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具體)指哪三件事?
什麽是本質?
精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廣義來說,精包括精、血、津液。壹般來說,精是指人體的真陰(又稱袁茵),不僅具有生殖功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還能抵禦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避免疾病的發生。所以陰精飽滿,不僅生長正常,而且抗病能力強。本質有兩個來源:第壹個和第二個。先天之精依賴於父母,在整個生命活動中起著“生命之根”的作用。但先天的精需要不斷的物質補充,才能保證人的精不匱乏,才能發揮作用。這種物質是後天獲得的本質。後天之精是壹種來自飲食的營養物質,又稱水谷精。隨著營養物質的不斷補充,人體的生命活動得以維持。古人雲:“腎為自然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因此,脾胃功能強大是維持精氣的關鍵,即《黃帝內經》強調“得糧則昌,失糧則亡”;古人雲:“人老了,真氣耗盡,五臟虛弱。這完全取決於他對氣血的飲食”。因此,註意全面均衡的飲食是保證營養的重要手段。《幹金方》曾說:“飲食當季宜儉,貪多傷身,老人脾胃必瘦,多而無益,彭享氣短”,不利於健康。什麽是“好的飲食”?總結前人的經驗,無非就是定時、量化、公正、不上癮。只有在飲食得當的基礎上,才能考慮藥物滋補的問題。在服用進補藥物時,壹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補”,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總之,合理的食補和藥補對於身體的保養是非常重要的。
氣是什麽?
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氣有兩層含義:它是運行在體內的微小的、難以看見的物質,也是人體各種器官、組織運動的能力。所以中醫所說的氣,既是物質,也是功能。呼吸、呼吸、水谷代謝、營養包紮、血液循環、津液潤澤、抵禦外感邪氣等生命活動都依賴氣化功能來維持。《養命養老新書》中說:“人之初,氣生,氣迷。補氣可以給他們壹條路。”書中還總結了古人補氣的壹些經驗:“壹、少語,補氣血;二、戒淫、養精、三、薄味、養血;四、咽液。滋養臟氣;五、不生氣養肝氣:六、吃好養胃氣;七個。少想多養心。"這七點強調的是"慎養":但由於氣流行於全身,不斷運動,人體也要適當運動,促進臟腑氣機升降。將有利於維持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古人主張“人體欲功,而不可偏激(過度)。“我國流傳下來的各種健身運動和氣功,都是以動養氣的寶貴遺產。
什麽是神?
神是精神、意誌、知覺、運動等壹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它包括靈魂、精神、意誌、誌向、思維、憂慮和智慧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反映人的健康狀況。比如明亮的眼睛就是上帝的具體體現。古人非常重視人的神,《蘇文·移精變氣》也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為神在飽的時候是強的,在弱的時候是弱的,存在的時候是活的,去的時候是死的。中醫治病時,通過觀察病人的“神”來判斷病人的預後,氣盛則預後良好;沒有自豪感,預後很差。這也是參觀中的重要內容之壹。
三者之間的關系
精、氣、神三者相輔相成,密切相關。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人的生命的本源是精,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生命的體現是神的活動。所以精漲足矣,精神昌盛;精氣不足則虛,氣虛則少氣。另壹方面,王詵意味著充滿氣,充滿氣意味著充滿精華。中醫評價壹個人的健康,或者說疾病的優劣,都是從這三個方面來的。所以古人把精、氣、神稱為人體的“三寶”是有壹定道理的。古人說“精、氣、神死,氣、神亡”,由此不難看出“精、氣、神”是人的生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