瘵蟲是什麽?
簡介
中醫學對肺癆的認識歷史悠久,且逐漸深化。《內經》、《難經》、《金匱要略》等醫籍中無肺癆病,大多歸於“虛損”、“虛勞”壹類病證中,並描述了與肺癆主癥相似的臨床表現,如《靈樞.玉版》篇說:“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晉代《肘後備急方》進壹步認識到本病具有傳染性,指出“死後復傳之旁人,乃至滅門”,並創立“屍註”、“鬼註”之名。唐代《備急千金要方》把“屍註”列入肺臟病篇章,明確了本病病位在肺,指出本病的病因是“勞熱生蟲在肺”。 《外臺秘要》對本病的臨床表現觀察尤為詳細,指出本病有骨蒸、煩躁、食無味、消瘦、盜汗、咳嗽、兩頰如胭脂色等癥狀,還指出本病可見“腹中有塊,或腦後近下兩邊有小結”等兼癥。由於本病的傳染性和諸多癥狀,故有很多名稱,如屍疰、勞疰、蟲疰、傳屍、肺痿、勞嗽、骨蒸、伏連、急癆等 此書很早以前就記載了肺癆的癥狀
,直到宋代《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始以“癆瘵”定名,並指出與“予事而憂則‘肺勞”’為“各壹門類,不可不知”,從發病學上把癆瘵與壹般的虛勞進行了界定。病因方面,在唐代關於肺蟲說的基礎上,創立了“癆蟲”、“瘵蟲”之說;在治療方面,《仁齋直指方》已提出“治瘵疾,殺瘵蟲”的重要觀點。 元代葛可久《十藥神書》為中國現存的第壹部治療肺癆的專著。《丹溪心法.癆瘵》倡“癆瘵主乎陰虛”之說,突出病理重點,確立了滋陰降火的治療大法。明代《醫學入門.癆瘵》指出“潮、汗、咳嗽、見血、或遺精、便濁、或泄瀉,輕者六癥間作,重者六癥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6個主癥。《醫學正傳.勞極》確立了殺蟲與補虛的兩大治療原則,迄今仍然對肺癆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西醫稱肺結核病,即屍註、鬼註→傳屍→勞瘵→瘵疾→肺癆(瘵蟲感染--肺結核)。 楊思澍、張樹生、傅景華主編《中醫臨床大全·內科·肺癆》雲:“[釋名辨類] 肺癆,又名癆瘵,古稱‘傳屍’或‘疰’,是由於癆蟲侵襲肺葉而引起的壹種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衰弱性疾病。臨床上以咳嗽、咳血、潮熱、盜汗,以及胸痛、消瘦等為特征。《內經》對本病的臨床特點,已有所記載。關於本病的名稱,歷代所用甚多,極不統壹,故李中梓曾有‘使學者惑於多岐’之說。約而言之,說明其有傳染性,有屍註、轉註、勞註、勞疰、蟲疰、毒疰、鬼疰、熱疰、冷疰等名;根據癥狀特點為名者,有肺痿疾、骨蒸、勞嗽、急癆、疳癆等;其他尚有殗殜、伏連等名。《三因極壹病證方論》始以‘癆瘵’定名,《濟生方》用‘癆瘵’以統諸稱,沿用至晚清,現今壹般通稱肺癆。 《三因方·勞瘵敘論》:‘疰者,註也。病自上註下,與前人相似,故曰疰。’因此,由於肺臟受癆蟲(瘵蟲)所侵襲,血氣敗壞,肺陰不足,陰虛肺熱,虛火擾動,臨床以陰虛火旺為多見;病理演變過程中,也可出現氣陰虧損,甚至陰陽兩虛等證,癥狀表現為咳嗽、咳血、潮熱骨蒸、盜汗自汗、胸脅疼痛、消瘦乏力、納少泄瀉、男子遺精陽痿、女子經少經閉等,即可稱之為肺癆。 本文所述之肺癆,可概括現代醫學之肺結核病,以及肺外結核與本病臨床表現相同的,均可參照本病進行辨證論治。”
肺癆是由結核菌引起的壹種慢性肺部傳染病,它患於人類大約有五千多年歷史,從1882年Koch發現結核菌至今也有100多年。 結核菌分為:人、牛、鳥、鼠、冷血動物五個類型,壹般來說,只有人型與牛型結核菌對人體致病。結核病是壹種可以累及全身各系統的疾病,如:淋巴結核、腎結核、骨結核、肝結核、腦結核、生殖系統結核等等,但肺是最易感染的部位,肺結核占結核病的80%以上。那麽結核菌是如何傳染的呢?主要是通過帶菌的飛沫和帶菌的塵土經呼吸道侵入肺。另外也有少數通過消化道,經進食的途徑,或皮膚破損直接感染。但是,結核菌進入體內不壹定都發病,主要取決於人體抵抗力和進入體內細菌的量和毒力大小,這雙方力量的對比和轉化,決定了結核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也可以說是結核菌進入人體後,機體的免疫反應和變態反應相互作用的結果。 肺癆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前者為人體第壹次感染結核菌引起的病變,稱之為原發感染,多見於幼兒和少年,而後者則在原發感染的基礎上,殘留在病竈內,淋巴結內的結核菌長期潛伏,當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時,結核菌又可活躍、繁殖而致病,我們稱之為內源性復發,又稱之為繼發性肺結核。這是成人肺結核發病的主要形式,但外界再次感染結核菌也可引起發病。 肺癆的基本病理改變主要為:滲出性病變、增殖性病變、幹酪性病變、空洞性病變以及鈣化和骨化。病變的性質與肺癆類型、程度、病程、以及機體免疫狀態等有關。為了便於診斷治療和對預後的判斷,我們將肺癆按其各自的特點分成若幹類型。1978年中國結核病會議將肺癆分為五大類,即:原發型肺癆(1型)血行播散性肺癆(2型)浸潤型肺癆(3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癆(4型)結核性胸膜炎(5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