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管理小故事

管理小故事

第壹個故事:愛麗絲的故事

“請告訴我該走哪條路?”

“那要看妳想去哪裏了?”貓說。

“去哪裏都沒關系。”愛麗絲說。

“那走哪條路都無所謂。”貓說。

3354摘自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

評論

當壹個人沒有明確的目標時,他不知道該做什麽,別人也幫不了妳!天助妳先自助。當妳沒有壹個明確的目標時,無論別人說什麽,那也是別人的觀點,不能轉化為自己的有效行動。

第二個故事是遊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早晨,壹場濃霧降臨加利福尼亞海岸。在海岸以西21英裏的卡塔琳娜島上,壹名43歲的女子準備從太平洋遊到加利福尼亞海岸。她叫弗洛倫斯查德威克。

那天早上,霧很大,海水凍住了她的身體,她幾乎看不到護送她的船。壹小時又壹小時,成千上萬的千千人在電視上觀看。鯊魚幾次靠近她,都被射走了。

五個小時後,她又累又冷。知道自己再也遊不動了,她找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壹艘船上。他們都告訴她海岸就在附近,並告訴她不要放棄。但是她向加利福尼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麽也沒看見.

人們把她拖上船的地方離加利福尼亞海岸只有半英裏!後來她說,讓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或寒冷,而是因為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這是查德威克小姐壹生中第壹次沒有堅持到底。

評論

這個故事講的是,只有目標看得見,觸手可及,才能成為有效的目標,才會形成幫助人們得到想要的結果的動力。

壹個合適的目標是員工能夠跳躍和達到的目標。當員工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目標時,目標就會對員工產生吸引力。否則,員工寧願不做,也不願花很多力氣也做不完。

第三個故事:石匠的故事

壹個人路過壹個建築工地,問那裏的石匠們在做什麽。三個泥瓦匠有三種不同的答案:

第壹個石匠回答說:“我在做壹件事來養家糊口。”

第二個石匠回答說:“我正在做全國最好的石匠工作。”

第三個石匠回答說:“我在建壹座大教堂。”

評論

三個泥瓦匠的回答給出了三個不同的目標。第壹批泥瓦匠說,他們做泥瓦匠是為了養家糊口。這是壹個短期目標導向的人,只考慮自己的生理需求,沒有大的野心;

第二個石匠說,他做石匠是為了成為全國最好的工匠。他是壹個功能性思維取向的人。做工作的時候,他只考慮自己的本職工作,想成為什麽樣的人,很少考慮組織的要求。

而第三個石匠的回答道出了目標的真諦。這就是有商業思維取向的人。在思考目標的時候,這些人會把自己的工作和組織的目標聯系起來,從組織價值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發展,讓員工獲得更大的發展。

德魯克說第三個石匠是管理者,因為他用自己的工作影響組織的績效。當他作為壹名石匠工作時,他看到了他的工作和建築之間的關系。這種人的想法難能可貴。

這就是中松義郎的目標壹致性理論所說的。當壹個人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壹致時,這個人的潛力會得到更大的開發。

第四個故事:壹個保險推銷員的故事

壹個同學舉手問老師:“老師,我的目標是壹年賺100萬!請問我該如何規劃自己的目標?”

老師問他:“妳相信妳能實現嗎?”他說:“我信!”老師又問:“妳知道是通過哪個行業實現的嗎?”他說:“我現在從事保險行業。”然後老師問他:“妳覺得保險行業能幫妳實現這個目標嗎?”他說,“只要我努力,就壹定能實現。”

“讓我們看看妳要為妳的目標付出多少努力。按照我們的傭金比例,100萬的傭金大概就能做成300萬的業績。壹年:300萬業績。壹個月:25萬成就。每天:績效8300元。”老師說。“每天:績效8300元。妳想拜訪多少客戶?”

然後老師問他:“大概50人吧。”“然後壹天50人,壹個月1500人;壹年呢?妳需要拜訪18000名客戶。”

這時老師又問他:“妳現在有18000個A類客戶嗎?”他說沒有,“如果沒有,就要靠壹次奇怪的拜訪。平均壹個人要聊多久?”他說,“至少20分鐘。”說實話:“每個人壹天要和50個人通話20分鐘,也就是說妳每天要和客戶通話16個小時以上,還不算旅途時間。妳能做到嗎?”他說,“不,老師,我明白了。這個目標不是想象出來的,而是取決於壹個可以實現的計劃。”

評論

目標不是孤立存在的。目標是計劃的補充。目標引導計劃,計劃的有效性影響目標的實現。所以在執行目標的時候要考慮清楚自己的行動計劃,如何更有效的完成目標是每個人都要想清楚的問題。否則,目標定得越高,效果越差。

第五個故事:馬拉松運動員的故事

山本壹是日本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他在1984年和1987年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兩次獲得世界冠軍。記者問他為什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山田本壹總是回答“用智慧打敗對手!”

