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醫人物 - 對話劉華清醫生團隊:良好的家庭關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北京大學回龍觀臨床醫學院裏有壹個特色團隊,它就是劉華清教授帶領的兒童青少年心理障礙專家團隊。在這個團隊裏有著壹群愛人如己的醫生,他們堅持不懈地幫助著壹個又壹個孩子和他們的家庭。
健康的基石" img_height="383" img_width="90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03/2ebbb9693c3de6c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健康的基石" img_height="383" img_width="90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03/9116929ad9de94a3.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健康的基石" img_height="383" img_width="90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03/d1c8053594fe8f26.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家庭是我們每個人心裏的安全港,家庭關系中哪種關系最為重要,家人間相處的模式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這些是成長中的父母越來越關心的話題。我們和團隊專家們就這些話題進行了壹次深入探討。
1
家庭中最核心的關系,
是夫妻關系還是親子關系?
劉彥茹 醫生:
對於很多中國的家庭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其實在家庭核心關系中,最核心的並不是親子關系,而是夫妻關系,國內外不少心理學家都認同這個觀點。
比如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曾經說過,“夫妻關系是家庭中的定海神針。”美國的聯合家庭治療創始人維吉尼亞·薩提亞,她認為“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夫妻間有壹段好的婚姻。”
為什麽說夫妻關系是家庭中最核心的關系?因為壹旦夫妻關系出現了問題,壹定會傷及親子關系。
我在工作中發現壹些孩子在面對父母的沖突時,往往會歸因到自己身上,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不夠聽話,導致父母吵架,內心總是自責。
夫妻雙方如果總以指責和爭吵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就不會有高的自尊,也不會尊重自己和別人。這種創傷可能會導致壹個人壹生都沒有安全感和對愛的渴望。
這樣的孩子會表現得比較敏感,對他人的壹言壹行都會想得比較多,在人際交往方面缺乏自信。
同時,夫妻關系不和諧,哪怕是冷戰或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孩子也是能夠感受到的。甚至有些孩子會做出壹些出格的行為,試圖用這樣的方式幫父母“和解”,把父母留在家庭裏。
如果孩子將更多的心力投註到幫父母維護夫妻關系上,那麽他可能就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正常地發展自我了。
李玖菊 治療師:
從心理學層面上來說,丈夫、妻子、父親、母親、孩子,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角色都有其功能。
劉華清 醫生:
我非常同意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中的核心這個觀點,夫妻關系是整個家庭的定海神針。
我想再補充壹點,夫妻相處的模式,他們的壹言壹行,他們的互動方式,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如果夫妻和睦、善於溝通、相互尊重,即便是有矛盾、有爭吵,但還是以解決問題、讓家庭更好為核心,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好的。
夫妻關系好,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父母關系好,這樣的家庭可以給孩子提供壹個非常好的心理基礎,是孩子的安全港灣,孩子的安全感也來源於此。
健康的基石" img_height="565" img_width="848" data-src="//imgq8.q578.com/ef/0603/94047209b67a312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2
如何解讀
“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這句話?
劉彥茹 醫生: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開始反思自己作為父母到底能教給孩子什麽。
《三字經》裏講,“養不教,父之過。”這裏的父,指的是父母。如果我們生了孩子,只顧著養活他們,而不去教育他們,是父母的過錯。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父母要言傳身教給孩子壹些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優秀的道德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都是從家庭出發的。從長遠看,壹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離不開其父母的影響。
我們經常會提到“時時陪伴不如高質量陪伴”。高質量的陪伴是指我們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全心地陪伴和愛著他的。這種陪伴會讓孩子的心理更加 健康 。如果孩子能夠被父母溫柔地對待,他也會有有愛的力量去跟別人更好的相處。
在臨床中,我經常碰到這樣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但是自己卻做不到。比如要求孩子看書,自己卻在旁邊刷著手機看短視頻;讓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卻邊吃飯邊打 遊戲 等等。
所以我覺得“第壹任老師”的意義,其實是要做好孩子的榜樣,提供榜樣的力量比講大道理更重要。
李玖菊 治療師:
我理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這句話,應該是父母去更多地思考該怎樣給孩子提供壹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英國兒童精神分析師溫尼科特曾經說過:“如果妳給孩子提供壹個好的生長環境,他自然能像成長為參天大樹那樣成長為 健康 的人、成熟的人。”
就像壹棵小樹苗,如果我們能夠給它提供充足的空氣、營養、陽光和水等各種成長所需的條件,小樹苗不需要妳教它怎麽長、往哪兒長,自然就可以長成參天大樹,縱然在成長的過程裏有風吹雨打,都不會妨礙它的生長,因為它內在就有著向上生長的傾向性,只要條件足夠,就能長成大樹。
同理,如果我們的家庭環境比較穩固,父母的心理結構都相對成熟,能夠感受孩子、傾聽孩子,其實每個孩子內在也是具備向上、向好的傾向性的,自然會發展得很好。
父母什麽時候需要教孩子,需要怎樣引導孩子呢?其實答案我們是可以捕捉到的,孩子壹定會在成長中發出各種求助信號,父母要做的就是及時捕捉到這個信號,然後給予及時、正確的回應。
劉華清 醫生:
我們經常聽到“踢貓效應”這個詞,意思是父母在單位受了領導的批評,回家和伴侶生氣、打罵孩子,孩子受了氣之後也要把壞情緒發泄出來,就去踢貓。
其實這就是父母作為“第壹任老師”在將焦慮、暴躁等壹系列負面情緒“教”給孩子。如果父母經常恐嚇、批評、打罵孩子,那麽孩子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他人;如果父母在家裏經常指責別人,孩子可能也會成為壹個這樣的人。
“第壹任老師”在對孩子情緒方面的影響非常重要,父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消化掉,做壹個情緒穩定的人,家庭才能成為讓孩子學會更好地管理情緒的第壹課堂。
健康的基石" img_height="599" img_width="799" data-src="//imgq8.q578.com/ef/0603/75558310d79b8cb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3
家庭關系和諧,
對於“小家”和“大家”各有什麽意義?
