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今年「雙11」喜報式實時成交額不見了?如何看待「雙11」逐漸趨於理性消費?
天貓副總裁吹雪回應雙 11 沒有實時成交額:更關註增長質量和長期的社會價值
11月11日,「雙11」的購物高潮已經開啟,但今年「雙11」出現了壹些新變化。截至目前,未見各大電商平臺公布實時成交額數據。這是為什麽?此外,今年「雙11」提前開售、活動期延長以及直播電商唱重頭戲等新玩法仍然層出不窮。但不少曾經熱衷於「買買買」的消費者表示,今年「雙11」他們的消費更趨向剛需理性。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消費力匱乏,消費數據同比不好看,難以生成喜報。
消費者要得也不是喜報,而是以優惠和折扣為核心口號支撐起來的龐大雙十壹經濟體量中,商家承諾給消費者的實惠返利有沒有真正拿到。
直播帶貨把面對面的消費體驗,搬到了線上,更簡單更直接,沒有花哨的購物遊戲,沒有復雜優惠的任務,沒有去偽存真的臃腫套路,優惠直接壹步到位,這種更簡單的消費方式,對雙十壹的沖擊無疑是很大的,很多人在雙十壹前就已經從直播間買到了自己心儀的物品,在雙十壹到來的時候,流失了。
疫情的沖擊,這兩年確實有很多人沒有賺到什麽錢,我上上個周沒買到高鐵票,搶了壹張淩晨的硬臥,早上六點多下車,滿是打工的人群,扛著大包小包,才十月底,已經準備回老家農村了,今年是1月31日除夕,意味著僅僅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就要準備農歷新年了,比起雙十壹,農歷新年的花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