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霧霾什麽時候第壹次爆發
1930年12月1日至15日,整個比利時大霧籠罩,氣候反常。馬斯河谷工業區內13個工廠(馬斯河谷,是比利時境內馬斯河旁的壹段長約24公裏的河谷地段。馬斯河谷地區是壹個重要的工業區,建有3個煉油廠、3個金屬冶煉廠、4個玻璃廠和3個煉鋅廠,還有電力、硫酸、化肥廠和石灰窯爐,工業區全部處於狹窄的盆地中。)排放的大量煙霧彌漫在河谷上空無法擴散,有害氣體在大氣層中越積越厚,其積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極限。
1952年12月5日至8日,壹場災難降臨了英國倫敦。地處泰晤士河河谷地帶的倫敦城市上空處於高壓中心,壹連幾日無風,風速表讀數為零。大霧籠罩著倫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煙粉塵在無風狀態下蓄積不散,煙和濕氣積聚在大氣層中,致使城市上空連續四五天煙霧彌漫,能見度極低。在這種氣候條件下,飛機被迫取消航班,汽車即便白天行駛也須打開車燈,行人走路都極為困難,只能沿著人行道摸索前行。
補充資料:
1、英國:
19世紀的英國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倫敦工廠所產生廢氣形成極濃的灰黃色煙霧。20世紀50年代最為嚴重,“霧日”(即指視域不超過1000米的天數)壹年裏平均多達50天左右。據記載,僅在12月5日到8日這4天裏,倫敦市因嚴重霧霾死亡人數就高達4000人。支氣管炎、冠心病、心臟衰竭、結核病、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顯著增加。
1953年,英國政府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領導的比佛委員會,專門調查霧霾的成因,並制定應對方案。經過1年的調查,該委員會於1954年發布了著名的《比佛報告》,確定汙染物的主要成因為煤炭燃燒的排放。此後,英國迅速成立了清潔空氣委員會,並於1956年出臺了專門針對空氣汙染的《大氣凈化法案》,要求改造傳統燃燒煤炭和木材的方式,關閉在倫敦城內的火電廠,工業企業必須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汙染物,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等措施。
從那時起,英國政府下決心治理霧霾,大力發展環境監測和新能源技術研發,並壹直沿襲下來。自1961年開始,英國應用自主研發的專利設備,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壹個由450個組織、1200個監測點的大氣監測網,平均每小時對煙塵與二氧化硫采樣壹次,每月測降塵量壹次,其中倫敦、愛丁堡、謝菲爾德3個城市被列為重點監測區。同時,大力推廣環保專利的應用,對控制倫敦的大氣汙染和環境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2、德國:
在工業大國的德國,同樣也經歷過壹段霧霾汙染的日子。40多年前,德國魯爾工業區的霧霾橫行,河水惡臭,酸雨肆虐。德國治理霧霾等汙染,同樣是依賴技術研發,在以專利先行,大力應用新能源、綠色環保技術專利方面,制定了具體的措施。如對小汽車、輕型或重型卡車、大巴、摩托車等各類車輛都設定排放上限。近年來,歐盟委員會又開始對部分新款公交車和重型卡車執行“歐6”排放新規。按照“歐6”標準,歐盟境內部分公交車和重型卡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含量要比此前執行的“歐5”標準分別低80%和66%,這裏面包含了大量專利的研發和應用。同時,嚴格大型鍋爐和工業設施、機械設備的排放標準。對於燃煤電廠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顆粒物的排放制定更嚴格的監管標準。根據指令,燃煤電廠的運營商必須出示使用先進環保技術專利並證明對環境影響的減少,以此獲得繼續經營的許可,否則將被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