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帶妳走進《親密關系》

帶妳走進《親密關系》

文/段曉艾

《親密關系》這本書是加克裏斯多福寫的,他是壹位在個人及團體教練的領域上有近三十年經驗的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咨商師。

我想大多數選擇這本書的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和另壹半的親密關系能夠更加和諧,甚至有幸能夠感受到“靈魂伴侶”是怎樣的壹種體驗。

這本書總***有5個章節:

粗略的看壹下目錄,有些章節的名字讓妳有種不真實的感覺,奇幻不可思議;有些章節的名字又似乎是在解讀心理學。只看這些,會讓人有種暈眩的感覺。

要搞清壹件事情,我們往往會先從定義下手:

就像書中所說,妳是否

很多人,以為找到了生命中的那個他/她,從此人生就找到了依靠,把人生所有的籌碼全都壓了上去。

與其說伴侶是妳的依靠,不如說伴侶是妳的壹面鏡子。因為從伴侶身上,妳認真仔細地看,會看到那個妳未曾看到的自己。特別是那些令妳不舒服的壹面,令妳討厭的壹面 。最終妳會發現,妳厭棄的不是妳的伴侶,而是妳自己。

是否會有時候不舒服,有時候厭棄,有時候又開心歡喜,我想面對親密愛人時我們的感覺是最豐富的。

在這萬千感覺中,妳是否很不喜歡“不舒服”、“厭棄”等感覺,面對這些不悅和不適時,書中有句話

親密愛人就像壹面鏡子,會照出我們的不舒服,難堪或是醜陋,要讓我們面對這些真的很痛苦,就像費用讓我們看到鏡子中自己狀態最不好,最醜的時候的樣子。我們的第壹反應可能是轉過頭,不再看。

這是作者經常跟他案主說的話,雖然對於這句話我還並不能從內心接受,但是我願意先種下這顆種子,等它慢慢發芽。

當妳想到愛人時,腦海中是否會想到,他要是怎麽怎麽樣該多好?他要是能懂我該多好?他要是能像誰誰該多好?……

在很多愛人眼裏,自己的愛人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那個,都期望把愛人精雕細琢壹番,甚至想重新輸入壹個程序,重新啟動,變成自己想要的愛人的樣子。

似乎只有這樣,愛人才能給妳妳想要的東西,或者是妳想要的愛人。

這種把改造愛人當成畢生大事,把自己的需要寄托在愛人身上,是很多人的常態,原因只有壹個——因為我們自己無法給予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

因此只能寄希望於別人。

也許我們曾經嘲笑過有些人,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我們自己何嘗不是這樣,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愛人身上。但結果往往是壹場空,正如書中所說

我們“堅定的相信”我們的需求無法從自己身上獲得,也是開始向外尋找,期望別人滿足我們的需求,殊不知“壹個人永遠得不到她不擁有的或者她認為自己沒有的東西。”

但是,要讓我們自己相信自己本身就擁有,我們是可以自給自足的,真的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正如我相信,我自己想不出辦法解決問題,只能通過別人的幫助。

有人會時常陷入患得患失中,有人會時常陷入討好中,有人會時常陷入憤怒中,還有人時刻讓自己處在警覺的戒備中。

這種狀態也許曾經保護過我們,我們記住了,但是環境變化後,我們的感覺沒有變化,還是按照以往的慣性讓自己陷入某種情緒中。

我們以為這些情緒讓我們安全,患得患失可以讓我最大程度的看好自己的東西,結果損失更多;討好別人以為可以更好的和人相處,結果根本沒有壹個真心朋友;憤怒讓我們覺得自己看起來很彪悍,結果卻脆弱的像個瓷娃娃;時刻戒備讓我們以為可以不被騙,結果處處是坑。

我們之所以處在這些情緒中,是因為覺得這樣才能保護自己,才能解決身邊的問題。實際上問題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妳的感覺。正如書中所說

比如說,為什麽會有時刻戒備的狀態?是什麽感覺激發了妳的這個狀態?、

恐懼?被騙?怕人發現妳的愚蠢?……都有可能。

如果看清楚,即使戒備也會讓自己隨時入坑,還不如放下戒備,自己走入坑裏,看看到底裏面是什麽?

或許那個坑裏有個寶藏,或許妳本身就有梯子可以爬出那個坑,或許那個坑本身就是幻想,其實前面是壹馬平川的堅實平地。

不知道妳什麽時候給自己的感覺、情緒找到了個遮擋風雨的家,讓它可以伴妳左右、如影隨形。

要想處理這些情緒,不是給它找個家保護起來,而是

同時,也可以用以下問題測試壹下自己的情緒:

如果妳的答案不是充滿了愛的答案,那麽妳就選擇了恐懼。?

就像上面列舉的時刻戒備的情緒,如果妳是讓自己輕松自在、不帶任何期望和目的的放下戒備,看看放下後究竟自己會面臨什麽,帶著壹份好奇心去探究,妳會感覺到舒服、清爽、微暖的感覺;如果妳是想擺脫戒備情緒的恐懼,可能會讓自己墜入深淵,看到的將是無盡的黑暗。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身邊都是美的、好的事物。那妳有沒有問過自己:

書中說: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在努力,努力著成功,努力著讓自己更好。

那妳有麽有聽過,有人“害怕成功?”、“害怕第壹?”、“害怕領獎?”、“害怕站在聚光燈下。”

妳壹心追求的美好事物,當妳有壹天唾手可得的時候,妳真的可以接受?

有的人不能接受美好的事物,是認為自己不配得,有的則是感覺到了沈重的感覺,有的則是擔心得到後的失去。

為什麽不配得?是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美好的事物,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

為什麽沈重?是因為美好的事物,像壹個枷鎖,把妳捧上神壇,妳要是掉下來就會萬劫不復。就像後面的那種情況,害怕失去後的痛苦。

為什麽妳認為美好的事物會失去?為什麽不認為他可以常伴妳左右?又回到了前面的問題“不配得。”因為覺得自己不配得,所以才擔心有壹天會失去。與其有壹天失去,會不如不曾擁有。

沒有什麽“配不配”,不是妳足夠優秀就“配得”,而是只要妳有壹顆“美好的心”,妳就值得壹切美好的事物。

書中有壹句話,很經典,將幫妳解答這個疑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