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養生之道 - 汽鍋雞是什麽?

汽鍋雞是什麽?

汽鍋雞,因用汽鍋蒸制而得名。主要食材是雞肉,主要烹飪工藝是煮,有補虛養身、補血、健脾開胃的功效。汽鍋雞是雲南的名菜之壹,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滇南民間流傳。建水出產壹種別致的 汽鍋雞 土陶蒸鍋,叫“汽鍋”,是專門用來蒸食物的。 汽鍋雞的做法是鈄仔雞洗凈後再砍成小塊,和姜、鹽、蔥、草果壹道放入汽鍋內蓋好,汽鍋置於壹放滿水的湯鍋之上,用紗布將隙縫堵上,以免漏汽,再放到火上煮。湯鍋的水開後,蒸汽就通過汽鍋中間的汽嘴將雞逐漸蒸熟(壹般需3 ~4小時)。由於湯汁是蒸汽凝成,雞肉的鮮味在蒸的過程中喪失較少,所以基本上保持了雞的原汁原味。 早在清代乾隆年間,汽鍋雞就流行在滇南壹帶。相傳是臨安府(今建水縣)福德居廚師楊瀝發明的吃法。那年皇帝巡視監安,知府為取悅天子,發出布告征求佳肴,選中的賞銀50兩。楊瀝家貧,老母病重,為得重賞,他綜合了當地吃火鍋和蒸饅頭的方法,創造了汽鍋,又不顧生命危險,爬上燕子洞頂采來燕窩,想做壹道燕窩汽鍋雞應征。不料汽鍋被盜,楊瀝被問欺君之罪,要殺頭。幸而皇帝問明真相, 汽鍋雞 免楊瀝壹死,並把福德居改名為“楊瀝汽鍋雞”。從此汽鍋雞名聲大振,成滇中名菜。那時汽鍋雞的做法很簡單,但味道很醇正。 汽鍋的前身是陶制火鍋。汽鍋雞的前身是楊林雞。早年,雲南楊林。建水等地用名貴藥材冬蟲夏草偎仔雞,叫“楊林雞”,煨雞的陶制火鍋叫“楊林鍋”。楊林鍋產於建水,建水陶器已有千年以上歷史。在清代,陶工師傅潘金懷用紅、黃、紫、青、白五色陶土燒結成彩色陶器。壹九二壹年,有壹個叫向逢春的陶工,繼承了他家祖傳的手藝,創制了烹任用汽鍋。就這樣,“汽鍋雞”取代了“楊林雞”。汽鍋現由雲南省建水工藝美術陶廠大量生產。人們形容建水陶“明如水,亮如鏡”,“體如鐵石,音如磬鳴”。六十年代周總理出國訪問,曾攜帶建水紫陶汽鍋、花瓶作為禮物贈送外國朋友。 解放初,時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的龍雲(解放前稱“雲南王”)用滇味佳肴“建水汽鍋雞”宴請中央領導,受到毛主席誇獎;1972年尼克松訪華,周總理安排的國宴中就親點了滇味名肴“汽鍋雞”。開宴時,揭開蓋子,熱汽撲面,香溢四座,雞肉滑嫩,湯鮮味美。麥麥桑,味道太巴適了!據說尼氏品嘗之後,贊不絕口,對其美味佩服得五體投地,贊道:“味道太鮮美了,真想連整個汽鍋壹起吃進去!”國內外媒體競相報道,為我中華增光添彩,傳為壹段佳話。 蒸汽鍋雞的餐具要用 汽鍋雞 建水的土陶汽鍋味道才正。建水汽鍋外形古樸,構造獨特,肚膛扁圓,正中立有壹根空心管,蒸汽沿此管進入鍋膛,經過汽鍋蓋冷卻後變成水滴入鍋內,成為雞湯。兩三個小時後,肉粑骨離,便可食用,雞塊鮮嫩,湯汁甜美。 烹制汽鍋雞,雞種要選擇本地土雞,而且雞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太肥不行,太瘦也不行,肥太膩,瘦子又顯腥寡,用剛要下蛋的嫩母雞或和剛開叫的小公雞最好。作料很簡單,只有幾片生姜、幾根小蔥、少許胡椒、精鹽。吃時候要將蔥姜揀去,只留其味逼腥,清新適口。 不知從何時起,也無法考證是何人,在汽鍋雞中配入雲南特產的名貴藥材“三七”、“蟲草”、“天麻”,使雞湯更有營養,還有潤肺、補腎功能,對冠心病、虛弱貧血癥有顯著療效,成為滋補佳肴。此後汽鍋雞聲名愈盛,到昆明的外地人都要壹嘗方休。近幾年,雲南地區利用汽鍋烹制的雞肴越來越多,主要的有“蟲草汽鍋雞”“人參汽鍋雞”、“田七汽鍋雞”等十幾種,它們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食療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