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揚草作用與功效,有什麽副作用?
拼音名Da Fēi Yanɡ Cǎo
別名 大飛羊(《生草藥性備要》),飛揚、神仙對坐草、節節花、大號乳仔草、蠔刈草、貓仔黃、 *** 草、木本奶草、金花草、蜻蜒草(《福建民間草藥》),白乳草、過路蜈蚣、螞蟻草(《閩南民間草藥》),天泡草(《廣東中藥》), *** 汁草、 *** 草、九歪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假 *** 草、癬藥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奶母草(《衛生簡報》(3):11,1971)。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夏、秋間采收,曬幹。
原形態壹年生草木,被粗毛,含白色乳汁,通常由莖基部分枝。枝常淡紅色或淡紫色,匍匐狀或擴展,長15~40厘米。葉對生;卵形至矩圓形,長1~4厘米,基部略狹而偏斜,邊緣有小鋸齒,中部通常有紫斑;托葉小,線形。杯狀花序多數密集成腋生頭狀花序;總苞寬鐘形,外被柔毛,頂端4裂;腺體4,漏鬥狀,有短柄及花瓣狀附屬物;花單性,無花枝:雌雄花同生於總苞內;雄花多數,雄蕊1;雌花單1,生於花序中央,子房3室,花柱3。蒴果闊卵形,長約1.5毫米,被毛,三角形。花期全年。
生境分布生於曠地、路旁、園邊。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產廣東,福建等地。
性狀幹燥帶根全草,長15~30厘米。根細長彎曲;莖圓柱形,粗1~3毫來,稍屈曲,紅棕色,有不規則的淺縱皺及小疣點,節明顯,被黃綠色粗毛;質堅脆易斷,斷面木質白色,中空;葉多卷縮,紙質易碎;葉腋有花序,花細小,極多,幹縮,或帶蒴果。氣弱而特異。
性味
辛酸,寒。
1《生草藥性備要》:味酸,性烈。
2《嶺南采藥錄》:味酸苦,性寒。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辛酸,微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通乳,滲濕,止癢。治急性腸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癰,乳癰,疔瘡,腫毒,濕疹,腳癬,皮膚瘙癢。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祛風止癢,通乳。治腸炎,痢疾,皮炎,濕疹,皮膚瘙癢,腳癬,產後少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
1治赤白痢疾:大飛揚草五至八錢。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用開水燉服。
2治小便不通,淋血:鮮大飛揚草壹至二兩。酌加水煎服,日服兩次。
3治療瘡:大飛揚草鮮葉壹握,加食鹽、烏糖各少許,搗爛外敷。
4治肺癰:鮮大飛揚全草壹握,搗爛,絞汁半盞,開水沖服。
5治乳癰:大飛揚全草二兩和豆腐四兩燉服;另取鮮草壹握,加食鹽少許,搗爛加熱水外敷。
6治小兒爛頭瘡,黃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飛插草壹握,酌加水煎,洗滌。
7治小兒疳積:大飛揚草壹兩,豬肝四兩。燉服。(1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8治帶狀皰疹:鮮飛揚全草搗爛取汁,加雄黃末五分調勻,塗抹患處。(《福建中草藥》)
9治腳癬:鮮飛揚草三兩,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雲南)
臨床應用
1治療急性腸炎及菌痢
飛揚草每日1~5兩,水煎分3次服;或制成片劑,每次5片,日服3~4次;或制成註射液(每毫升相當於生藥5克),每次2毫升肌肉註射,每日3次。也有用飛揚草8錢,火炭母、鳳尾草各5錢組成復方,煎水濃縮成膏狀,再烘幹研細裝入膠囊(每粒含藥0.6克),成人每服3粒,小兒7~12歲2粒,7歲以下1粒,每日4次,5天為壹療程。據2000余例急性菌痢及腸炎用各種不同劑量及劑型治療觀察,治愈率約在90%左右。據1743例菌痢的分析,膿血便消失最快為1天,最慢為9天,在3天內消失者78%;退熱時間最短6小時,最長為4天,在1天內退熱者占68%;糞便轉陰時間最短2天,最長10天。如糞檢幾次為陽性者,藥量可加倍,往往可使糞檢迅速轉陰,亦未發現副作用。
2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飛揚草4兩,桔梗3錢,加水煮沸2小時,濾汁再煎,將兩次藥液合並過濾濃縮到60毫升,每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為壹療程,連服二個療程。據128例觀察,近期控制33例(25.8%),顯效36例(28.1%),好轉46例(36.2%)。飛揚合劑對慢性氣管炎的咳嗽,咳痰及肺部幹濕性羅音近期療效較好,但平喘作用不夠理想;年齡越大、病程越長、體質越弱,療效越差;單純型比喘息型療效較好;屬於中醫分型之虛寒型效果較差。如個別病人有頭暈、便溏及感冒者,仍可繼續服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