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以滋腎為主。
小寒是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數九寒天,民間諺語說:“小寒時,二三九,凍得瑟瑟發抖。”還有壹句話叫“小寒不如大寒。”小寒的到來標誌著壹年中最冷季節的到來。
小寒節氣前後的養生要以溫陽散寒、強身健體為重點。千萬不要因為壹時的恢復而放松,謹防感冒。
微寒養生,重在補腎溫陽。
佛山市中醫院肝病科副主任醫師胡說,腎主水,藏精,心中驚懼,對應的是冬令之氣。《黃帝內經·蘇文·六期臟象》說:“腎主蟄,精也是精。”
“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天,腎臟不僅要維持足夠的能量來應對寒冷的冬天,還要為來年儲存壹定的能量,所以冬天補腎很重要。”胡對說:
寒冷的“三九”壹直在小寒節氣前後,所以也有“小寒勝於大寒”的說法。南方雖偶有回暖,但冷空氣不斷補充南下,氣溫下降頻繁。如果是陰雨天,濕冷的時候會很冷。
從飲食健康的角度來說,這個時候可以多吃壹些溫性的食物來補充身體,防止寒冷氣候的侵襲。
《四季筆記》指出:“冬季飲食之味,宜降鹹苦,以養心。冬天腎水鹹,怕水怕火,心臟有病,宜養心。”胡解釋說,冬季飲食首先是補腎,要註意腎的調養和熱量的補充,但要少吃鹹,多吃苦,以符合“五行”的生化系統。
他建議多吃動物性食物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比如羊肉、牛肉、鵝肉、黃豆、核桃、板栗、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都是冬季適合的食物。
此外,中醫的“五行”理論認為,黑色屬於腎,壹些黑色食物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大多味道溫和,特別適合腎氣虛弱、體虛怕冷的人食用,如黑米、黑豆、黑棗、黑蘑菇、黑芝麻、黑木耳、黑桑椹、烏骨雞、甲魚、魔芋等。
不過,雖然小寒季節是進補的絕佳時機,但進補並不等同於吃很多補品,要有針對性。尤其是中老年人,最好在專業中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進補。
比如氣虛體質要以補氣為主。如果伴有出汗、精神疲勞的癥狀,推薦紅參、紅棗、山藥。
血虛者應以補血為主,如平日頭暈心悸、失眠等。推薦當歸,熟地,阿膠。
陰虛體質應以滋陰為主。如有盜汗、面頰潮紅、手腳發熱等問題,則應選用冬蟲夏草、人參、沙參、鱉甲、黑木耳。
陽虛的人以補陽為主,如手腳冰涼、怕冷、腰酸背痛等,可輔以杜仲、肉蓯蓉、巴戟天等。
介紹七種經典餐點
桂圓姜棗茶
材料:桂圓肉5個,紅棗3個,生姜2根。
做法:將材料洗凈,紅棗去核,將所有材料壹起放入茶壺中,加入適量開水,加蓋浸泡15分鐘。
功效:益氣養血,溫中散寒。適合氣血虛弱、體虛胃寒的人食用。
棗仁粥
材料:酸棗仁30克,茯苓30克,遠誌10克,小米30克,白米50克。
做法:將材料洗凈後,將茯苓打碎,小米、白米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將混合物煮沸。然後加入酸棗仁、茯苓、遠誌,用小火熬煮至米爛粥稠。
功效:養血寧心,安神助眠。適合血虛、睡眠不好、心情煩躁的人。
當歸生姜羊肉湯
材料:羊肉300克,當歸30克,生姜50克,黃酒,蔥,鹽。
做法:當歸、生姜洗凈,切成大塊。羊肉去骨去筋膜,焯水冷卻,切成條狀備用。先放入羊肉,再放入當歸、生姜,大火燒開,撇去浮沫,文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加入適量黃酒、蔥、鹽。
功效:滋補氣血,適合血虛體質的人(常見表現為:乏力、頭暈、心悸、面色黃暗、怕冷、乏力等。),但口幹口苦、咽痛、大便幹燥者慎用;如果食用後出現大便幹結、小便黃、口苦或口粘等癥狀,說明體質偏熱或實熱濕熱夾雜,不宜食用。
甲魚枸杞地黃湯
材料:甲魚1(300g以上),枸杞10g,熟地黃15g,生姜1g。
做法:甲魚去頭、爪、內臟、甲殼,洗凈,切成小方塊,放入土鍋中;然後加入洗凈的枸杞、熟地黃、姜片,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至甲魚熟透。
功效:適合陰虛體質的人(常見表現為面黃肌瘦、面頰潮紅、手腳發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幹、頭發皮膚幹燥等。).
