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女性情感故事

女性情感故事

“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最近,不自覺,就能念起《詩經》裏的這句詩來。

中學時代,第壹次讀到它,懵懂清澈如壹壺香茗的我,因著缺少了切身的情感經歷,對它的體會感悟,自是不深、也是不透。直至時光冉冉、歲月悠悠,青蔥的年華漸被苦澀的光陰取代,自身刻骨銘心的感情創傷,迫促我認真審視起這句詩來,也才真正讀懂了它所吟嘆出的沈重與無奈。

跨越千年流光後的***鳴,令我清晰地意識到,縱使物換星移、世事變遷,只要愛情不死,許多女人的遭遇,從古至今,何其相似,連版本都大同小異,只是換了個時空背景罷了。

現世生活中,多的是,悲戚癡情怨女子。她們在感情裏,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委屈求全;縱使心裏明鏡似地清楚,所愛非人,那個他,不適合、不在意也不屬於自己,可,她們就是放不下,死活放不下,甚而變得更加需要他、愈發需要他。於是,陷入了悲痛與虛空的漩渦裏,沈溺了自己,墮落了生命,久久不得解脫。

我十分同情,也萬般理解這類女子,因為曾幾何時,自己就屬於她們之中的壹員。可,也正是因著經歷了那如螻蟻蝕骨般錐心的疼痛,渴盼心裏開出快樂花兒來的我,才開始研究自己,探索自己,以求覓得救贖之方。

我曾以為,這類怨女子,之所以會像迷戀罌粟壹般,癡迷於某個“極壞”的男子,壹定是因為愛之深、情之切。可如今恍然,那種癡迷的根源,其實可能根本不是愛,而是壹種恐懼。

她們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害怕孤獨、害怕自己不可愛和不值得人愛,害怕被忽視、被拋棄或被毀掉。她們拼命地付出愛,希望她們癡迷的那個人能夠消除自己的恐懼,然而,那種恐懼卻變得越來越深刻,於是,她們就會愈加付出愛,直到為了得到愛而付出愛變成了她們生活的源動力。

壹旦那個讓她們癡迷付出的男人離開,那個通過付出去獲取自身存在感的對象不見後,她們的世界轟然倒塌了。她們越是更加努力地付出,就越是得不到愛,越是得不到愛,就越是愛得更加強烈。如此,惡性循環。

這種被冠以“愛”名的無望掙紮,實則,已經不是愛,愛壹旦變成了受苦與累贅,就真地不再是愛。

妳可曾註意過這樣壹種現象?有些缺少父母關愛的小女孩,她們往往特別喜歡布娃娃。在吸引父母關註的嘗試失敗後,她們就會把註意力轉移到布娃娃身上,和她們玩,給她們梳頭,甚至和她們說話,搖晃、安慰那些布娃娃。就像《荊棘鳥》中母親很冷漠的小梅吉壹樣。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小女孩覺得自己就像那個布娃娃,她們是在用壹種迂回的方式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父母的關愛。

這類小女孩,長大後,就變成了癡情的怨女子,將兒童時期對布娃娃的那種愛,轉移到了那個“他”身上。

美國心理治療師羅賓.諾伍德將這類女人,稱作 “愛得太多的女人”

這些悲苦的女子,多經歷過嚴重的童年創傷,她們從小生活在充滿不安全感的家庭中,父母關系緊張,父親角色缺位,父母雙方陷入自我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給予孩子真正的關愛非常少。

這類女孩長大後,總會試圖主動付出關愛來代償自己這種幼時未得到滿足的需要,迫切需要再造自己童年時期那種充滿敵意的環境,並繼續奮力從那些不能付出愛的人身上贏得愛,重新並再次體驗那種不幸的關系,試圖使之變得可以控制,以便征服那種不幸。

迫切渴望被人需要、極具犧牲精神的她們往往會被那些需要別人為自己負責或極度自私的男人所吸引。因為,和被愛最接近的,就是被需要了,所以,當壹個男人顯得需要她的時候,實際上無異於在給她愛。他不必是個善良的人,或給予她、關心她的人。只要他有所需要,就足以在她內心喚起過去那種熟悉的感覺,並激起她付出關愛來回應。

