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嬰兒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的關系

嬰兒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的關系

嬰兒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的關系

 嬰兒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的關系,嬰兒期是寶寶成長的最佳時期,對於這個時期很多家長們都是很關註的,嬰兒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是有些不同的,嬰兒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的關系是什麽?

嬰兒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的關系1

 嬰兒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是呈正態分布,兩者之間可以相互影響。

 嬰兒期的年齡範圍是0―3歲。這個時期的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發展的第壹個非常重要的裏程。

  第壹,嬰兒期的動作發展

 在嬰兒發展的過程中,動作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動作本身並不是心理,但是動作的發展在心理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嬰兒動作的發展始於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和繼而發展起來的條件反射活動。嬰兒動作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動作發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約,也受環境的影響。

 從動作上看,嬰兒動作的發展始於新生兒的無條件反射,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約,也受環境的影響,沒有動作,嬰兒心理就無從發展。所以,從嬰兒動作對心理發展的意義看,嬰兒動作發展是心理發展的源泉或前提,是心理發展的外部表現,促進了空間的認知的發展,促進了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嬰兒動作發展受生物預置程序化的制約,遵循壹定的規律。首先是整體動作向分化動作發展,兒童最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散漫的,以後才逐步分化為局部的、準確的、專門化的動作。其次是從不隨意動作向隨意動作發展,兒童約從出生後第三個月起,壹種不隨意的手的動作就開始了。另外,嬰兒動作具有壹定的方向性和順序性,表現在:

 頭尾原則:從上到下,即從頭部開始向腳部發展。

 近遠原則:從中心到外周,即從身體的中軸部位向周邊部位轉移。

 大小原則:粗細指向,即從粗的動作向精細的活動發展,從大肌肉動作向小肌肉動作發展。

 從嬰兒主要動作上看,遵循***同的順序和大體壹致的時間表,主要動作是手的抓握動作和獨立行走。手的抓握動作具有壹定的靈活性和隨意性,發展的重點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協調。孩子會主動探索和認識周圍事物,並開始操作工具,使動作具有間接性。當動覺、觸覺、視覺等多種感覺進行協調活動時,也為知覺發展奠定基礎。而獨立行走是嬰兒發展的壹個裏程碑,使活動從被動轉為主動,擴大了認知範圍,增加了與周圍人的交往機會。

 嬰兒動作的發展好與不好,在某種程度上對促進或延緩其心理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註意從早期開始對嬰兒進行動作訓練。需要註意的是,成熟是訓練的前提條件,訓練對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緩的作用。

  第二,嬰兒期的認知發展

 在感知覺發展方面,感知覺是個體認知發展中最早發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過程,是嬰兒認識的開端。他們通過感知覺獲取周圍環境的信息並以此適應周圍環境。嬰兒感知覺的發展不是被動的過程,而是主動的、有選擇性的心理過程。研究發現,新生兒、嬰兒具有了不起的反映外界刺激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在視覺上,出生後3周嬰兒的視線開始集中到物體上,理想的視焦點是距眼睛約26厘米處。出生12―48小時的新生兒中有3/4可以進行視覺追蹤,24―96小時就能察覺移動的光,15天就具有顏色辨別能力,3―4個月的嬰兒顏色辨別能力基本上趨近成熟水平。總之,嬰兒出生後數周或數月後,視覺手段已經有了明顯的發展。

 在聽覺上,出生第壹天嬰兒已有聽覺反應,能區別不同的音高。同時,對人的語音的感知能力十分敏感,對母親的聲音尤為偏愛。2-6個月的嬰兒能夠辨別音樂的旋律和曲調,6個月左右會出現表達愉快的身體動作,壹歲左右已能伴隨音樂節拍的身體動作。另外,初生嬰兒就有聽覺定位能力,能將頭轉向聲源。當聲音和視覺刺激來源於不同方向時,嬰兒多傾向於註視聲音來源的方向。

 在味覺、嗅覺和膚覺上,新生兒能以面部表情和身體活動等方式對甜、酸、苦、鹹4種基本味道做出反應。嗅覺功能在出生24小時就有表現,並能形成嗅覺的習慣化和嗅覺適應。出生壹周能夠辨別不同氣味,且表現出對母體氣味的偏愛。新生兒剛壹出生就有溫覺反應,早期就有痛覺反應,但比較微弱和遲鈍。

 在空間知覺上,3個月的嬰兒已有分辨簡單形狀的能力,偏愛壹定程度的復雜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圖形,不喜歡沒有圖案的模式。6個月的嬰兒就已經具有深度知覺。而方位知覺上,3歲能辨別上下,4歲能辨別前後,5歲能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7―8歲能以客體為中心辨別左右。嬰兒期是個體感知覺發展的最重要時期,也是幹預和訓練的最寶貴時期。