糯米脯
材料:香腸2根,臘肉200克,蝦米50克,糯米500克,香菇4朵,蔥適量。
做法:香菇泡好後切碎,糯米洗凈放入電飯鍋,撒上香菇,加點水,按下煮飯鍵。培根和香腸切片,焯壹下備用。切洋蔥。電飯鍋調至保溫狀態,將臘肉、蝦仁放入米飯中,加入適量醬油,攪拌均勻,蓋上鍋蓋燜30分鐘左右,撒上蔥花,輕輕攪拌,即可食用。
功效:溫脾胃,益氣補虛。適用於脾胃虛弱、形體瘦弱、易疲勞的人群。
豬肚燉雞
材料:豬肚1,雞1,芡實75g,蓮子75g,花椒5g。
做法:將雞肉洗凈,切塊焯水備用。把五花肉翻過來用鹽搓3遍,沖洗幹凈焯水備用。蓮子去核。將所有材料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再煮2.5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溫中,健脾暖胃。適用於體質虛弱、脾胃虛弱的人群。
靈芝人參雞湯
材料:靈芝25克,人參3克(黨參或太子參25克),龍眼肉40克,雞肉150克,生姜1片。
做法:將雞肉切塊,用熱水燙壹下備用;將人參切片,清洗靈芝和龍眼肉;加入適量水,大火燒開,加入所有材料煮10分鐘,再小火燉2小時後調味。
功效:適用於氣虛者,常表現為聲音低沈、消瘦或肥胖、面色蒼白、氣短、懶惰、無精打采等。,容易感冒,抵抗力差,病後恢復慢。
頭、頸、手、腳的防寒保暖是重點。
在寒冷的天氣裏,尤其是有北風的日子裏,老人出門帶帽子和圍巾是必不可少的。
頭部是大腦神經中樞的位置,每天消耗大量的能量;另壹方面,頭頸部靠近心臟,皮膚薄,血管粗,毛發多,散發的熱能也大。頭部受寒,容易誘發感冒、頭痛、面癱,甚至心腦血管疾病。頸肩受涼後,肌肉容易痙攣疼痛,背部也會受累。
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搓手。他們可以通過搓掌、按指的方式充分刺激自己的穴位,可以疏通經絡,預防感冒。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從現代解剖學來看,腳離心臟最遠,供血慢且少,皮下脂肪薄,抗寒能力差。腳壹旦受涼,容易引發感冒、腹痛、腰痛等疾病。
保持雙腳溫暖。除了穿保暖的鞋襪,還要適當運動。冬天不建議做劇烈運動。散步是保持雙腳溫暖的好方法。如果有必要,可以戴護膝來保護膝蓋。戶外運動建議在太陽出來後進行,以避開早晨的低溫。晚上睡覺前泡腳也是禦寒保暖的好方法。
睡得好:薄的衣服和軟的衣服讓妳睡得好。
小寒前後,夜間氣溫較低,很多人睡覺都穿厚衣服,或者蓋兩三床厚被子,保證晚上床的溫暖。其實過度的溫暖也有壹定的隱患。
人在睡眠時,除了少數維持人體基本需求的器官外,其他器官幾乎都處於休息狀態。此時人體迷走神經相對興奮,機體能量代謝降低,心率和呼吸頻率減慢。
冬季夜晚,幾乎每家每戶都緊閉門窗,室內空氣流動性差,氧氣濃度降低。衣服過多,被子過重,容易對身體造成壓迫,尤其是胸部。壹方面不利於呼吸造成輕微缺氧,另壹方面會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導致血流不暢。特別是對於過去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厚重的被子會造成缺氧和血流障礙,更容易誘發缺血性中風。
此外,穿太多衣服或蓋很厚的被子睡覺,由於透氣性差,晚上床的溫度相對較高,會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和加速能量流失,並使皮膚毛孔松弛,散熱增加,不利於睡眠的穩定。第二天早上起來,由於毛孔粗大瞬間接觸到床外的寒氣,很容易感到風寒,引發感冒。
所以,為了保證冬天有壹個好的睡眠,請盡量選擇寬松舒適的睡衣和相對柔軟輕薄保暖的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