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述膿皰瘡三種臨床類型的主要臨床表現。
(1)尋常型膿皰瘡:傳染性強,常在托兒所、幼兒園中引起流行,故又稱接觸傳染性膿皰瘡。皮損初起為紅色斑點或小丘疹,迅速轉變成膿皰,周圍有明顯的紅暈,皰壁薄,易破潰、糜爛,膿液幹燥後形成蜜黃色厚痂;常因搔抓使相鄰膿皰向周圍擴散或融合,陳舊的痂壹般於6~10天後脫落,不留瘢痕。病情嚴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癥狀伴淋巴結炎,甚至引起敗血癥或急性腎小球腎炎,後者多與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
(2)深膿皰瘡:又稱臁瘡,主要由溶血性鏈球菌所致,好發於營養不良的兒童或老人。主要發生於小腿或臀部。皮損初起為膿皰,漸向皮膚深部發展,表面有壞死和蠣殼狀黑色厚痂,周圍紅腫明顯,去除痂後可見邊緣陡峭的碟狀潰瘍,疼痛明顯。病程約2~4周或更長。
(3)大皰型膿皰瘡:主要由噬菌體Ⅱ組71型金葡菌所致,多見於兒童。好發於面部、軀幹和四肢。皮損初起為米粒大小水皰或膿瘡,迅速變為大皰,皰內容物先清澈後混濁,皰壁先緊張後松弛,直徑1cm左右,皰內可見半月狀積膿,皰周紅暈不明顯,皰壁薄,易破潰形成糜爛結痂,痂殼脫落後留有暫時性色素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