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寶寶聰明不聰明怎麽看?

寶寶聰明不聰明怎麽看?

很簡單,不要輕易去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尤其低齡段孩子,他們處於高度變化、可塑性極強的生長階段,他們有自己的性格、偏好、興趣、特點,但是不應該把萬事歸功於「聰明」,或者壹點點不盡如人意的對比就給孩子扣上「不聰明」的標簽。我們只能去衡量孩子發展的情況如何,具體可以參考本回答後半部分的科學解釋,對於幼齡兒童而言,只有發展量表,沒有智力量表。很多時候,口口相傳下來,我們習慣了用好多片面化、簡單化的標準去評判孩子聰不聰明。像小尺子壹樣。因為塑造「聰明孩子」的小小神話,需要這種可見可測可對比的‘尺子’。這類“小尺子”特別多,比如最最常見的「語言」—— 也就是孩子說話早晚。很多人喜歡用寶寶開口說話早晚去衡量孩子是否聰明。但這真的科學嗎?事實上,開口說話的早晚,只能代表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情況,不能代表孩子的智力水平。因為語言的發育情況確實受到孩子身處的環境、家庭教育風格、孩子認知特點的多重影響。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觀察兩三歲孩子的語言表達來判斷他“語言發展得快還是慢”,但是不能用「說話快慢」這個‘小尺子’去評價孩子是否聰明。舉個簡單例子。我父母特別自豪我從小說話特別早,根據我媽塑造的‘傳奇’記憶:我七個月大就開口喊爸爸媽媽,壹歲多就能壹字壹頓清楚地背詩了,甚至認字都早,據說上小學之前我就壹個人抱著《三國》《水滸》兒童版故事書自己讀。So what? 這種所謂的早慧在人生長路上不能讓我領先幾步。反之,我的孩子是在外國出生的,雙語環境導致他的沈默期很長,壹歲時我就發現他中英文都能聽懂日常指令,喜歡翻手邊的認知紙板書和布書,但他開口很少。我爸媽在國內就特別著急,用拿我當年的例子說我娃墨墨肯定不聰明。公婆也責怪外國環境影響了孩子學說話。孩子兩歲前,我們回國了。有了單壹語種的強大語言環境,墨墨立刻進入壹個超快的語言加速爆發期。短短三個月,他的語言幾乎就是從簡單的單字蹦字兒立刻發展到豐富短語和句子,我還特意做了兩歲整時詞匯統計表,為了讓雙方老人放心,墨墨說話沒問題:後來,我們只是按照正常的啟蒙節奏,入手了很多可聽可唱的兒歌、童謠、繪本,日常陪孩子大量交流、建立每日親子讀繪本的習慣。比如墨墨當時最愛讀的《彩虹兔Sing Along》和卡爾爺爺啟蒙繪本。小彼恩 好餓的毛毛蟲智能點讀筆 彩虹兔1輯幼兒啟蒙親京東?776.00去購買在日常口語語境的鍛煉、親子啟蒙時的雙語繪本、再配合英語分級書來提升詞匯量,到墨墨三歲多時,他的中英文就都能流暢切換,在幼兒園也是語言上對答自如的小朋友,因為他特別擅長記憶和復述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我們家長群甚至經常有媽媽拜托我問問墨墨幼兒園教了什麽兒歌、玩了什麽遊戲,來給別的小朋友做日常鞏固。指讀牛津樹:春日登山好時節,為何孩子們抱怨連連?涵兔Sylvia的視頻 · 856 播放根據這些後期的表現,如果我們再拿孩子兩歲的語言能力去評判智力,是不是就顯得刻板又局限了?我們只能在每個年齡段去觀察孩子語言的「發展情況」,這不代表孩子的智力,不能單憑這壹點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再者,運動方面的大運動和精細動作也是壹樣。我小時候走路很早,那是因為我家那時沒有滿地爬的環境條件呀!如果我不走,那就只能躺著。對小寶寶來說世界那麽新奇,探索欲強,總歸想要把身體挪動起來去看更大的世界。但是,我媽媽就壹直覺得因為我根本沒經歷四處爬的階段,所以「平衡感」沒有發育好。我的整個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就是跌跌撞撞、每天都摔跤的階段。