休閑廣場、桌椅、垃圾箱等基礎設施,維修螺旋井,完成15農家樂櫥櫃、廁所改造,提高了接待能力和水平。今年投資200萬建了停車場,解決了停車問題,還建了大寨文化中心,讓遊客感受大寨的精神和文化。回租螺螄井周邊18農戶老屋的石屋,按照“異鄉異鄉,壹戶壹特色”的標準進行修繕裝修,打造集吃住、農場生產生活、勞動體驗為壹體的休閑養生福地。

村莊情況介紹

以前,張平窪村是壹個靠天吃飯的村子。1977之前村裏沒有水源。因為大部分耕地都在山梁上,土地貧瘠,十年有七八年歉收,連人畜用水都要在十幾裏外的村子裏挑,村民生活極其貧困。只是壹個半世紀多的時間裏,張平窪村沒有壹個富裕的家庭。村民的收入不僅在田裏,也在山上的雜果上,以彌補口糧的不足。每當杏子、柿子成熟,村民們就把它們扛在肩上,運到博山、萊蕪等地,換取壹些可憐的血汗錢。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村民們面對著有著美麗傳說的“九鳳凰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此期間,該村的人口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日益減少。

20世紀60年代以前,由於土地壟薄,糧食收成不好,村民年復壹年地耕種土地,每年都沒有足夠的糧食吃。70年代以後,特別是通過“學大寨”運動,群眾積極響應,連續奮戰了幾個冬春,改造整治了村裏的山坡荒地,沿田埂修建了梯形大寨田,把薄薄的土地變成了米粒河。從此不僅有飯吃,每年還要向國家繳納壹定數量的公糧。

從3月1967到5月1977,在村黨支部書記韓申元的帶領下,張平窪人在九鼎鳳凰山腳下打了壹口螺旋井,徹底結束了張平窪村九年幹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張平窪村經濟騰飛了。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關心和支持下,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到2006年已發展到30多戶。很多村民搞飯店、小吃店、油條、賣豆腐、攤煎餅、蒸饅頭、燒火等。壹些村民在街道設立了水果、蔬菜、服裝、日用品經銷部等攤位,個人收入迅速增加。村民李峰是這壹群體的典型代表。隨著漳平窪興梅基地的發展,加上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他投資30萬,建成了村裏第壹家農家樂——興梅園飯店。他的特色菜,龍亭草雞、柴雞、糖漬魚、八寶魚蝦、草蛋、苦瓜片、野菜、漳平瓦野味,遊客們百吃不厭。個人年經濟收入65438+萬元以上。

令人自豪的是,張平窪村還出了壹位精明能幹、勤政務實的好書記——劉·。自2007年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他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努力創業。他和兩委班子成員立足為村民服務,投資70多萬元,修建了壹條寬5米、長10余裏的水泥山路,極大地方便了張平窪村民。

為了更好地發展杏李產業,書記劉還做了三件事:壹是興修水利。在沒有集體資金的情況下,劉從家裏拿出6.5438億元,獨自在山腰上新建了86個集雨坑。目前,村裏建了248個集雨坑,每個集雨坑都蓄滿了水,從根本上解決了缺水問題。二是組織技術人員在杏、李種植中實行規劃、育苗、種植、管理“四統壹”。邀請省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進村授課,使生產的水果優質率達到90%以上。2010,梅花被評為新泰市十大名優農產品。2012,興梅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範專業合作社。2013年9月,梅花被認證為有機農產品。第三是建設市場。為了提高水果價格,村裏和興梅專業合作社共同集資,投資5萬元建成了張平窪興梅批發市場。投資654.38+0.5萬元新建冷庫;並組織銷售人員聯系客戶。杏成熟後,統壹管理、統壹商標、統壹包裝、統壹銷售,開拓了市場,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65438+萬元以上。同時,劉書記通過優化土地流轉、提供優質服務、聯系購銷業務、統壹技術培訓指導等壹系列優惠政策,推動杏基地逐步成為帶動村民致富的支柱產業。目前,全村發展杏面積1100畝,2015年全村實現杏李銷售收入142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4390元。

去年,張平瓦人利用他們村的林果資源優勢,打造了集賞花、采摘、螺旋井觀賞、農家飯為壹體的鄉村特色旅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來村裏賞花、采摘、觀光、農家飯。並註冊成立了漳平窪鄉村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積極爭取,多方集資投入200萬元,改造環山公路五公裏,進山門牌、公廁、路標、休閑廣場、桌椅、垃圾箱等基礎設施,維修螺旋井,完成15戶農家樂的櫥櫃、廁所改造,提高了接待能力和水平。今年又投資200萬建了停車場,解決了停車問題,還建了大寨文化中心,讓遊客感受大寨的精神和文化。回租螺螄井周邊18農戶老屋的石屋,按照“異鄉異鄉,壹戶壹特色”的標準進行修繕裝修,打造集吃住、農場生產生活、勞動體驗為壹體的休閑養生福地。