劉彥茹 醫生:
我是精神科醫生,所以就難免要提到壹些疾病。這裏有壹組臨床數據可以和大家分享:國內初壹至高三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中學生抑郁發病率為42.3%,其中輕度抑郁為14.6%,中、重度抑郁分別占15.3%和12.4%,重點中學學生抑郁癥流行率為40.4%,普通中學為39.5%。
這些數據能夠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疾病情況不容忽視,這會給孩子和家庭都帶來很大的困擾和負擔,也是 社會 發展中的壹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跟家庭不和諧存在關聯,很多孩子來醫院就診後,我們再反回去看他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會找到壹些家庭不和諧的因素,只是表現形式不壹樣而已。
李玖菊 治療師:
家庭和諧對於個人和 社會 都非常重要。壹方面,夫妻關系好,家庭穩固,父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貢獻價值;另壹方面,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他們身心 健康 ,才能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因此,夫妻關系穩固,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給孩子提供好的成長環境,不僅是父母在培養身心 健康 的孩子,這對國家未來人才的儲備和 社會 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劉華清 醫生:
我們推測,如果壹個人小時候被愛過、被溫柔以待,長大後就能用愛和溫柔的方式對待 社會 。如果被暴力對待、被貶低,或者在家庭不和諧的氛圍下成長,那麽這個孩子在長大成人後,壹些人格陰暗面可能就會用各種方式顯現出來,給 社會 造成破壞。
其實現在不僅需要家庭和諧, 社會 和諧,我們整個人類的生存發展都更需要和諧的環境,這就需要孩子首先有美好的童年,各種需求都得以滿足,在被肯定、被欣賞的環境中成長起來,那麽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不會用破壞性的方式來對待世界。
家庭和諧美好,孩子的成長過程就能很美好,長大後心靈也會美好,這會對 社會 和諧、人類和諧益處更多。所以,和諧的家庭關系不只利於小家,它對整個 社會 的正常運轉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健康的基石" img_height="599" img_width="799" data-src="//imgq8.q578.com/ef/0603/ba1bb93c0fdf8db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4
如果壹個人出現了嚴重問題,
可否全部歸因到原生家庭的不和諧?
