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1缺乏為什麽會引起下肢水腫
維生素B1為水溶性,在人體內除腸內細菌可合成壹部分外,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維生素B1,主要來源於食物,常與其他B族維生素同存於食物中,在谷類、堅果、動物內臟、蛋類及酵母中含量豐富,人乳和母乳中含量較少,谷類多存在於外胚層(糠、麩)中,故精制時易丟失,洗米過度可致損失,煮飯加堿時亦可遭破壞。
[病理生理] 維生素B1在體內為重要生物催化劑,以輔酶形式參與多種酶系統活 動,尤其在碳水化合物氧化產能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維生素B1在小腸內吸收,在肝、腎等組織中經磷酸化作用轉為焦磷酸硫胺素(Thiamine pyrophosphate,TPP),即輔羧酶,參與糖代謝過程中α-酮酸的氧化脫羧反應,使丙酮酸和乳酸進壹步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產生能量並促進肝內糖元合成。
維生素B1缺乏,主要引起糖代謝障礙,能量生成不足,導致血中丙酮酸和乳酸堆積,使主要由葡萄糖供能的神經、心臟、腦組織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血中丙酮酸和乳酸濃度增高,可引起周圍小動脈擴張,舒張壓下降,脈壓差增大,靜脈回流量增多,加重心臟負擔。
維生素B1尚可抑制膽堿酯酶對乙酰膽堿的水解作用,故維生素Bl缺乏時,乙酰膽堿水解加速,使神經傳導障礙,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等消化系統癥狀。
[病因]
(壹) 攝入不足 膳食中維生素B1含量不足為常見原因。人乳硫胺素含量明顯較牛乳低,但足夠供給生長需要。當乳母膳食中缺乏維生素B1,且單純母乳餵養未加輔食,嬰兒即可患病;長期食用精制米、面;洗米、煮飯、煮菜過程中維生素B,喪失、破壞;某些魚類、貝類含有破壞維生素B1的酶,長期喜食生魚、貝類者易患本病。
(二) 吸收障礙 慢性消化紊亂、長期腹瀉等引起吸收障礙,導致缺乏。
(三) 需要量增加 小兒生長發育迅速,需要量相對較多;長期發熱、感染、手術後、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因代謝旺盛、消耗增加,對維生素B1需要量亦增加,若不及時補充,易引起缺乏。
[臨床表現]
嬰兒多為急性發病,以神經系統為主者稱腦型腳氣病;出現心功能不全者稱心型( 沖心型 )腳氣病;以水腫癥狀顯著者稱水腫型腳氣病。亦可數型癥狀同時出現。
年長兒則以水腫和多發性周圍神經炎為主要表現。
(壹) 消化系統癥狀 以3~6月嬰兒最多見,多為母乳中維生素B1不足所致。常有厭食、嘔吐、腹脹、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等。
(二) 神經系統癥狀 嬰兒可表現為神經麻痹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早期有煩躁、夜啼、因喉返神經麻痹所致聲音嘶啞、甚至失音為本病的特征。繼而,神誌淡漠、餵食嗆咳、吸乳無力、眼臉下垂、全身軟弱無力、深淺反射減弱、甚至消失,嗜睡、嚴重者驚厥、昏迷,可引起死亡。
年長兒以多發性周圍神經炎為主,先有雙下肢對稱性感覺異常、腓腸肌觸痛、進而感覺減退,以至消失,病情進展可出現上行性弛緩性癱瘓。
(三) 心血管系統癥狀 嬰幼兒常突發心力衰竭,多見於哺乳後或睡覺將醒時突然發生。表現為氣促、煩躁、尖叫、嗆咳、出冷汗、紫紺、心率速,出現奔馬律、心音低鈍、心臟擴大、雙肺布滿濕羅音、肝腫大、重癥迅速死亡。心電圖呈低電壓、S-T段壓低、T波低平、倒置等改變。
(四) 水腫與漿液滲出 年長兒可於早期出現下肢踝部水腫,甚至延及全身或伴發心包、胸腔、腹腔積液。