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是什麽時間梅雨季節是哪天開始
梅雨季節
不同的地區,入梅和出梅的時間也不用,具體如下:
江南地區梅雨季時間:6月8日-7月9日
長江中遊區梅雨季時間:6月15日-7月14日
長江下遊區梅雨季時間:6月19日-7月12日
江淮區梅雨季時間:6月21日-7月15日
當然,這也只是壹個大概時間,具體時間也需要看當下氣候情況。
所謂入梅,亦稱“入黴”、“進梅”。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氣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壹段陰雨天氣。進入梅雨期。各地氣候時節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不能憑日歷上的入梅、出梅來指導生產和生活,而要聽取氣象臺發表的梅雨預報。
江南地區把每年春末夏初時節梅子成熟的壹段時間稱為黃梅季。在這段時間,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多連陰雨天氣,把這段時間的雨稱為黃梅雨。因雨天多,空氣潮濕,衣物等容易發黴,故將黃梅雨又稱為黴雨。黃梅天的開始日期稱作“入梅”。
梅雨季時間的計算
按照環流條件與區域性降水相結合的原則,凡在5月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時段內,在北緯29-33°範圍內,經常有地面峰系活動,且連續兩周內有6天雨日,同時參考長江下遊兩岸,各站候平均氣溫基本上穩定在22°C或以上的起始日,作為入梅日。也有以初夏季節中雨日、雨量、雲量等氣候要素的時間曲線上出現突增(即轉折點之候(日定為平均入梅候(日的。
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確定是根據節氣結合幹支來推算的。按照歷法規定,芒種後逢第壹個丙日為入梅,小暑後逢第壹個未日為出梅。如果芒種當天的天幹為丙,則將該日定為入梅,小暑當日地支為未,則將該日定為出梅。
我國古代對入梅曾有幾種規定,《瑣碎錄》“(閩人立夏後逢庚日入梅。”《神樞經》:“芒種後逢丙日入梅。”《江南誌書》:“五月芒種後遇壬入梅。”《田家五行》:“芒種後雨為黃梅雨”,則以芒種為入梅。上述入梅是日不同原因有二:壹是地區差別;二是多年平入梅日期往往有所變化而致。采用《神樞經》的說法,在天氣分析預報中,則往往指天氣形勢轉為梅雨形勢的日子。
舉例:
2006年6月6日芒種,丙寅日,則芒種當日入梅;小暑後7月17日逢未,因而2006年的出梅日期為7月17日。黃梅天***42天。具體心算法如下。
入梅丙日公式:D=(7-YMod10,這裏的Y=(5(單數年+[年份後2位/4]Mod10。2006年的Y=0+[6/4]=1、D=7-1=6,所以入梅為6月6日。出梅未日公式:D=12-Y,這壹年的Y=(6×5+[6/4]Mod12=7(詳見出梅詞條、D=12-7=5,因為7月5日在小暑之前,所以出梅=5+12=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