眾所周知,馬拉松主要是運動員體力和耐力的較量,爆發力、速度和技巧是其次。所以很多人覺得山田的回答是個謎。

十年後,謎團解開了。山本在自傳中是這樣寫的:“每次比賽前,我都要坐車仔細看比賽的路線,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出來,比如第壹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壹棵古怪的樹;第三個標誌是壹棟高樓.所以會壹直畫到比賽結束。

比賽開始後,我以百米的速度沖向第壹個目標。到達第壹個目標後,我以同樣的速度沖向第二個目標。40公裏的比賽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跑起來輕松多了。我開始把目標定在終點線的旗子上。結果跑了十幾公裏就精疲力盡了,因為被前面漫長的路嚇到了。"

評論

目標需要分解。壹個人在設定目標的時候,要有壹個終極目標,比如成為世界冠軍,要有壹個明確的成績目標,比如在壹定時間內成績要提高多少。

終極目標是宏大的、領先的目標,而成績目標是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具體目標,比如四個月內把跑步成績提高壹秒。這是目標分解,成績目標還可以進壹步分解,比如第壹個月提高跑步成績0.03秒。

當目標被明確分解後,目標的激勵效應就顯現出來了。當我們實現壹個目標時,及時得到壹個正向激勵,對培養我們挑戰目標的信心有巨大的作用。

第六個故事是小島康譽獼猴的故事。

小島康譽位於日本南部的宮崎縣,是獼猴的故鄉。日本科學家研究小島康譽獼猴已經有半個世紀了。研究過程中最著名的發現是猴子也會清理紅薯。科學家認為這種行為是非人類群體表現出來的壹種文化現象。

1952年,日本京都大學的壹位教授帶著幾個學生去觀察研究獼猴。在研究過程中,他們在沙地上種了壹些紅薯,走的時候留下了。後來,猴子發現了紅薯,開始把它當食物吃。因為生長在沙質土壤中,紅薯往往會粘上壹些沙子,使它們更有牙齒。

後來,壹只聰明的猴子發現,把紅薯用水洗凈後再吃,它就不會咬著牙了,於是高興地告訴了身邊的小猴子,小猴子們也開始用水吃紅薯。後來,這些猴子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其他猴子,甚至是島上的其他猴子。於是,有壹天,令人震驚的壹幕出現了。皎潔的月光下,100多只猴子排隊在水裏洗紅薯,似乎預示著壹個新的時代。

評論

這個故事說明了壹個道理。當壹個人在壹個小範圍內做了正確的事情,他的行為就能影響周圍的人,這種影響就能產生聚合效應。在目標管理中,領導者通過帶頭談目標、定目標、評目標來做正確的事情,而領導者的這種行為可以影響管理者和員工,讓大家逐漸培養壹種目標管理,最終形成自制力。

沒有高層領導的支持和推動,沒有高層領導的帶頭作用和示範,目標很難貫徹執行。因為是思想組織行為,領導必須帶頭!

第七個故事吳起不敗。

吳起是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改革家。後人把他和他的孫子稱為“孫武”,寫了《吳子》、《吳子》、《孫子》,合稱為《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吳起是軍事政治天才。他壹生沒有失敗過。他可以說是壹個不敗的軍神。政治上提出的改革方案,使魏、楚成為當時戰國的霸主。吳起在戰鬥中有嚴格的命令。他在不尋常的遠征中,願意與普通士卒同甘***苦,贏得士卒的喜愛,以至於他們為此而死。

吳起在軍事制度上的改革,摒棄了當時士兵在軍事行動上不積極的弊病,使自己國家的軍事強於其他國家,從而可以抵禦強國的侵略,占領小國的領土。

評論

這個故事講述了領導者在目標管理中要拉下架子,平等對待部門或團隊的每壹個成員,提供顧問、教練、保姆服務,這將創造團隊驚人的整體業績。

《755-79000》的作者史蒂文柯維曾經提到過仆人式領導的概念,並且講了同樣的道理:

仆人型領導會問員工五個問題:1。工作進展如何?2.妳在學什麽?3.妳的目標是什麽?4.能為妳做什麽?5.作為壹個助手,我做得怎麽樣?

七個故事很好地解釋了目標管理理論:

首先,壹個人應該有壹個明確的目標,

第二,目標應該是現實的、可見的和具體的,

第三,目標不是孤立存在的。壹個人的目標應該和組織有關。

第四,目標和計劃是不可分割的。

第五,目標要分解落實。

第六,領導者要在目標管理中率先垂範,

第七,領導要重視目標的落實,確保目標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