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2
談及王廣宇的醫學生涯,得從他做赤腳醫生說起。
那是壹段艱苦又充實的歲月。1975年,十七歲的王廣宇來到新鄭市具茨山千戶寨,在鄉村醫院當了赤腳醫生,這壹幹就是2年。當年的他,肩上背著藥箱子,手裏拿著聽診器,四處奔走,靠自己對中醫的熱愛和專註為病人解除病痛。十七歲的青年,已渾身散發著大愛仁心。
“出診壹次,收壹毛多錢。”王廣宇說,看到能為病人解除病痛,心裏比吃了蜜糖都高興。那段歲月,他都是自給自足,自己種菜吃,出診回來,飯自己做。鄉親們喜歡他,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在缺衣少吃的歲月裏,也總是不做聲色地做壹大碗荷包雞蛋送給他,非得看著他吃完才肯罷休。十七歲的王廣宇,每天被鄉親們的愛和溫暖所包圍。
王廣宇每天除了看病,就是與漫山遍野的小草作伴,“狗狗秧、星星草、灰灰菜、白蒿、馬齒莧、野蒺藜,全能入藥治病救人呀。”他說,這些全是藥,這些草藥,幫我救治了不少鄉親。
也就是這些草藥,從那時起,幫他理解了中醫深植泥土的根性。
1983年,其父王庚賢開辦了全國第壹家不孕不育門診——庚賢中醫門診,病人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王廣宇就給父親做起了助手。但他發現,每天不管自己和父親多忙碌,哪怕顧不上吃飯、喝水,也只能幫助幾十個病人,就算擴充門診的專家隊伍,壹天也只不過服務數百個病人。
1999年,王廣宇的壹個想法萌生了。他要研究藥方,發揚中醫以救治更多人。
從小在父親的熏陶下長大,讓他富有壹顆同情心。他心裏明白,真正的醫生要體察病人的痛苦,要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怎樣服務更多人、救治更多人,讓中醫發揚光大“,也成為他壹直以來所思考的問題。
王廣宇將切入點選在男性不育致病率最高的前列腺上。治療這類疾病,王家有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秘方。但藥怎麽用,是個困擾。他開始致力於中藥的創新——“前列泌尿栓”(藥物利濕化瘀栓的前身)的研發。他細致區分了男性不育的各種類型和各種癥狀,並對癥對狀將世代經驗效仿,由原來的兩三個,增加到後來的幾個系列,幾十個特效藥方,同時還研制成功了完整的系列制劑和便於郵寄服用的中成藥膠囊,以及適應不同癥狀的壹藥多種號劑,隨癥加減。
1999年,王廣宇參與研制的“前列泌尿栓”獲得了香港國際藥物研究會金獎,並於2014年成為國藥準字號產品。
接著,他開始大刀闊斧。2003年六月,他斥資七千萬元,兼並三門峽制藥二廠,建立了8條生產線的GMP生產基地,形成了“醫藥並舉”的產業發展格局。其中壹條生產線,就是栓劑的專用生產線。隨後創建鄭州美信中醫院,把先進的檢測手段引入純中醫治療,突破了中醫的局限性,實現了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不育。以民營醫院的身份,收購豫西大、批準文號多的藥廠,帶來王氏中醫和醫藥的比翼齊飛,令業內震動。
從助手到現在的接班人。壹家小門診,如今發展成專業專科醫院,壹時間,王氏醫學,在全國各地聲名鵲起。
隨後,他的眼光逐漸轉向更廣闊的視野。他先後在中國香港澳門及東南亞歐洲多地,行醫坐診,傳播中醫中藥。
王氏醫學偏方很多,“比如把川穹碾碎,腳踩壹踩,就能治痛風的腳後跟疼。簡單有奇效。在國外,很受歡迎。”王廣宇說。
他的醫術及驗方,幫他贏得了很多病人。在香港,他治好壹個“大亨”的不育,聲名很快在香港華人界傳開。在馬來西亞,他接診了當地壹位患陽痿的50多歲的警察局長,幫他用中藥調理兩個月,初見成效。之後,警察局長不間斷地介紹親友找王廣宇診病。
治病掙錢包括聲名響亮,都不是他想要的。在東南亞,王廣宇逐漸發現,做小診所可以,做大不行。中醫要走出去,還要尋求新的出路。於是,他探求新的方向,他的目光,轉向了美國加拿大。
王廣宇始終不忘恪守父親的教誨,熱愛中醫,努力傳播中醫藥精髓。他在北美開辦了中醫醫院,利用中醫藥的優勢,控股“加拿大白求恩試管嬰兒—不孕不育醫學中心”。
為什麽要在國外創辦醫院?這是他對中醫的情結使然。“我們想在壹個很高的平臺上,借助西方較先進的技術,但落腳點仍是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孕不育。”王廣宇說,“我堅持的是,提高中醫及中醫藥在國際的影響力。”
如今,王氏中醫經過不斷地積累和發展,傳承至王廣宇這裏,已經是第七代。如今發展勢頭正是兇猛強勁,不僅名揚中原大地,而且走出了國門。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王廣宇始終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中醫藥精髓定會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競相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