當我抽離出來,潛入自我心理最深深處,客觀地審視自己,做了自己的觀眾,也才明白,在自己失敗的感情經歷裏,那個極具犧牲精神的女孩,活得是那麽卑微而又那麽用力,這時候,我就真是想好好抱壹抱她,好好抱壹抱所有如我壹般死命付出卻不得愛的回應的女孩。

人生的謬論可不就在於此嘛,妳越缺乏什麽,就會越在乎越渴望什麽,越渴望得到什麽呢,反而往往又越得不到什麽。

壹份失去平衡的愛,就如壹支步調不協調的舞,註定以散場告終。

可當這類女性試圖從這種關系中脫身時,會感覺好像有數千伏的痛苦能量從在她的神經中奔湧,並在被切斷的神經末端溢出了來。內心深深處的空虛感奔騰而來,繞著她卷起漩渦,把她吸進仍然鮮活的童年時期對孤獨的恐懼中,她確信自己將會溺死於這種痛苦。

她們壹直在用拼命付出愛的自我犧牲精神去試圖克服小時候留下來的恐懼、憤怒、挫折和痛苦,要她們退出來,就意味著放棄壹個尋求解脫、糾正所受委屈的機會。

於是,失去愛,就等於墮入了地獄。

這種如墮地獄的感受,我親身體驗過,中文系出生的我,也深知,文壇上才情甚高的女子,壹生感情流離、無枝可依,她們更是經歷過,比如張愛玲,比如蕭紅。

“女人的身體跟著心走,心跟著男人走,而男人卻跟著情勢走,男人總是在女人最需要他的時候消失,女人永遠得學會自己獨立面對大時代的悲劇。”

廣告界的靈感繆斯李欣頻在評論三毛以張愛玲和胡蘭成為原型創作的影片《滾滾紅塵》時,如是寫道。

這段影評,貼切地描寫出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悲劇感情。說悲,自然是對張愛玲而言。

40年代,上海灘最富才華的才女張愛玲,24歲時嫁給了長自己14歲的胡蘭成。追求張愛玲時,胡蘭成尚有家室,屆時任職汪偽政府。張愛玲排除世俗的流言蜚語,與胡蘭成墜入愛河。戀愛期,在贈送給胡蘭成的照片後,她曾寫道,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但後來的故事證明,張愛玲確實將自己低到了塵埃裏,只是,她千瘡百孔的心裏,卻始終未能開出花來。

已是二婚的胡蘭成,拋棄了妻子,1944年8月,與張愛玲結為夫妻。他們的結合,沒走法律程序,僅有壹紙婚書為證,其上寫著,“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1944年末,時局動蕩,汪偽政府岌岌可危,胡蘭成到湖北接編《大楚報》,兩人開始分居兩地。多情的胡蘭成壹到武漢,似乎全然忘了上海的妻子,很快與漢陽醫院17歲的護士周訓德如膠似漆,並在其愛母的堅持下,結了婚。1945年3月,胡蘭成回到上海小住,將小周的事兒告訴了張愛玲,張愛玲的心深深刺痛,但因為她依舊愛他,因而選擇了默默承受。

1945年,日本投降後,供職汪偽政府的胡蘭成成了漢奸,為了躲過迫害,他從武漢逃奔浙江溫州高中同窗。很快,竟與同窗的庶母範秀美產生了感情,陷入愛河,兩人在人前開始以夫妻相稱。剛離開張愛玲、周訓德的胡蘭成,此刻又與範秀美在壹起,可見他的濫情!

半年未與胡蘭成見面的張愛玲,到溫州尋找胡蘭成,迎接她的是致命的傷害,三角關系令她痛不欲生,自己反倒成了第三者。離開溫州的時候,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真是天公應離情。她嘆口氣道: “妳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妳,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這場雨,也沖刷了他們曾經的“傾城之戀”。張愛玲已經知道,她這壹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也沒有挽回的余地了。

縱然,心傷至此,張愛玲還是保持著與胡蘭成通信,並在經濟上接濟胡蘭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1947年,經過壹年多的時間,絕望的張愛玲總算下定決心,給胡蘭成寄來訣別信,他們的感情終是劃上句號,但隨信,張愛玲卻還給寄了壹張30萬元的支票。她的稿費。

