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手術真的可怕麽?
本文轉自史國棟醫生好大夫在線
專家簡介:史國棟,現任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脊柱外科分管行政及醫療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學位。長期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工作,在頸腰椎退變、畸形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尤其在頸腰椎手術的微創治療領域有很深的造詣。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因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臨近組織,並引起各種癥狀和體征者,稱為頸椎病。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頸椎病分 型 如下:
1、局部型頸椎病;2、神經根型頸椎病;3、脊髓型頸椎病;4、椎動脈型頸椎病;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6、混合型頸椎病;7、食管受壓型頸椎病;8、後縱韌帶骨化。
如何知道自己得了頸椎病?他們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1、局部型頸椎病:頸部劇痛,放射到枕頂部或肩部,頭頸活動受限,嚴重者頭偏向壹側,常用手托住下頜以緩解疼痛。壹般通過熱敷、理療、牽引制動等保守治療常可治愈。
2、神經根型頸椎病:頸肩痛,枕部後頸部酸痛,放射至前臂和手指,輕者為持續性麻木,酸痛,脹痛,重者可如刀割樣,針刺樣,有的皮膚過敏,撫摸既有觸電感。
3、脊髓型頸椎病:由脊髓受壓迫引起癥狀,無神經根型頸椎病痛苦,早期少有就診,侵犯椎體束,引起手足無力,下肢發緊,行走不穩,手握力差,持物易墜落,有時感覺四肢麻木,腳落地似踩棉感,有的胸或腰部有束帶感或負重感,重者可出現行走困難,二便失禁或尿儲留,甚至四肢癱瘓臥床不起。
4、椎動脈型頸椎病:頭痛頭暈,耳鳴眼花,頭顱旋轉引起眩暈發作是本病特點,患者可出現猝倒。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常有交感神經興奮或抑制的癥狀,如眼瞼無力,視物模糊,瞳孔擴大,流淚,頭痛,頭暈,心動加速或緩慢,血壓增高,四肢冰涼,局部溫度下降,肢體退冷出現針刺感,繼而紅腫疼痛,也可有血管擴張現象。
6、混合型頸椎病:常有兩種以上壓迫同時存在。
7、食管受壓型頸椎病:頸椎椎體增生,向前突出,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異物感,咽部不適感。
8、後縱韌帶骨化:常引起脊髓壓迫癥狀,臨床表現同脊髓型頸椎病相似。
得了頸椎病該如何治療呢?保守還是手術?
目前常見的頸椎病主要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對於神經根型頸椎病,滿足以下條件常需要手術治療:
1、頸肩痛明顯,疼痛麻木向壹側或雙側上肢放射性疼痛持續8周以上,經保守治療無效者。
2、頸肩痛及上肢的麻木疼痛,反復發作半年以上,嚴重影響工作生活,近期加重者。
3、有明顯上肢放射痛,麻木,並伴壹側肌肉萎縮,肌力下降,影像學檢查顯示病變節段頸椎間盤突出或椎體後緣、鉤椎關節骨贅形成,壓迫神經根或硬膜囊者,或病變節段明顯椎間不穩者。而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因脊髓受壓過久會不可逆轉,故常建議在出現陽性體征時即早期手術治療。
手術風險大嗎?
對於頸椎手術,很多人會望而卻步,認為頸部大血管、神經太多,還有氣管、食道,手術風險非常大,因此將病情壹拖再拖,到最後出現嚴重的癥狀甚至癱瘓在床了,才迫不得已的選擇手術,但這個時候因為脊髓長期受壓變性,手術效果往往難以令人滿意。而事實上頸椎手術風險真的那麽大嗎?我們來看看手術是怎麽做的。
以頸椎前側入路為例,首先在頸前方右側沿皮紋作橫切口5-6cm(僅僅只切開皮膚)(為什麽作橫切口呢?因為美觀嘛,不影響形象的),再縱行分開頸闊肌,用手觸摸到頸動脈搏動後,自頸動脈鞘內側頓性分離進入椎體前方,將氣管、食道向對側牽拉,顯露出椎體,這樣就能安全的手術了。整個顯露過程只有在切開皮膚的時候用了手術刀,其他時候都是用手指、器械頓性分離開的,所以手術是非常安全的,而且手術入路是從肌肉間隙進入,不會損傷任何組織結構,所以創傷也是非常小的,其實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微創了,這裏要糾正壹下大家壹個誤區:微創是指創傷小,而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切口小。
下面來看看術後康復情況
頸椎前路手術後切口采用皮內美容縫合,無需拆線,手術後只要定期換藥壹周即可,術後兩到三天第壹次換藥拔管後即可出院,出院後常規頸托制動1周至3個月,具體時間根據病人情況而定。
專家介紹
史國棟,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學位。現任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脊柱外科分管行政及醫療副主任。長期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工作,在頸腰椎退變、畸形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尤其在頸腰椎手術的微創治療領域有很深的造詣。擔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脊柱分會第壹屆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骨科脊柱微創學組及頸椎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第壹屆脊柱傷病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頸椎病專業委員會第二屆青年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骨與關節及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骨科學會骨科協會脊柱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擔任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