人文景觀

村莊名稱的由來1

位於九鼎鳳凰山腳下的張平窪村,是山西省明洪武初年遷到這裏的。根據家譜和碑文,楊和陳是最早遷入該村的姓氏,其他姓氏也逐漸遷入。目前,該村已發展到劉、韓、楊、陳、王等17個姓氏,因為該村四面環山。

2九鼎鳳凰山傳說

九鼎鳳凰山位於張平窪村西部,主峰海拔580米。山很帥。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山石。在新泰周邊,九鼎鳳凰山壹直以“九景雄奇”著稱於世,被譽為“九景雄奇”。

傳說盤古開天辟地之後,地球上有壹對鳳凰。公的叫“鳳”,母的叫“鳳”,壹直叫鳳凰。其中,馮住在漳平窪村西山,黃住在百裏之外的泰山上。據說這壹對鳳凰開始和睦相處,後來因為爭執產生了矛盾,雙方互不相讓。為了證明誰是老大,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各自都受到了傷害,但令人痛心的是,經過三天三夜的戰鬥,沒有分出勝負。壹天,遊到這裏的仙女呂洞賓看著鳳凰不管結果如何都要打架,她真的很擔心。於是,我想出了壹個調皮的主意。呂洞賓說,別打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妳們兩個壹夜之間把自己所在的山提高到比另壹座山還高,誰當老大。於是,這對鳳凰各顯神通,兩座大山開始拔高。

天亮了,家住村子西山上的馮壹看就傻眼了。它的拼寫讀錯了。村子西邊的那座山和附近的八座小山雖然長得有點像,但都不高。然而,住在泰山上的黃突然把泰山擡高到1545米。住在村子西邊山上的馮意識到他徹底失敗了。後來,黃大方了。為了安慰馮,他拋棄了泰山,娶了馮住在這裏。九鳳山由此得名。作者:田茂全

3螺旋井

螺旋井,位於九鼎鳳凰山腳下,始建於1967,竣工於1977。井身為直壁螺旋砌築結構。以前,張平窪是典型的靠天吃飯,缺水的村子。每到大旱之年,村民們都要去十幾裏外的村子裏挑水,村裏的老老少少都為吃水發愁、不解。

1967年3月,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韓申元看在眼裏,急著找水,請來專家。最後,縣水利局的專家張敲定在這裏開挖螺旋井。當時恰逢十年動亂,村集體沒有公共積累。我們做什麽呢黨支部書記韓深元同誌提出了自制土制炸藥、自制錘鉆等工具的建議,並發出了“寧可少活20年,也要打贏螺旋井,讓老老少少吃上水”的英雄誓言。

十年後,在村黨支部的堅強領導下,張平瓦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先後投入2萬余元,雇傭工人25萬余人,開挖土石方3萬立方米,砌築2萬立方米,使用300公斤錘鉆,開挖出井口直徑18米、井深26米的螺旋井。該井的建成,徹底改善了張平窪村依賴雨水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人畜吃水和果樹良田灌溉問題。被村民們稱為生命幸福之井。

螺旋井是上世紀漳平窪人創造的偉大奇跡,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結束了漳平窪村水貴如油的辛酸歷史。這口井是漳平瓦人在九鳳凰山腳下雕刻的紀念碑,是漳平瓦人的精神傳家寶。

特別是近年來,漳平娃人不斷賦予螺旋井精神新的內涵,將中華民族艱苦奮鬥的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譜寫了“美麗、美麗、幸福漳平娃”創業的新篇章,實現了漳平娃從壹個貧困山村向現代生態文明鄉村旅遊村的跨越。在這項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偉大工程建設中,漳平瓦人鍛造了螺旋井精神。水井不再是簡單的水利工程,它是村莊的靈魂,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螺螄井的修建孕育了偉大的螺螄井精神,成為民族精神的豐碑和中華文化的象征。201112月23日,時任新泰市委書記張宏偉在調研張平窪時,對螺旋井精神做了壹次集中總結:對村民來說,依靠村民是螺旋井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螺螄井精神的靈魂;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螺旋井精神的具體體現;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螺旋井精神的有力保證。螺旋井精神是漳平瓦人偉大創業精神的真實寫照。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將激勵壹代又壹代的漳平娃人克服各種困難,創造人間新的奇跡。作者:田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