李玖菊 治療師:
父母是我們沒辦法選擇的,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也是非常深刻的,在很多時候,這都是壹種無意識的影響,會引入壹種無意識的行為。
當遇到壹些緊急事件時,我們的第壹反應通常就是它。比如從小經常被指責長大的孩子,可能在意識層面特別討厭指責,經常告誡自己“將來我有了孩子,我壹定不指責他”。但是,當他真的看到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的時候,在無意識層面的第壹反應就是指責。
在童年早期,我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比較大,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模式,可能會造成我們很多情結。
但是,當我們長大後,這些是可以通過自我覺察去改變的。如果妳壹直允許自己活在那樣的無意識裏,將所有的問題都歸因到原生家庭,是缺少自我覺醒和反思的結果,其實也是對自己的成長不負責任的表現。
劉彥茹 醫生:
其實這個命題我們可以試著倒推壹下:如果說壹個人做錯事的原因都是因為原生家庭,那麽生長在這樣家庭中的不同的孩子,卻經常會有不同的命運,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比如壹對兄弟都是在被經常喝醉酒的父親的打罵中長大的,壹個人長大後也這樣對自己的孩子,另外壹個人對此就有反思和覺醒,並且壹直在調校自己的無意識行為,不讓這樣的情況再出現在自己的小家庭裏。
所以這要更多地看個體的成長,他到底是怎麽來看待自己曾經的經歷的。這其實也是心理治療的壹個重要的點——哪怕過去的痛苦我們改變不了,我們還有可能改變我們對痛苦的看法,改變現在和未來。
健康的基石" img_height="571" img_width="839" data-src="//imgq8.q578.com/ef/0603/a25e7299f7941b72.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劉華清 醫生:
如果覺得自己童年的不幸和創傷比較多,有兩種方式可以疏解:
壹是找心理醫生求助,這並不是羞恥的事情,主動尋求幫助解決心理問題,在這個時代是值得鼓勵和稱贊的;
二是自己多了解些心理學知識,有清醒的頭腦來認識原生家庭到底帶給自己什麽,而自己又應該承擔什麽責任,保持更多的覺察和警醒,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好,讓自己的小家庭關系更好。
沒有人可以將所有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但是父母應該學會反思。如果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是家庭文化帶給我們的,我們小時候也有過這樣不愉快的經歷,經受過這樣的心理傷害,意識到這樣做不對,那就應該更有意識地對這種不良家庭文化停止繼承和終止向我們下壹代傳遞。
父母確實為孩子的人格底色打下了基礎,童年生活對壹個人的影響確實非常深遠。但是,作為新時代的父母,我們可以終其壹生去學習和成長,在發展的過程中去不斷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為自己的幸福和心理 健康 承擔責任,這也是我們作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北京回龍觀醫院
兒童青少年心理病房
北京回龍觀醫院兒童心理門診於2000年建立,兒童青少年心理科病房(兒科心理病房)於2003年成立,在2012年單獨設立。
現設床位15張,每年我們都積極邀請國內外著名的兒童少年精神病學家與兒童精神分析學家前來帶教查房。
健康的基石" img_height="720"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03/0a6f78522c8d554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孩子住院,家屬可以陪床嗎?
兒童開放心理病房能為患者提供較為寬松的活動空間及接近現實生活的環境與條件,患者將享有更多的自由與尊重,同時家屬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這是國內首家開放式兒童心理病房,父母等家屬(目前要求壹個家屬陪床)可以全天候陪護,新冠疫情發生之前經常有重點高校誌願者來病區幫助孩子學習文化課程、並有戲劇等表演。
哪些孩子適合住開放式病房?
兒科病房是我院為滿足患者多層次、多元化服務需求專門設置的病房。病房的服務對象是患有網絡 遊戲 障礙(網絡成癮)、學校恐怖癥、兒童焦慮障礙、抑郁障礙以及童年情緒障礙、兒童雙相 情感 障礙緩解期等各類患者,病情適合住開放病房,並對病室和服務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具體病種如下:
1 行為問題(厭學、對抗行為、 遊戲 成癮行為)
2 情緒障礙(離別焦慮癥、學校恐怖癥、抑郁癥、強迫癥)
3 發育性障礙(抽動障礙、孤獨譜系障礙、輕度精神發育遲滯)的診斷和治療
住院以後孩子享有什麽服務?
健康的基石" img_height="720"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03/030c31fc4bc65d7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相對獨享的病房: 設有陪護床、電視、空調、獨立的衛生間等設施。
親友的陪護: 所有患者均可由親友全程陪護。
開放的管理: 目前疫情防控期間,開放病房是封閉管理,患兒可以帶自己的電子設備等。
優質的醫療服務: 該病房擁有卓越的醫療護理團隊,醫師包括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和臨床博士、碩士研究生,其中兩名醫生擔任過多年病房主任和心理科主任,具有非常豐富的醫療工作經驗,護士人員配置充足,護理經驗豐富,護士長2014年當選北京回龍觀醫院金牌護士,2015年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住院後有二、三級查房,並且病房在積極開展藥物治療的同時,重視心理治療,有專門的心理治療師與患者進行定期談話,另外還有每天壹到二次團體治療、家屬讀書會等,為患者提供多種模式的心理治療服務的同時,也能幫助家屬改變親子關系以更好地陪伴患者。
便捷的隨訪: 病房將保證為出院患者提供門診預約及電話咨詢服務。
如何辦理掛號、住院?
我院目前京醫通平臺預約放號時間為每日下午6:00(放第8天號源),註意該時段為信息系統使用高峰期,容易出現部分患者系統使用緩慢,甚至短時間內無法預約的情況。 門診預約相關問題可咨詢電話:010-83024383。
如果您想進壹步了解兒童心理病房的情況,可撥打電話:010-83024227(醫生辦公室)/83024226(值班護士辦公室)垂詢。
- -THE END- -
文章 | 《父母必讀》雜誌2022年5月刊 (略有刪減)
排版 | 趙晨
圖片 | 李東柳、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