我的膝蓋到現在還有那時遺留的疤痕,而且當時我沒有壹條褲襪是完好的,都是跌倒時摔破的痕跡………………反之,墨墨就走得特別晚。他壹爬就爬到15個月大,壹歲後出門溜娃,我都經常讓他在大草地隨便爬。結果呢?早走路的孩子和晚走路的孩子,最終也都在同樣的時間段學會走路不摔倒的平衡感,墨墨多爬了幾個月,但後來走路時摔得特別少。還有經常被用做「小尺子」的認知方面(數字、漢字、背詩等等)墨墨倒是壹歲多就能清楚的抓認數字1到9,還能聽指令拿形狀放進對應形狀的小孔裏(三角形,圓形,方形等等)。難道因此就判斷他聰明嗎?當然不是!他知道,那是因為通過玩具他剛剛好就學會了呀!如果不是在壹歲那個年齡段,我剛好入了數字手抓板拼圖和形狀積木的玩具,如果不是他剛好特別喜歡、天天抱著玩兒,他肯定也不會有這類數字形狀的概念。墨墨小時候蜜汁喜歡各種手抓板啟蒙認知這個事,我壹直覺得只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培養積極的興趣、給足正向反饋,孩子都可以學會我們以為是「聰明」的那些東西呀。 但這其實來自親子互動中的愛和關懷,而不是衡量孩子「智商」的標準。我身邊和別的媽媽聊天,有個朋友告訴我:“墨墨學英語都會好多單詞了,數字認知的也好,他肯定是特別聰明。我家孩子M到現在英語都不會說,而且數字從1到10都數不全…… ”我立刻告訴她:“這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其實是日常陪玩時多練練就能會的呀!”所以,我做了個「小實驗」:在墨墨和朋友的孩子M壹起玩兒的時候,因為M剛好很喜歡我,願意我也參與到遊戲中壹起互動,所以我特意帶了顏色明顯的大顆粒積木玩具,讓墨墨和M壹起玩。玩的過程中,我用英語來問兩個孩子不同顏色的積木塊:“妳是不是想搭建壹輛小車?妳想要什麽顏色的積木來搭建呢?Blue or Yellow?”壹邊問,我壹邊拿出藍色和黃色兩塊積木。如果M伸手拿過來藍色的這塊。我就很慢很清楚地幫他重復壹遍:“the BLUE one, you want the blue one, right? 妳想要藍色這塊?”M壹開始有點困惑,但隨著遊戲進行壹段時間,他自然而然的就聽懂了顏色的幾個簡單英語詞匯,而且順便在玩積木的過程中,把點數1~10 也徹底復習了壹下。啟蒙階段,我們以為是「聰不聰明」的太多問題,其實歸根結底在於是否有正確的引導方法、充足的啟蒙環境和積極的興趣培養,而不在於智力。所以,不要去過分關註孩子「聰不聰明」,人生漫長,童年階段的小小得失、那些個「小尺子」上多多少少的成就,變數太大。 尺子上多壹點少壹點的認知、表達和運動力,以後很快就湮滅在更多成長的賽道上。用心陪伴才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要點。最後,下方是來自早教啟蒙經典《兒童發展心理學》中關於「智力和智商」的討論,與諸君***讀***勉。 比如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就可以幫助我們拓寬對智商的認知,不要把對孩子的期待全部放在的學科成績上,在智力的多元維度當中,人際交往和***情能力、對自然和環境的體察能力,還有音樂智力和自知智力等等,這些維度同樣重要,甚至在我們人生的長路中會有更遠的影響。@知乎親子 什麽是智力?如果分別讓五個人簡單概括壹下,他們覺得什麽是智力,那麽最終的答案可能很相似:智力就是指與別人相比,壹個人的聰明程度,或者說壹個人的學習能力或問題解決能力更強。—— 但是,如果我們再讓這五個人細分,怎麽去判斷聰明?哪些特征代表孩子聰明?這五個人可能就要開始吵架了。盡管目前有大量針對智力和智力測驗的研究實驗,但迄今為止,對於智力仍然沒有統壹的定義和評判方法。 雖然各家觀念並不統壹,但實質都集中於「抽象思維能力或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智力不能只看成績)[1]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智力的結構》壹書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該理論認為,人至少擁有7種不同的智力。