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清明節源自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主要風俗有踏青、植樹、掃墓祭祖。
1、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春意已濃,萬物煥發出勃勃生機。在這時候踏青郊遊是自古傳承、至今不輟的傳統習俗。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2、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壹直流傳至今。清明節植樹的習俗,據說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
3、掃墓祭祖
掃墓祭祖習俗歷史久遠,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於古時南北風俗各異,有些地方掃墓不壹定是在清明之際。唐代以前北方壹些地區掃墓主要在寒食節與寒衣節,到唐宋後清明掃墓才開始在全國範圍盛行,唐代是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沿襲清明墓祭風俗,並擴大到全國各地。
清明節文化內涵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壹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誌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
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壹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據考古發掘,廣東英德青塘遺址發現了萬年前的墓葬,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表明上古先民在萬年前已具有明確的有意識墓葬行為與禮俗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