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油畫藝術創作
關鍵詞:關鍵詞:油畫藝術創作;引導;學習借鑒;實踐創新
作為非中國本土畫種的油畫,傳入中國已有壹百多年的歷史。對絕大多數的油畫專業學生而言,在邁入大學校門前對油畫專業知識的掌握幾乎沒有或很少,怎樣才能在短暫的大學四年裏,深入學習和熟練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創作當中,是他們需要解決的難題。如何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將所掌握的基礎專業知識和技能具體地運用到創作實踐當中,對進壹步深入學習油畫專業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於學習油畫專業知識時間較短,初次進行藝術創作的學生們而言,許多人都將面臨這樣的問題——毫無思緒、無從下手。
究其原因,藝術創作與課堂習作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課堂習作主要針對的問題是要求學生掌握專業基礎技能,而藝術創作則是在其基礎上的融合和提升,它體現的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的細微觀察、個人情感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審美認知。
如何將以上所列因素以完整的作品形式呈現出來,對剛接觸油畫藝術創作的學生而言是極大的挑戰。若需指導學生創作完成壹幅較為完整的油畫作品,老師應當積極啟發學生考慮諸多方面的問題——主題的表達、畫面的構圖、色彩的運用等。但對於專業知識面窄,基礎技能還不夠完善的學生而言,要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就必須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這個重要環節。所謂“理論”主要是指通過學習專業理論書籍豐富專業知識,研讀中外經典美術名作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實際”則是指實踐過程,將理論知識和自身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從藝術實踐過程中發現自我個性,不斷創新從而形成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藝術作品。
壹、學習、借鑒
野獸派的靈魂人物馬蒂斯曾說過:“我的藝術得益於所有的畫家。青年時代,我在盧浮宮工作,臨摹過去的大師們的作品,學習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技巧。在現代藝術,無可否認,我從塞尚那裏獲益最多的”。馬蒂斯的藝術創作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大量的研讀和臨摹老壹輩藝術大師的作品,借鑒他人成功經驗和方法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加工、改造,最終形成他獨具審美價值的審美觀
有選擇性的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方法是解決這壹問題的途徑之壹。在學生沒有明確的創作思路時,老師應因材施教,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大量研讀專業理論書籍和國內外歷代經典名作,學生可以從對畫面構成、顏色運用、線條起伏的分析中汲取靈感,並將之進行提煉和轉化從而得到啟發,激發他們的構思和創意。
學習和借鑒不僅是積累經驗的過程,同時也是形成個性化創作的起點。在接觸藝術大師們的畫作時,讀者往往會被畫面整體氛圍或是出現在這些畫面中的某個細節部分所吸引、所觸動,引發內心的***鳴,並為之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深刻印象將在壹定時期內影響到讀者的藝術創作。當我們試著對學生某壹創作階段的作品進行分析時,會發現在其作品中的構圖、色彩或表現形式會令人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會覺得其作品與某些經典的藝術作品存在著相似的痕跡。正是因為通過學習和借鑒大師們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學生將引發內心***鳴的這種深刻印象運用到自己的畫面中,它所帶來的影響在此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久而久之,這種印象將演變為壹種長期的積累,隨著深入學習,這種積累也就為個性化藝術創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實踐、創新
油畫藝術創作是逐漸發展和修改最初構思的長期過程,由構圖開始直至作品的完成,在這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中學生將面臨各種難題是不可避免的。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對學生而言,這只是個性化創作的起點,不應對此過分依賴。只是壹味模仿他人而不努力尋求個人鮮明特色,就會限制創造力的發揮,從而影響個性創造的進壹步發展,也很難形成自身的個性化創作。老師除了引導學生通過研讀畫作來解讀作品內涵,對畫作中所采用的專業技巧進行分析、研究,還應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並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運用自身的藝術感受力在創作實踐過程中不斷註入新的理念才能推陳出新,從而創造出獨具個人鮮明特色的藝術作品。
高更作為壹個藝術的革新者,通過對藝術永無止境的探索,在孜孜不倦的學習過程中曾先後受到多種藝術形式的影響。他所借鑒的古代埃及、中世紀、羅馬式雕刻以及東方佛教造型、日本繪畫、黑人藝術等,在他去世後的很多年後,由馬蒂斯、畢加索等人重新發現其中的價值,將它們中間蘊藏的神秘意識引入自己的藝術創造之中,從而使藝術放出新的光芒。
總而言之,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理論學習和藝術實踐,學習和借鑒他人成功經驗和方法並將進行歸納、總結,從中發現自我個性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當中,博采百家之長為我所用,這樣的藝術創作才能具有個性特色。盡管整個周而復始的過程就如同嬰兒學步般艱難,但跨出這壹步是深入學習、了解和掌握油畫專業知識的關鍵步驟,並將為藝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1]《馬蒂斯論藝》,李黎陽編著,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
[2]《走進大師 高更》,眭謙編著,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3]蔣躍,《繪畫形式語言研究》,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