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進士什麽意思

進士什麽意思

進士什麽意思: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壹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

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後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元、明、清時,進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壹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袁可立)戊子舉於鄉,己醜成進士。”

歷史沿革:

隋朝於605年首次開的進士科,被視為科舉的開端。隋、唐時,“進士科”只是科舉各科中的其壹,考的是詩賦。因為進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難,故此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宋代以前,進士只需要通過在尚書省舉行的“省試”。

自宋以後,進士壹律要經過由皇帝主持的“殿試”壹關復核和決定名次。宋仁宗時,曾發生壹名通過省試,但在殿試被黜落的考生(張元)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後殿試都只定名次,而不會黜落考生。

在明朝和清朝,殿試分錄取考生為三等稱三甲。壹甲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稱“進士及第”。二甲若幹清朝時壹般為七人,稱“進士出身”。三甲稱“同進士出身”。世人統稱錄取者為進士。進士是功名的盡頭,就算是對名次不滿意亦不可以重考。

從唐朝舉行第壹次科舉考試開始算起,到1905年廢除科舉,近1300年的時間裏,進士都是中國政治的主角。僅僅靠接受正統的儒學教育培養出來的文人學士們,來維持壹個龐大帝國的有效運轉,這個現象在中外歷史上都可以算是絕無僅有的了。

現代許多人誤以為科舉制出現以後,中國就從貴族社會過渡到了世俗社會。其實大謬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