結束了與胡蘭成的感情,張愛玲的心已經枯萎了,後來輾轉日本、美國,始終不曾收獲幸福的愛情。

蕭紅曾說過,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

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的蕭紅,也是智商極高,情商極低的“第壹苦命女子”。

反抗包辦婚姻,14歲,拒絕與汪恩甲成婚的蕭紅,17歲時,選擇了與已有家室的陸振舜婚外同居,成為驚世駭俗之舉。扛不住社會輿論的陸振舜最終拋棄了蕭紅。走投無路的蕭紅回到了包辦婚姻對象汪恩甲的身邊,終是受到汪家嫌棄,懷了身孕,仍被汪丟棄。

“那邊清溪唱著,這邊樹葉綠了,姑娘呵,春天來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著青杏的時候,今年我的命運比青杏還酸?”26歲的才子讀到蕭紅的這首小詩,被深深吸引與打動,他接納了21歲懷著身孕的蕭紅。兩人開始了壹段喁喁私語、朝夕暮處的甜蜜時光。

只是,蕭軍成了蕭紅最深的愛戀,卻也成了她最大的痛苦。她將他視為自己生命中的最大依靠。可自負傲慢、感情粗疏、性格暴躁、用情不專的蕭軍,哪裏可能為她停留。蕭紅的寂寞與懦弱、優柔寡斷、百依百順、委曲求全的性格,只能加速他對她的厭倦與嫌棄。

很快,蕭軍就與壹名叫陳涓的女子發生了感情,蕭紅蕭軍之間沖突日益加劇,爭吵日益激烈,性情暴躁的蕭軍經常拳腳相向。

1938年,兩人分手。這時候,蕭紅已經懷上了蕭軍的孩子。傷痕累累的蕭紅,認識了東北的另壹位作家端木蕻良。端木儒雅性格比蕭軍溫和,似乎也比較體貼,能給她踏實感,這讓疲憊的蕭紅有了想塵埃落定生活的想法了。兩人很快結婚。

我想,此時被傷透了蕭紅,與其說是愛端木,毋寧說是想找個依靠,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

可男女情事上壹再犯錯的蕭紅,又壹次做出了錯誤選擇。端木屬於依賴性非常強的男人,家裏大小事情都要蕭紅來扛,而蕭紅的身體本來就不好,此後更是每況愈下,這些瑣碎的事情不能不讓蕭紅覺得厭煩。

兩人婚後不久,日軍轟炸武漢,端木蕻良留下大腹便便的蕭紅,壹人前往重慶。蕭紅歷經磨難到達重慶, 1938年年底,蕭紅在白朗家生下壹子,孩子不久即夭亡。

1942年,年僅30歲的蕭紅,在香港的壹家醫院裏永遠沒有醒過來......

念大學那會,讀張愛玲,讀蕭紅,沒有將其悲苦的感情經歷,進行過分析,最近思考漸多,重新審視,猛才發現,她們二人,實在是典型的“愛得太多”的苦女子呢。

無獨有偶,兩人都生活在破碎的家庭中,童年都曾遭遇過嚴重的心理創傷。張愛玲的母親,是新時代的女性,很早就拋下張愛玲前往英國。母親走後,抽吸鴉片成癮的父親娶了二房妻子,可是後母對張愛玲恨之入骨,甚至將她囚禁暗室多日。聽順後母的父親,曾揚言開槍打死張愛玲。

而蕭紅的童年也沒有好到哪裏去,9歲時,母親姜玉蘭病故,留下蕭紅與3個弟弟。去世當年,張廷舉便續弦。張廷舉對蕭紅壹直非常冷漠,就更別說給予她父愛了。

張愛玲壹生在追尋童年缺失的愛,蕭紅又何嘗不是呢。她們具有愛得太多的女人所有的特點。

她們的內心充滿恐懼,為了愛,容許別人肆無忌憚地踐踏自己、傷害自己,卻不敢反抗,因為害怕再次經歷兒時那種被忽視、被拋棄的經歷。她們愛過全世界,卻就是從來沒有真正愛過自己。

