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結節骨軟骨炎的病因病理
壹、病因
Osgood(1903)首先描述本病,認為系外傷而產生的脛骨結節的部分撕脫。其後Schlatter報道,認為是脛骨結節的牽拉性骨凸炎,故又稱為 Osgood—Schlatter病。多見於11—15歲,愛好劇烈運動的少年,男多於女,可單側或雙側發病,多有外傷史。本病主要是髕韌帶的脛骨結節附著處發生肌腱炎、腱鞘炎或肌腱下滑囊炎,與鄰近形成的病竈鈣化和骨化造成局部隆突。
病兒在發病前正處於生長發育快速時期,髕韌帶附著處張力增高和腫脹,引起脛骨結節骨凸炎。從脛骨結節切除的骨塊和肌腱後嵌入的骨塊行病理檢查發現,在松質骨四周繞以軟骨,並無壞死或炎癥。過去認為股四頭肌附著在脛骨結節上,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脛骨結節極易遭受髕腱牽拉。牽拉性損傷使結節處的軟骨塊產生壹定程度的撕脫。但是,近年發現多數病例系附著在脛骨結節上的髕腱軟組織損傷。髕腱發生輕度腱鞘炎,以後在發炎的髕腱上發生異位骨化。
二、病理
兒童的脛骨近端骨骺為軟骨,前緣呈舌狀下延,至ll歲左右,出現脛骨骨凸的骨化中心,約至16歲時,脛骨近端骨骺與脛骨骨凸骨化中心聯合成為脛骨結節。在融合前該處血循環來自髕韌帶。劇烈運動或外傷時,部分病例髕韌帶過度牽拉骨凸,可引起部分撕脫,從而影響血循環造成骨骺缺血。由於成纖維細胞的分化和成骨細胞的活動,髕韌帶及其附近的軟組織可出現異位骨化,並有新生小骨出現,位於脛骨結節前上方。這些新生小骨組織學表現與骨化性肌炎的觀察完全相同。由於髕骸韌帶的牽拉,脛骨結節處的成骨細胞活躍,產生骨質增生,使脛骨結節增大,明顯向前突出。脛骨近端骨骺可早期融合,在骨骺成熟期後,造成高位髕骨和膝反屈的並發癥。
脛骨結節骨骺約11~13歲出現,約17~18歲與股骨近端骨骺融合。骨骺在股骨前上方,向下延伸呈舌狀,覆蓋脛骨近側幹骺端前方,是髕骨下股四頭肌腱的附著處。反復多次的輕外傷及髕下股四頭肌腱的強力牽拉是本病的主要原因。男性青少年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