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慢性蕁麻疹指南解讀

慢性蕁麻疹指南解讀

什麽是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壹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臨床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團伴瘙癢,約 20% 患者可伴有血管性水腫。慢性蕁麻疹是指風團每天發作或間歇發作,持續時間 >6 周。?

蕁麻疹的病因

1、外源性:多為壹過性,如物理因素(摩擦、壓力、冷、熱、日光照射等)、食物(動物蛋白如魚蝦類、蛋類等)、腐敗食物和食品添加劑等、藥物(免疫介導的如青黴素、血清制劑、疫苗等,非免疫介導的肥大細胞釋放劑如嗎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關節、吻合器等)等。

2、內源性:多為持續性、包括慢性隱匿性感染(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勞累、維生素、精神緊張等,以及慢性疾病如風濕熱、系統紅斑狼瘡、甲狀腺疾病等。通常急性蕁麻疹常可找到原因,而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多難以明確,且很少由變應原介導的壹型變態反應所致。?蕁麻疹的發病機制1、肥大細胞可以分泌多種介質,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是蕁麻疹發病機制的中心環節。2、凝血系統異常激活也被認為參與蕁麻疹發病。

3、維生素 D 缺乏與蕁麻疹發生相關。其可能機制為維生素 D 是壹種免疫調節劑和抗炎物質,在臨床研究中發現維生素 D 對慢性蕁麻疹具有潛在的益處。

總之,自身免疫、慢性感染、維生素 D 缺乏等導致肥大細胞受體的多樣性,凝血機制異常、精神緊張、遺傳因素等致使肥大細胞分泌介質的多樣性,肥大細胞活化後導致紅斑、風團、全身炎癥反應等蕁麻疹臨床表現。?

蕁麻疹臨床表現及分類

1、自發性

A. 急性蕁自發性麻疹

自發性風團和 / 或血管性水腫發作≤6 周。

B.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

自發性風團和 / 或血管性水腫發作>6 周。

2、誘導性

A. 物理性

人工蕁麻疹,機械切力後 1-5min 內局部形成條狀風團。冷接觸性蕁麻疹,接觸冷的物體(冷風、冷水等)後,雜接觸部位產生風團。延遲壓力性蕁麻疹,垂直受壓 30min 至 24 小時局部形成紅斑樣深在水腫,可持續數天。熱接觸性蕁麻疹,皮膚局部受熱後產生風團。日光性蕁麻疹,暴露於紫外線或可見光或發生風團。振動性血管水腫,皮膚被振動刺激後數分鐘內出現局部紅斑和水腫。膽堿性蕁麻疹,皮膚受產熱刺激如運動、情緒激動時發生 2-3mm 風團,周邊有紅暈。

B. 非物理

性水源性蕁麻疹,接觸水後發生風團。接觸性蕁麻疹,皮膚接觸壹定物質後發生瘙癢、紅斑或風團。?

診斷與鑒別診斷

1、病史及體檢

2、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血沈、抗核抗體與血清補體測定、糞蟲卵、自體血清皮膚試驗、Hp 檢測、維生素 D 測定等。

3、診斷

按分類診斷進行。

4、鑒別診斷

A. 蕁麻疹性血管炎:風團持續 24 小時以上,有痛感,皮損後有色素沈著,病理提示血管炎性改變。

B. 與丘疹性蕁麻疹、血清樣病反應、敗血癥、遺傳性血管水腫、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嚴重過敏等鑒別。?

蕁麻疹的治療

1、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本病病因不明,病情反復發作,病程遷延,除少數並發呼吸道或其他系統癥狀,絕大多數呈良性經過。該病具有自限性,治療目的是控制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病因治療

詳詢病史,避免相應刺激或誘發因素,抗感染或控制炎癥。

3、控制癥狀

藥物選擇遵循安全有效、規律使用的原則。

?A. 急性蕁麻疹的治療: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如:諾思達鹽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貝分鹽酸西替利嗪片,惠通舒氯雷他定顆粒等。

B.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以抗組胺藥為主,壹種抗組胺藥無效時,可 2~3 種聯用或交替使用。

C. 特殊類型蕁麻疹:治療原則基本上同急性蕁麻疹。在抗組胺藥基礎上,根據不同類型蕁麻疹可聯合使用不同藥物。如皮膚劃痕征可用酮替芬;寒冷性蕁麻疹可用酮替芬、賽庚啶、多慮平等;膽堿能性蕁麻疹可用酮替芬、阿托品;日光性蕁麻疹可用氯喹;壓力性蕁麻疹可用羥嗪。

D. 特殊人群的治療:妊娠和哺乳婦女盡量避免使用抗組胺藥,兒童用藥需按體重調整,老年人避免第壹代抗組胺藥,因其可能導致的中樞作用和抗膽堿作用,肝腎功能異常患者需酌情減量或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