有了這樣的認識後,我也好想抱抱這兩位苦命的女子。

於是,開始思考,究竟該如何尋求救贖。

年齡太小的時候,我們就非常清楚怎樣照顧別他人,而不是我們自己。我們假裝比真實的自己更加強大,更勇敢,更成熟,需要更少的同時,對自己的愛的關註和安全的需要,卻始終得不到滿足,因此,我們學會了否認自己想要被人照顧的渴望,不承認自己恐懼痛苦和沒有得到滿足的需要。

長大後,我們很容易就做起了打小就已輕車熟路的事兒——不遺余力滿足他人的需求。我們會將自己所有的註意力都放在那個自私的壹味索求我們付出的男人身上,並希冀通過自己的付出,不管是物質還是肉體上的,去滿足他們表層的需要,也同時暫時填補自我深層的缺失。

我們被父母忽視太久了,長大後,急需被人所需要,不管對方好與壞、優與劣,只要他需要我們,我們就會選擇和他在壹起,並希冀通過這種付出,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

有壹個故事是這樣說的,說夜裏有壹個近視的人丟了鑰匙,便在路燈下尋找,另壹個人走過來想幫忙找鑰匙,問他,妳確定鑰匙是在這裏丟的嗎?那人回答,不確定,但燈在這裏。

就像故事中的那個人壹樣,因為童年時缺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愛,諸如張愛玲般的缺愛女子,之後顛沛流離的壹生,都在拼盡力氣渴望找回它,但她們卻不是在最有希望的地方找,而是選擇了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找。

那個最有希望的地方,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壹度,我也不知道,而張、蕭尤其不知道。

因此,是時候“自私”壹點,先好好愛好我們自己,培養自己想要發展的任何地方。

因而,需要勇敢地斷舍離。可,這對於習慣了以付出作為自我存在價值的我們,卻又太難。

我曾在感情結束後,很長壹段時間裏,特別害怕清晨眼睛睜開的那壹刻,那壹刻,我的內心空虛而茫然,我怕面對新的壹天,因為找尋不到支撐我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過早成熟起來,家早已成了回不去的荒原,我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壹份死命付出的無望感情裏,長達4年之久。它的結束,給我判了死刑。

這種空,是很多愛得太多的女子離開壹個人後,都曾經歷過的感受。因為過去很久的日子裏,她們可是全憑那份飛蛾撲火般的執著付出,證明著自己還活著。

要勇敢地欣然接受這種空虛感。面臨心中那股巨大的空虛感,我深知,有時候,這種空虛很深,深到甚至能夠感覺到風吹透了心中空缺的地方。要讓自己感受這種空虛,並要明白妳不會總被這種感覺吞沒,而且通過保持平靜並感覺它,妳就開始明白,自我接受的那種溫暖感覺。

除非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和幸福負起責任,我們就不是完全成熟的人,而是在承認軀殼內的壹個依賴他人的、恐懼的孩子。

關註自己,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意味著要積極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們太久時間將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取悅對方身上,並將他當成了我們的壹項事業,那麽,是時候轉移自己的註意力,好好瞧瞧自己了。有多少事,是妳自己壹直渴望去做,而又沒有去做的呢?又有多少事兒,是妳自己特別擅長去做,而沒有花心思去做的呢?列下壹個清單吧,壹件壹件去完成。

培養我們自己,還意味著去冒險 :去到壹個妳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去結識壹些妳從來不曾認識的人,去讀壹些妳從來不願讀的書,去吃壹些妳從來沒有吃過的食物......生活真地可以過程像瑞士自助餐壹般的豐富,只要妳願意。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這個世界,沒有我們,誰都可以照樣活下去,而同樣,我們離開了任何人,也能夠活得精彩紛呈。

我們唯壹能夠真正改變的,只有自己;我們唯壹可以控制的,還是只有我們自己,那麽,別的,就交給上天去安排吧。

放開身邊的人,讓他們去過自己的生活。

之所以寫下這些文字,是因為我自己正處竭力治療“愛得太多”的病癥的路上,諸多感想,想與朋友們分享。

可就算永遠不會來,又有什麽關系呢?

因為,紅塵漫漫,能渡我們的,從來就只有我們自己!

備註:本人配圖來自電影《滾滾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