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食譜 - 鎮江有哪些名人?

鎮江有哪些名人?

給妳幾個:

古代:

劉勰(約465-520),字延河,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齊梁,是中國歷史上的壹位文學理論家和批評家。漢族,京口(今鎮江)人,山東莒縣(今山東莒縣)東關鎮大申莊(沈達劉莊)人。曾任縣令、步兵校尉、宮官,頗有名氣。晚年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創建(北)丁琳寺。雖然劉勰身居多種官職,但他的名字不是由官方透露的,而是由文獻記載的。小說《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劉勰,南北朝宋太初(公元465年)京口(今鎮江)人,本名延河,老家東關(今山東莒縣)。祖父,宋·司空修的弟弟。他的父親叫尚流,曾經是齊悅的壹名船長。劉勰很早就成了孤兒。他渴望力量,熱愛學習。

孝明皇後鄭(785-865)是的生母。孝明皇後(942-865)。唐穆宗經歷了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三個皇帝。從元和十五年(820年)到會昌六年(846年),這26年間,鄭不過是個光緒公主,但死後,因為沒有子嗣,光緒皇帝武宗的叔父為繼位。簡介:孝明皇後鄭(785-865)是的生母。唐德宗,貞元元年(785)生於潤州丹陽縣。元和初年李坤造反的時候,長得好看的人告訴李坤,將來鄭會生下天子,李坤喜出望外,就收鄭為妾。

王紹江(1891 ~ 1943),丹徒人。父親姜銀是當時的名醫,華僑在江都和樊川南河生活了幾十年。邵江的醫名“樊川王”之所以可圈可點,是因為他繼承了家族的教誨,傳承了家族的知識,有著過人的膽識。精、婦、兒科,尤其擅長調理脾胃肝腎等疾病。是因溫病,學自武堂。仔細研究了《傷寒論》中的方法,每次患者家中出現譫妄、譫妄的危險,都可以通過幾劑來鑒別膽囊。有壹年,揚州壹個官員的獨子舌頭縮不出來,醫生也無能為力。之後少江用冰片點了點舌頭,壹試就驗了。醫生們突然退休了。王無子女,有兩個女兒。他的女婿和弟子已經傳了四代。

劉燁(?-881年65438+10月24日?),字韓範,唐朝宰相,在黃巢之亂中被殺。劉燁生於不詳之年,其父劉三福在李德裕為官時長期擔任其幕僚。在唐武宗統治期間,李德裕成為總理,劉三福是他手下的刑部侍郎。844年,在李德裕的命令下,劉三福簽下徽章,然後趙翼救了劉從簡的妻子裴夫人免於被處死。當時,劉從簡的養子、侄子劉真正在反叛朝廷。上表後不久,劉三福病逝。劉三福去世的時候,劉燁才五六歲,已經會背詩了。出於愛,李德裕把他接回家和其他學者壹起學習。846年,武宗駕崩,叔父唐玄宗繼位,李德裕失勢。劉燁失去靠山,浪跡長江、錢塘江,寫作養活自己。

葛洪出生在丹陽句容(今江蘇)。生於江南。13歲,喪父,家境貧寒。他靠砍柴換紙和筆掙錢,下班後抄書學習,經常到深夜。所以村裏人稱他為抱園人,於是他以“抱園”為名。他性格內向,不善於交友,只關起門來學習,涉獵廣泛。葛洪波的祖父葛玄師從方士左慈學習道教,並以煉丹術傳給弟子尹正。葛洪在16歲左右拜鄭為師。因為他致力於學習,所以很受尹正的器重。尹正的神仙思想和隱逸思想對葛洪的壹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後,他有意退隱山林,研究煉丹,著書立說。金永興元年(304年),葛洪加入了吳興太守谷米的軍隊,並擔任大將軍、校尉。因在施秉抗擊農民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富博將軍”。

金桂(1464 ~ 1520),鎮江丹徒(今江蘇)人。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耿旭科錢復榜第三名。金桂鄉試第壹,鄉試第二,宮試第三,授翰林編輯。自武宗出家,選入東宮,兼經校局秘書,入左忠雲。《會典》的前期修改完成,我被提升為道德和講師。武宗即位後,金桂受到重用,被提拔為師徒,在日本做官。不久,母親去世,金貴辭職回家奔喪。期滿後,該官員復職,並很快晉升為禮部侍郎。當時大宦官劉瑾掌管朝政,曾向金桂請教朝政,以至於宓寫《靜觀禪寺》最超前,而不聽。從此,劉瑾對金貴恨之入骨,伺機報復。於是我在《會典》裏挑出壹些小毛病,降職了壹批翰林學士,金桂被貶為光祿慶也是必然的。

附近:

茅以升(1896—1989),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20世紀30年代,他設計並組織修建了錢塘江公鐵兩用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裏程碑,為中國橋梁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余年,為鐵路科技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茅以升,唐晨人,10月9日出生於江蘇丹徒縣(今鎮江市),1896。上輩子經商,祖父毛謙是舉人,思想進步,傾向革命。他曾創辦《南洋官報》。茅以升出生後不久,全家搬到了南京。6歲時,我去了壹所私立學校。7歲在南京創辦的全國第壹所新式小學——四壹學校讀書,1903。191進江南商學院,1考上唐山路礦學校。

馬(1840 ~ 1939),原名智德,又名秦山、建昌、少良,改名梁,字“四藏”,字“項伯、項伯、”,字行,別求我,後封老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四月17)三月十八日生於丹徒(今鎮江)。他受天主教洗禮,改名約瑟夫,又名若士。5歲入學,對探索天文現象的奧秘很感興趣。12歲來到上海,加入法國耶穌會士的聖伊格內修斯公學(後改名徐匯公學,現徐匯中學),後進入小修院和大修學校學習法語、拉丁語、希臘語、哲學、神學、數學和天文學。清鹹豐八年(1858),全家從鎮江遷到上海定居。

趙燦(1864 ~ 1916),祖籍丹陽後松埠村,祖籍約伯。我從小就喜歡唱京劇和昆曲。清同治末年,在上海壹家珠寶店做店員,後師從老師。光緒10年(1884)左右“下海”。到清末民初,名聲大噪,被稱為“灘泉之王”和教灘的“滑稽之王”。林才思敏捷,口齒伶俐,擅長說多種方言,擅長灘泉“背灘”和小醜。他在後壇的基礎上,發起了“改良新曲”,以多種形式表現現實生活,揭露社會弊端,並註意吸收當時流行的新曲和曲調,以充實後壇,使探春成為當時上海比較流行的“曲藝”之壹。隨著林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賣橄欖》、《湖上泛舟》、《騎馬漫遊》等劇目在上海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