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治理母親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是也是壹條給中華民族帶來眾多災難的河流,她所帶來的洪水災害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從壹定意義上說,我國5000年文明史,也是壹部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
王景(約生於公元20年),字仲通,瑯琊不其(今山東即墨西南)人。自幼“廣窺眾書”,學識淵博,掌握多種技藝,尤其熱心於水利工程建設。有年,浚儀(今河南開封)附近的浚儀渠(汴渠的壹段)被黃河水沖毀,影響人們的生活安定和農業生產,朝廷下詔修復。根據司空(官名)的推薦,朝廷即派王景幫助王吳***修浚儀渠。王景建議王吳采用“堰流法”,很快修好了浚儀渠,以後壹直沒有再遭災,受到百姓的贊揚。“堰流法”是王景的壹大創造。所謂“堰流法”,就是在堤岸壹側設置側向溢流堰,專門用來分泄洪水。這次治渠成功,使王景以“能理水”而聞名。
東漢初年,河南郡境的黃河發生劇烈變化,由於河道大幅度向南擺動,造成黃河、濟水、汴渠各支派亂流的局面,航道淤塞,漕運中止,田園廬舍皆被吞沒。其中兗州(今河南北部、山東西部、河北東南部)、豫州(今河南東部、南部,安徽西北部)受害尤重。後來,黃河以南淹沒的範圍竟達數十縣之多。劉莊即位之後,情況更加惡化。
公元69年的壹天,劉莊偶然聽說王景在水利方面很有研究,隨即派人把王景召來。王景察奏說:“河為汴害之源,汴為河害之表,河、汴分流,則運道無忠,河、汴兼治,則得益無窮。”劉莊很贊賞王景的治河見解,於是命他主持治水事宜。當年四月,王景和王吳等人率領數十萬兵民,開始了大規模的治水工程。據史料記載,這次治水工程的主要內容是:“築堤,理渠,絕水,立水門,河、汴分流,復其舊跡。”
王景這次主持的“築堤、理渠”及其相應的工程設施,工程量是浩大的。黃河千余裏,汴渠七八百裏,合計約二千裏的築堤、疏浚工程,投資“百億”錢。而施工期於次年四月結束,總***壹年時間。數十年的黃水災害得到平息,定陶(今山東定陶北)以北大面積土地涸出耕種,農業生產開始恢復起來。
公元70年夏天,劉莊決定親自乘船沿河巡視,並叫王景陪同前往。劉莊看著兩岸整齊堅固的堤防,水上往來如梭的舟楫,對王景等人的功績贊不絕口,隨即給王景屬下治河官吏每人加官壹級,特別給王景連升三級,封為侍禦史、河堤謁者(東漢主持河防工程的官員)。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