之後他又補充了第8種和第9種。加德納並不認為這9種能力就代表了壹個人的全部智力。但他認為,每壹種能力都是獨立存在的,每壹種能力都遵循著不同的發展歷程,並且與相應的大腦區域對應。為支持這壹觀點,加德納舉出了“某壹腦部區域受損傷的患者”作為例子,這樣的患者通常只有某壹種智力收到影響(比如語言智力、空間智力),而其它智力則不受影響。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可以幫我們註意到,孩子可能在不同能力上有不同的表現,無法用某種統壹的量表來綜合測評。比如,某些患有專家綜合征(又稱為學者綜合征、天才綜合征)的病人會在某種智力上特別突出,但是其它方面都表現平庸、甚至很差。雷斯利·萊姆克(Leslie Lemke)就是這樣的患者,他是個盲人,患有大腦性麻痹,智力顯得落後,成年後還無法正常說話。但是,對於壹段音樂,他只聽壹遍就能完美地在鋼琴上演奏;盡管他只會說非常簡單的日常用詞,但是當他聽到壹首德語或意大利語的歌曲,他只需聽壹遍,就能幾乎完美地模仿出來。患有專家綜合征的其他個體也有類似情況。雖然他們的智力檢測成績很差,但有的人的繪畫水平卓越,足以被美院錄取;有的人能壹眨眼功夫就算出1909年1月18日是星期幾。而且,加德納書中也強調,不同的智力往往是在不同的年齡段發展起來的。比如,很多偉大的作曲家和運動員都在童年時就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是數學邏輯智力的發展就比較晚了。回到題目,雖然理解家長對幼兒的愛和期待,但如果家中的寶寶還未滿兩歲,我們恐怕很難清晰明確地判斷孩子的興趣、優勢、各類智力的發展情況,因為孩子在各類智力領域的能力都需要隨著年齡增長才能慢慢判斷。不過值得謹記在心的是:試圖用某壹個測驗分數來直接代表某個孩子的智力特征,會嚴重限制和低估孩子的真實智力水平。如何測量智力 —— 韋氏兒童智力量表大衛·韋克斯勒(David Wechsler)編制的韋氏兒童智力量表-IV(WISC-IV)適用於6-16歲的兒童,韋氏學前和小學生智力量表-III(WPPSI-III)適用於3-8歲兒童[2]。韋氏量表包括了與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類似的言語分測驗,又補充了非言語分測驗(也叫作操作分測驗)。操作分測驗主要是為了測驗孩子的非語言智力水平,包括:拼字、走迷宮、根據圖形搭積木、按故事情節給圖片排序,等等。需要註意的是:韋氏兒童智力量表雖然是對孩子多方面智力的測評,但更重要的作用是對孩子整體的認知能力進行全面的評估,我們不是要通過量表去證明孩子聰不聰明,而是要借此來因材施教,針對孩子的強項與弱項去做有針對性的啟蒙和學習。不能評估幼齡兒童的智力然而要註意到,這些標準化的智力測驗都不能適用於2歲半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具備測驗所需的言語技能和長時間的專註力。對嬰兒的智力測量,多是以測量嬰兒所達到的重要發展轉折點的比率為指標。比如最著名、應用最廣泛的貝利兒童發展量表,適用於2-30個月大的嬰兒,主要包括三部分:動作量表(對抓木塊、扔球、拿杯子喝水等動作技能進行評估);心理量表 (測量適應性行為,比如物品歸還、找到被藏起來的玩具、跟隨指令等)嬰兒行為記錄(評估兒童的註意力喚醒水平、對人物的指向性、投入參與度、情緒調解能力,以及動作完成的質量等等)從而得到壹個發展商數,而不是智力商數。 發展商數(DQ)反應的是與同齡大群體嬰兒相比,該嬰兒的發展狀況好還是不好。發展心理學 從生命早期到青春期(第10版·上冊)?68.00起參考^《兒童發展心理學》^韋氏兒童智力量表 /item/%E9%9F%A6%E6%B0%8F%E5%84%BF%E7%AB%A5%E6%99%BA%E5%8A%9B%E9%87%8F%E8%A1%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