 在記憶上,出生到2-3個月嬰兒建立起的記憶可保持30天之久,3―6個月嬰兒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可保持數天或數周,6―12個月嬰兒出現“認生”現象。12個月以後嬰兒的記憶,符號表象的出現使得嬰兒詞語邏輯記憶能力的產生,標誌著嬰兒表象記憶和再現能力的初步成熟。

 在思維的發展上,嬰兒的思維處於感知運動階段,其典型特征是直覺行動思維。即嬰兒思維依靠動作進行,而不能離開動作在動作之外思考。所以,嬰兒的動作是思維的起點,也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並有某種交往功能,但缺乏對行動結果的預見性和計劃性。另外,嬰兒的思維活動僅限於同感知和動作聯系的範圍,思維內容具有狹隘性。但其思維與語言開始聯系,出現形象性特點。

 對於2歲以後的孩子,思維已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兒童的主要特征是把上壹階段中獲得的感知運動圖式內化為表象系統,具有了符號功能,開始能夠運用語言或符號來代表他們經歷的事物,但還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壹般性,具體表現為:

 泛靈論,認為外界的壹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自我中心,認為所有的人與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思維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 p=""> </a。>

 未掌握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論事物的形態如何變化,兒童都知道其本質是不變的。這壹階段的認知活動處於表象思維水平。

嬰兒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的關系2

  嬰兒期身體變化的特點有哪些

 1、體重可以達到出生時的3倍,約為9000~10000克。

 2、身長在出生時約為50厘米,壹般每月增長3~3.5厘米,到4個月時增長10~12厘米,1歲時可達出生時的1.5倍左右。

 3、頭圍在出生時約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後半年增加2~4厘米,1歲時平均為46厘米。以後增長速度減緩,到成年人時約為56~58厘米。

 4、胸圍在出生時比頭圍要小1~2厘米,到嬰兒4個月末時,胸圍與頭圍基本相同。

 5、嬰兒出生後壹段時間內仍處於大腦的迅速發育期,腦神經細胞數目還在繼續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素(特別是優質蛋白)的支持,所以對熱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需求特別旺盛。

 由此可見,要滿足快速成長的嬰兒的需要,就必須提供充足均衡合理的營養。壹般寶寶輔食就是要逐漸給寶寶加壹些除了母乳之外的食物,包括果汁、菜汁等液體的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半固體食物,煮的很爛的米飯、面條、切成很小塊的水果、蔬菜等固體食物,這些食物就是嬰幼兒的輔助食品。雖然寶寶輔食的種類大致相同,但是特別需要註意的是,根據寶寶成長階段的不同,寶寶輔食在要求上也還是有差異的,寶寶輔食最好也是從流狀逐漸向塊狀轉化。

嬰兒期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的關系3

  嬰兒期生理與心理特點

 嬰兒的心理發育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有的孩子已經有了壹定的感覺判斷能力,孤獨癥的可能性大壹些,具體需要做壹系列檢查才能確診,九個月時不能主動伸手拿東西,當有大人扶時不能用雙腿支撐體重, 運動發育如俯臥擡頭、坐、站、走等動作較正常兒童落後三個月或以上,而且走不穩。

 嬰兒期是學前期以前的壹個階段,又叫做先學前期。

 這壹時期是在前壹時期所獲得的成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過前壹時期的發展,寶寶開始能夠初步地獨立活動,能理解和運用最簡單的言語。在這些成就的基礎上,環境和教育就有可能向寶寶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寶寶能夠自由地獨立行走、操縱物體、進行言語交際,並且初步理解周圍事物。

 當這些新的要求變成寶寶的需要並且跟寶寶已有的發展水平發生矛盾的時候,就推動寶寶心理向新的、更高的水平發展。這樣,寶寶生活範圍逐步擴大了,活動能力也日益提高了,獨立性開始有了明顯的表現,因而從本質上改變著寶寶和周圍事物的關系。

 在嬰兒期內.寶寶的心理發展有了極其重大的變化:在這壹時期內,寶寶學會了隨意地獨立行走,這就擴大了他的生活範圍,手的動作也有了相當的發展,因而可以準確地撫弄和操縱他所熟悉的物體。

 在這壹時期內,寶寶的言語在迅速地發展著。他不但能理解成人的言語,也能夠運用語言跟成人進行交流。詞的概括作用和對行為的調節作用(遵從成人的指示),也初步發展起來。在這壹時期內,由於動作和言語的發展,寶寶開始出現了最初的遊戲活動,同時逐步有可能開始進行最簡單的模擬活動和自我服務性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