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結合交響樂作品論述貝多芬對浪漫主義的影響。

結合交響樂作品論述貝多芬對浪漫主義的影響。

答案:浪漫主義音樂是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受文學、美術、建築等領域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而確立起來的音樂風格,其顯著特點是打破古典主義音樂理性形式的桎梏,崇尚個人主觀情感表達。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確立,離不開韋伯、舒伯特、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等人的努力,當然也離不開貝多芬的貢獻。我們可以將貝多芬藝術歌曲創作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實質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其壹,浪漫主義的旋律手法。貝多芬的藝術歌曲常見的旋律發展手法有重復、模進、主導動機貫穿、戲劇性沖突、聲樂作品器樂化等。比如,歌曲《戰鼓聲聲動地》中“十六分音符三連音”的結構反復出現,顯然是貝多芬交響化、器樂化旋律思維在藝術歌曲中的體現。其二,浪漫主義的曲式與和聲。法國作曲家朗陶爾米曾說:“貝多芬的不同凡響與獨壹無二的特點在於動的力量和節奏。”相對於古典主義音樂創作技法而言,貝多芬的藝術歌曲出現了分節歌(如《五月之歌》)、樂段曲式(如《我愛妳》)、並聯曲式(如《阿黛拉伊德》)等多樣化曲式結構,並在作品中運用主和弦之外的二級和弦、六級和弦、附屬和弦等來突顯作品的色彩性。其三,浪漫主義的調式調性。轉調、離調、調式交替、調性並置與交融等,是貝多芬藝術歌曲中浪漫主義技法的又壹大體現。比如,歌曲《悲中有喜》在短短23小節中就貫穿了五種調性,先由E大調進入e小調後轉為D大調,較為陰郁的情緒,契合主題“悲”的氣氛。之後轉入G大調,略顯主題中的“喜”。但轉入D大調後,降低了其VI級音,形成了和聲大調,但又流露出壹絲小調的色彩,同時也為轉入a小調做了鋪墊。其四,浪漫主義的伴奏織體。伴奏織體是藝術歌曲的重要部分,承擔著塑造音樂形象、表現人物情感等作用。貝多芬的藝術歌曲伴奏織體豐富多變、不拘壹格,柱式和弦、分解和弦、齊奏式織體、動機式織體等的運用,極大地增強了藝術表現力。比如,歌曲《晚歌》中運用密集型柱式和弦與歌詞“執法者在星空裏”相結合,描繪出星空的燦爛景象;歌曲《阿黛拉伊德》中上下流動的分解和弦織體塑造出陽光明媚的春天景象;歌曲《來自自然的頌贊》中運用與旋律齊奏的八度音程織體來表達對“造物之神”的景仰;歌曲《戰鼓聲聲動地》中運用三連音動機式織體模擬出戰鼓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